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老臣凋零

bookmark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在漢廷布置,緊鑼密鼓進行之時,湖南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氏兄弟之間對抗三載,一直沒有結果,卻在這三冬月裡,分出了勝負。

長沙城坡之日,潭州大雪,平地四尺,而楚王馬希廣扔衣僧服膜拜求福。而長沙城破得,也很輕鬆,守軍大懼,兵無戰心,又內外勾結,馬希萼的朗州兵與蠻兵合軍擊,一觸即潰,望風而降,長沙遂落於馬希萼之手。

綜觀其局面,真有種人心歸朗的樣子。事實上,湖南士民,何人不知,馬希萼之不堪,然而爲何那麼多人都願意跟隨他,助他奪取政權。實在是,楚王馬希廣太過無能。

很多時候,寧跟惡人,不隨好人!

長沙一下,馬氏兄弟之間有了勝者,湖南局勢也就有了結果。當然,也只是初定罷了。

拿下長沙後,馬希萼便自稱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以希崇爲節度副使、判官府事,湖南要職,悉以朗人爲之。

同時,在長沙進行大規模的打擊報復,臠食節度幕佐,手段殘忍,縱兵掠民,發府庫,以滿足對蠻兵的承諾。戰亂消除,長沙愈受其創。

楚王馬希廣,沒能逃得了一個殞命的下場,畢竟馬希萼可沒有“不忍害弟”的仁慈。諷刺的是,臨刑之前,馬希廣仍在口誦佛書......

而北漢所派屯澧之軍,在防禦使曹胤的統率下,借道江陵,補充給養,再添舟楫,再行進軍。

就像王溥舉薦之時所形容的那般,曹胤統兵,沉穩持重,喜大呆仗,雖失之靈活,但勝在穩妥。尤其此次,率軍屯飛地,則更加小心了。

並未急匆匆南下,一路從容,勘察路線,探明地勢,看好退路,且因兵不識將的緣故,曹胤是一路磨合南下。

如此導致的結果便是,漢軍未至澧州,而湖南“局勢已定”。這種情況下,便體現出魏仁浦此前所作考慮的先見之明,早請得天子授意,不論湖南形勢如何發展,徑佔澧州,在所不惜。

沒有政治上的顧慮,僅從軍事上考慮,曹胤行事便要輕鬆得多。早早地從荊南那邊得知了澧州的情況,又提前派人探查。

朗州的精兵猛將,都被馬希萼帶去打長沙了,剩下的少量兵馬還得駐守朗州這個老巢,對於靠北的澧州則近乎放棄,只有數百老弱病殘。

要是荊南兵來攻,或許還另有些說法,曹胤率漢軍兵臨城下,澧州舉旗便降,都可以用喜迎王師來形容。

漢軍卷甲入城,不費吹灰之力。入城之後,曹胤便迅速地佔據諸衙署、府庫、兵營,手書上報東京,徵發百姓修繕城池,操練官兵,以作御備,進入角色很快!

東京這邊,收到關於湖南的奏報,也沒有過度反應。按劉承祐之意,中書門下共發兩制。

一制發往長沙,問罪馬希萼,嚴厲質問他殺弟害民、僭越自之事。

另一制則發往澧州,表彰曹胤進取之功,着其善守之,以爲大漢州城。

對馬希萼的態度很強硬,將之打爲叛逆,在北漢君臣這邊,已故楚王仍是正統。

一般來講,當站在勝利者一方。但劉承祐本就包藏禍心,他這般做,是爲了繼續解南唐君臣戒心。看吧,北漢朝廷與馬楚交惡,兩不相容,趕緊抓住開疆拓土的良機。

湖南的局勢,猶待發酵,其精華之地,雖因兵燹破壞得很嚴重,六畜不興,人心動盪,但猶存一點實力。在馬希萼將點實力繼續敗光之前,尚能保持一種脆弱的穩定。

接來當如何發展,漢廷這邊也不打算再多做動作了,需知過猶不及,一切只看馬希萼,只看南唐如何抉擇。

......

在乾祐三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劉承祐在東京,收到一則哀訊,汝州防禦使劉審交卒於任上。

在漢興之初,天下動盪,人心各異,劉家父子之所以能得天下,除了天假其利便,河東兵強馬壯之外,也有賴於諸多老臣宿將的支持。

比如,馮道、白文珂、扈彥珂、史匡懿、劉審交......而就劉承祐而言,給他感官最好的,只有劉審交。

最初的時候,還因其助魏王劉承訓鄭州屯田而有所疑忌,但接觸過後發現,這是個做實事的幹臣,有老驥伏櫪之志,經世致用之能。最重要的,還是眼緣了。

鄭州屯事,井井有條,漸入正軌,汝州近輔,號爲難治,劉承祐以其充任,也沒有絲毫不悅,敬聽吩咐。卸任前還向劉承祐舉薦了景範這個幹臣,接任鄭州期間,政績斐然。

在汝州任上,盡去煩弊,無擾於民,勸課農桑,發展經商,百姓歌之。這兩三年內,近畿州縣,論民生恢復發展程度,北鄭州、南汝州,二州並稱。

以其治政之功,肉眼可見,劉承祐甚敬之,時有顧念,逢年過節,宮中賞賜,也總能想到老臣。

年初的時候,劉審交體衰染病,臥於榻,劉承祐聞之,原有意讓其致仕,頤養天年,爲其所拒絕,直言汝民未安,不忍棄之。

爲了照顧老臣的意願,劉承祐下詔獎譽之,同時賜與名醫良藥,也算續命,又令汝州僚屬,分擔政務,務致其勞。對於天子的恩遇,即便以劉審交之老練,也不由感激涕零。臥病期間,面對探視之人,常動情而嘆,說自己古稀之年,猶得明主,雖不逢其時,此生亦足。

就像相互配合一般,劉承祐與劉審交這對少老君臣之間的深情厚誼,被宣傳得很厲害,流傳甚遠,廣而譽之。

如今老臣終究逝去,也算壽終正寢,但劉承祐仍舊錶現出了悲痛與不捨,下令廢朝三日以哀之。諡以美詞,追其身後之名,讓馮道親自寫了一篇訃告,詳述其功德品行。汝州百姓羣而上書,欲爲劉審交立祠紀念,從之。同時,蔭其子孫,補勳官。

對於劉審交,劉承祐是表現出了十分的心意。

其後,劉承祐開始反思己過,痛定思痛,召集羣臣,言:劉文惠公(朝廷所定劉審交諡號),年逾七十,任用其勞形,受公務之苦,實不恤老臣,是朕之過失。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然後,爲體恤下情,以免老臣持續凋零,劉承祐下詔,讓東京朝堂上,年紀過長且體弱者,賞錢糧,以勳官致仕。

結果便是,中樞諸職司、衙署,無論軍政,一下子空出了三十餘個品秩不一的職位,這些職位,多擁實權。

北漢接收了樑、唐、晉三代,乃至於李唐遺臣,這些人縱非昏聵,也是老邁不堪,實在跟不上當今天子的腳步。

是故,必將陸續被劉承祐清除出朝廷。

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9章 勸諫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8章 濮州案(1)第336章 橐相第197章 決斷!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95章 遼帝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14章 大朝會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8章 耿崇美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15章 冬月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37章 整編事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82章 殺俘第393章第6章 進士樓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40章 封王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16章 初夏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59章 亂情第2章 王、鄭二公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2章 大朝會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60章 論婿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