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回師

bookmark

高平城垣北側的一處營地,這是韓通騎兵都的駐地,大部分人都隨韓通出去探察清剿敗兵去了。營中除了站崗放哨的士卒外,只剩下少許的傷兵了。

慕容延釗獨自走來,在士卒的迎奉下,進入營中。下意識地觀察着,嗅着馬糞味,聽着時不時響起的嘶鳴。

手中拎着幾包吃食,他此番是專門來探視楊業的。

營地的馬房中,楊業正裸着膀子,細心地替一匹馬刷洗着。只是動作有些變形,一舉一動,齜牙咧嘴的。被罰了二十杖,哪怕身體底子好,也不是那麼好熬的。

營房中,楊業換上了一身普通士卒的軍服,連降三級,給直接降成小卒子了......

“心裡不服氣?”夾了一塊煮熟的豬肉遞給楊業,見他情緒怏怏,慕容延釗問道。

接過便狠狠地咬了一口,楊業囫圇道:“豈敢!犯了軍規,能留下一條命,也是僥倖。先動手的是我,郭將軍的處置,沒什麼好抱怨的。”

嘴裡這般說,但楊業眉色間透着的,分明是:小爺不爽。

見他嘴硬,慕容延釗卻是輕笑道:“受罰的,可不止你一人,有的人,折騰下來,卻是損人不利己。”

稍微頓了下,慕容延釗又道:“這一次,也算是我這‘倖進’之人,牽累到你了。”

聽此言,楊業當即擺了擺手:“將軍可別忘了,楊業也是‘倖進’之人!”

“哈哈,說得也是。”

“騎兵都,也不失爲一個好去處,以你楊重貴的本事,到哪裡都不會被埋沒......”顯然,慕容延釗此來,是欲安慰安慰這個小弟兄。

很快,二人便進入閒扯時間。

“耿崇美那廝也是,竟然自盡,要是留着性命給我親自斬殺,哪有那孫含爭搶的餘地......”

......

高平的縣衙,很是自然地成了劉承祐的行營。二堂中,劉承祐一身絲布單衣,踱着步子,臉上盡是從容,嘴裡不停地吐着詞。

在堂間案上,向拱正埋頭記錄着,奮筆疾書,下筆數百言,一蹴而成。他將此次領軍南下作戰的情況細具成書,彙報、請功,準備送往太原。

停下步子,劉承祐又想了想,問向拱:“你是否覺得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聞問,向拱搖了搖頭。

劉承祐這才上前,拿起這四、五張紙箋,檢閱了一遍。向訓的字,算不得漂亮,只能用工整來形容,即便如此,也比劉承祐的字要好看得多。

如今的向訓,已然成爲劉承祐的心腹秘書,事不分大小,無不經其手。遞還給向訓裝封,密於驛筒,劉承祐招來守衛在外的李崇矩:“將此報,快馬送呈晉陽。”

“向訓,這些時日以來,你諫言獻策,協理要務,功勞甚著。以你的才能,在我身邊,當個小小的侍從,太過屈才了......”屈身入座,示意站起的向訓繼續坐着,劉承祐隨口與之說着。

聽劉承祐這麼說,向訓臉上露出了點訝異,瞄了眼不露形色的劉承祐,答道:“這上上下下,欲替卑職而代之者,不知凡己。”

“哦?”劉承祐似乎來了興致:“何故?”

“能在殿下身邊做事,聽您教誨,是臣下的福分,豈敢嫌位低職卑......”向訓垂着眼瞼,輕笑說。

劉承祐嘴角咧了下,擺手道:“我哪有什麼可教誨你的,反倒是我,這一路來多聽你提點,收穫良多。”

同向訓閒扯幾句,劉承祐表情恢復了嚴肅,正經地沉聲說:“此番南下,已得潞州,占上黨之險。但澤州的歸附,卻實在出乎我意料之外。接下來,我軍當如何動向,你有什麼想法?”

