第14章 腹黑之謀

bookmark

乾祐三年,臘月,京中有流言起,言太原王、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劉崇,潛蓄異志,貽患於朝廷。

朝野民間,議論紛紛,天子劉承祐聞之盛怒,於崇政殿間大發雷霆,疾言有君心叵測之徒,懷奸弄惡之輩,欲間離朝廷與河東。

旋即召武德正副使李少遊及王景崇,勒令二人調查處置此事,緝拿散播謠言之人。其後,武德司下探事盡出,密作成風,連新組建的武德營亦甲士四出,前後捉拿上百人,動靜鬧得很大,平穩許久的東京都因此事亂了一陣。

只是,前幾年偵查探案,推鞠問罪,無往而不利的武德司,在此事中效率驟然低下,逮捕了不少人,終究一無所得。還是天子劉承祐及時自憤怒之中冷靜下來,下令所拿無辜盡數釋放,賠以錢財,以息民怨。

其後,劉承祐着中書舍人、知制誥陶谷作一篇《告皇叔書》,將京中之事盡陳,行文流暢,感情充沛,盡抒叔侄之情,君臣之誼,全明心跡。

又召皇叔慕容彥超進宮,與之懇談,然後委其爲河東宣慰使,替天子北上晉陽,祭天祭祖。另外,便是將皇帝的書信,及準備好的一大批御用賞賜之物,帶給劉崇。

慕容彥超,自去年初,許州皇叔劉信案之後,快兩年的時間了,一直待在東京,即便劉承祐給他的禁足日期過了,也沒有回節鎮鄆州的意思。反而在東京經商,大置產業,賺下了一大份家產,並且將自己的經商天賦給“開發”出來了。

至於鄆州那邊,初時還委以幕佐將吏任事,後來則全然不管了。到如今,鄆州雖仍爲節鎮,但無論兵馬還是政務,都已由朝廷直接派遣的軍政將吏掌控,政分諸曹,軍使團練。在劉承祐小心謹慎地對地方進行“去節度化”的過程中,鄆州這邊,幾乎已是一步到位。

大抵有鑑於此,對於慕容彥超在東京,劉承祐有些放任,比起他在地方上禍害官府生民,在東京利用身份特權做些買賣,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而慕容彥超此人,說他粗鄙,自傲,貪婪,好色,一點都不過分,但有一點,還算識趣,尤其在面對劉承祐這個皇侄的時候。

東京的流言,也有所聞,對天子委以差事的用意,也有所猜測,直接打包票,奉命北上河東。

在慕容彥超北去之時,劉承祐這邊動作緊隨而來,其一,將那封《告皇叔書》散發流傳民間;其二,急令還未在東京待滿一月的楊業,回代州;其三,往晉州增派一部分軍器;其四,汜水軍使白重贊移駐土門(井陘),撥兵兩千。

原本,白重贊鎮汜水,是史弘肇出鎮洛陽之際,劉承祐布的閒子,基本沒起到什麼作用,因爲史弘肇在洛陽幾乎將他“工具人”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一衆勳臣豪族在他的“淫威”下瑟瑟發抖。而如今,劉承祐將之調至土門,目的爲何,智者見之。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事實上,這一系列動作,基本上就是劉承祐對河東情狀的應對了,懷柔安撫的同時,不忘打草驚蛇,敲山震虎。

若說劉崇此時有反心,劉承祐相信,沒有王景崇彙報得那麼誇張。若說與朝廷同心同德,那也不可能,到劉崇這樣的地位,再加朝廷的政策,再加其性格影響,對朝廷心存疑忌,那是必然之事。

而劉承祐通過諸多措施,想要告訴劉崇的便是。朕與皇叔有叔侄之情,必無相害之心,請皇叔放心勿慮。但皇叔如真因疑忌有所異動,那麼朝廷也不是毫無準備,早有提防。

以劉崇的頭腦,想要理清其中利害,或許有些難度,但劉承祐聽聞,其節度判官鄭珙與太原少尹李驤是有見識的人才,想來會讓劉崇警醒些的。

劉承祐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穩住河東,讓他勿在他大業肇啓之時,出來裹亂。他心裡也清楚,河東之患,說嚴重也嚴重,但若真到心腹之患的地步,那也不至於。

河東的問題,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其山川形勝,再加上三代以來的興替,都註定了據之者難不起心思。但於劉承祐而言,問題的癥結,也僅在於皇叔劉崇了。

至於河東本身,除了地利之外,人口、土地、城池、賦稅......戰爭潛力早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這三度竭力進取中原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了。到如今,河東那一隅地,根本沒有獨立對抗朝廷的實力。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崇之所以能據河東,以抗後周。一者,有承繼後漢宗廟的“大義”在,郭威雖然打着“清君側”的名義率軍進京,但謀朝篡位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二者,得國不正,內亂不止,郭威忙着安撫諸鎮,騰不出手對付劉崇;三者,自然是有契丹的支持,“叔侄之國”算是給隆興和議的南宋樹立了一個榜樣。

至於皇叔劉崇,不是劉承祐小瞧他,無論其治政、用兵、權謀、名望,都不過中人之資,能有如今的地位,即便不慶幸投了個好胎,也得感謝有個好兄長。

如若真要對付劉崇,對他動手,不是劉承祐自負,片刻之間,他便能想出數條策略辦法。只是,而今時機未到。

爲了徵南大業,劉承祐已經熬了兩年,準備了兩年,對契丹都打算施行徹底的龜縮防守策略,又怎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將河東問題擴大化。

另外,道一腹黑的謀算,劉崇在河東積攢了那諸多的兵馬、錢糧,他日只需將之拿下,那麼,多年積累,便一朝爲朝廷所得。其所積民怨,大抵一詔可解,而朝廷則得其實利,天子“大義滅親”,得其譽名。

機心算盡,河東的劉皇叔,對於大漢天子劉承祐而言,比起禍害,更像一頭肥壯的豬,養於豬圈,慢待宰殺......

不過,事情的發展並不完全以劉承祐的意志爲轉移,即便他是皇帝。河東問題,接下來究竟朝哪個方向發展,還得看劉崇。

當然,廟算慮盡,在劉承祐這邊,即便劉崇真的反了,他同樣有應對腹稿。

以大漢國內如今的平穩局勢,與朝堂的穩定,軍隊精整,中樞的威勢,劉承祐並不覺得劉崇能以河東一隅撼動大漢天下。而河東下屬諸州,劉崇的影響,並不一定大得過朝廷,一旦晉陽背反,彼輩心向何處,劉承祐這邊是有信心的。

劉承祐而今,只是想盡力避免河東問題爆發,拖延他的戰略大計罷了。

“皇叔啊!你可千萬不要頭腦發熱......”不管如何,這,是劉承祐對劉崇最衷心的期望。

第459章 挫折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9章 王峻歸來第117章 機會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30章 陳橋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71章 殺,不殺?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457章 鄭州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36章 母、妻、子第131章 幹強枝弱無題第39章 長沙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82章 瓦橋關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46章 驕將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97章 財計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775章 調整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35章 南口大戰4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6章 進士樓第148章 教誨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97章 心虛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13章 機遇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85章 安心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