聞問,向訓埋頭琢磨了一會兒,擡眼望向劉承祐:“殿下此時當不會想着,繼續南進吧?”

“我正有此意,你看如何?”劉承祐很是乾脆地承認了:“羊頭山一戰,也算試探了一番遼軍虛實,別看其勢大兵雄,果如此前的判斷,不足爲懼。”

向訓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觀察着劉承祐的神色,似乎在衡量劉承祐出此言,是否是認真的。

“殿下,我們擊敗的,只是燕兵。燕人,不比契丹人啊!”向訓說。

“我卻不認爲,契丹人能比燕人強到哪裡去。”劉承祐無所謂地擺了擺手:“中原、河北如今已成一片泥潭,契丹人的鐵騎,在這片泥潭裡,也邁不動腿。我軍既當先鋒之任,得此摧枯拉朽之大勝,正當趁勝進擊,直面契丹人!”

劉承祐以這語氣出此言,赤裸裸地顯示着他“驕慢”的心態。向訓卻是忍不住,沉着臉勸諫了:“殿下,不可大意啊。如今中原之地,契丹仍舊重兵雲集。佔得潞、澤,已大解河東之困,進攻退守,遊刃有餘......”

“還在晉陽的時候,你可提出過,縱河東雄師,進取中原?怎麼此番,又變了想法?”劉承祐問道。

注意着劉承祐的眼神,向訓吸了口氣,緩緩敘來:“此前,天下沉淪於契丹鐵蹄之下,正當河東擔負九州之重,積極進取,倡議天下,爲中國軍民之表率。然現如今,陛下已稱帝出兵,抗擊胡寇,各地節鎮、州縣,亦多有響應者。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考慮的,便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擊敗驅逐契丹人,重構江山了。”

“此次擊滅耿崇美,已大振中原、河北軍民士氣。值此之時,當穩守潞、澤,監控河洛,以觀天下變局纔是。卑職幾乎可以肯定,契丹人對中原的統治,就在墜滅之際。況且,以龍棲軍如今的兵力,就算加上潞澤州兵,於契丹人的大軍而言,也是微不足道......”

說着,向訓卻是反應過來了,望向劉承祐:“以殿下的沉穩睿智,當不致於貿然南進纔是?”

看向訓說得口乾,劉承祐卻是拿起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水,手指在書案上慢悠悠地畫着圈圈:“說着自負的話,若五萬河東在手,孤倒真欲帥師南叩河洛,與契丹人掰掰手腕!”

聽劉承祐此言,向訓卻是下意識地鬆了口氣,至少看起來,劉承祐並沒有如其嘴裡表現得那般志驕意滿,因此小勝便失了理智。

“你說,孤此番滅殺了耿崇美,威逼河陽。契丹人,會不會惹得耶律德光,派大軍北上伐我?”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突然問道,語氣中透着濃濃的忌憚。

原以爲向訓又會條理清晰地說道一番,卻聞向訓很是乾脆地答了句:“卑職不知。”

迎着劉承祐稍顯訝異的目光,向訓苦笑道:“耶律德光會不會派大軍北上,卑職不知,但河陽的崔廷勳,卻是不得不防。”

點頭思量着,劉承祐擡指道:“暫取守勢,澤州非御守之良地,我欲回師潞州!”

“殿下英明!”向訓顯然贊同劉承祐的決定。

第二日,劉承祐便留下李萬超暫權澤州軍事,自己則率軍北撤回上黨。

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1章 請教第200章 禦敵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74章 善待第134章 東路軍第348章 老皇帝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779章 四王畢第311章 李沆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87章 就國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43章 總結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49章 邊情第338章 爭執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95章 玩陰謀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95章 大洗牌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44章 揣測者第192章 劉銖案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98章 轉折點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97章 財計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48章 教誨第29章 請纓第192章 劉銖案第358章 兩江平定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399章 還債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58章 善後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21章 瑤女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4章 中原易主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7章 誘其北上第80章 京觀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33章 納了第303章 趙普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