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不知死

bookmark

領軍自高平還上黨,已是三月二日。想想從晉陽發兵始,到如今,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然於劉承祐而言,卻恍若半歲之久,在統軍作戰的壓力下,時間似乎便得緩慢而漫長了......

(於作者而言,貌似也一樣,回頭看了看,媽耶,用了21天的時間寫故事中15日的劇情,難怪感覺那麼慢,慚愧!)

州城節度府中,劉承祐以一個不甚雅觀的姿勢,側臥在案几後邊,手撐着腦袋,微閉目,似乎很閒適的樣子,然從其冷淡表情間流露出的那絲生冷可知,他此刻的心情,絕對不好。

得勝而還,本該是興高采烈的,然而這邊方駐停,上黨的百姓就給了劉承祐一個“驚喜”。

堂間,張彥威、郭榮等少數幾名親近將臣俱在,臉色也多不怎麼好看。

“不能還,一枚銅板都不能還!”向訓對着劉承祐,堅決地表示道。

“天下爲契丹括錢之州縣,不可勝數。今日若於上黨開此例,必定遺禍無窮!”

“殿下,那些刁民聚衆生鬧事,讓末將帶人,將其全部拿下,加以懲治,必使其悔不當初!”張彥威緊跟着開口,言辭激烈,滿臉煞氣。

張彥威還是還是老樣子,遇事就喜歡選擇這般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

聽其言,劉承祐聲音冷淡地迴應道:“如此只會激化矛盾,還嫌場面不夠亂?”

被劉承祐不鹹不淡地懟了句,張彥威也不以爲意,只是訕訕一笑,神色恢復平靜,低下頭不做聲了,表情轉換竟十分地自然。

事情也不復雜,在劉承祐歸上黨後,有數十名城中百姓,聚集到節度府門“請願”。緣由嘛,得從趙行遷與契丹括錢使說起,彼輩掠奪民財,收入府庫。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王師既已匡復潞州,希望皇子殿下能體恤下情,將被奪民財還與潞州百姓......

在這個世道,發生這等事,聽起來都新鮮,那些百姓看起來也是“不知死活”。但是,似乎就看準了,劉承祐不會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一般,找上衙門,也是不吵不鬧,不砸不搶,一副“和平請願”的樣子。且城中其他人聞此事,也有不少人壯着膽子來湊熱鬧。

在劉承祐的經歷中,上一次面對百姓聚衆請願,還是在晉陽,但那是按照劇本導演的。這一次,性質可完全不一樣。事實上,初聞此事時,劉承祐還真想派兵將這些聚衆生事,提出無理要求的亂民給鎮壓了,只是被他生生按捺住了。

“上黨百姓所請,當然不能應允!然而,其所求告者,也不能算完全無理。”郭榮也開口,發表意見了,嚴肅的面龐間盡是冷靜:“眼下,如何平息此事端,纔是着緊之事!”

“如何平息?難道還真要與其講道理?末將這輩子,還頭一次見到這樣不識時務的賤民!”張彥威不屑地接話道:“殿下,對此類人,就得以最強硬的手段鎮壓。否則,官府威嚴何在,殿下威儀何在。日後,要是人人如此,這天下還能平定下來?”

“殿下,您不必有所顧忌,這些刁民,不服王化。您交給末將,一定處置妥當。我倒想知道,他們哪兒來的膽氣,敢冒犯官府,我倒想看看,他們的脖子,能否硬過鋼刀鐵劍......”

睜開了眼睛,瞥了張彥威一下,劉承祐目光陰冷了些,卻沒接他這茬。

“啓稟殿下,高判官來了。”已升爲侍衛隊長的李崇矩這個時候走至堂前,謹慎地稟道。

“讓他進來。”

很快,高防步入堂間,表情間有些凝重,又有些擔憂,急促的腳步顯示着其不平靜的心情。

“府衙前的情況,高判官已然知曉了吧。”劉承祐已然坐直了身體,看着高防,慢條條地說道。

“是!殿下,黔首無知愛利,不識大體,念其庸賤,還請暫息雷霆之怒。”高防謹慎地勸慰道。

“彼輩艱難,孤心中知曉,又豈會與他們計較?”劉承祐語氣平淡回覆道。

停頓了一下,吩咐着:“聚在府衙,終究不是辦法,徒惹人盲從。高判官品行高潔,有清名,在潞州又素著威望。還請出去,暫且安撫住那些人,讓他們先行散去。”

“是!下官一定盡力!”沒有絲毫猶豫,高防立刻應承下來。

“殿下,黔首無知,尋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如這般聚衆,生此是非的!”待高防退下後,郭榮站起身,繼續分析道:“這背後,恐怕有人串聯鼓譟,若能找出幕後之人,再從速整治打擊那些帶頭生事者,當可解決此事,將影響降至最低!”

“是什麼人,如此大膽,當真不知死乎?”張彥威聞此言,精神大作,問道。

向訓冷冷一笑,手指了指外邊,有所暗示地說:“衙前的人衆中,似乎還有幾名官府屬吏......”

劉承祐對此,倒沒有多大反應的樣子,彷彿早就猜到了什麼一般。垂首思量了一會兒,方擡頭看向郭榮與向訓,沉沉地吩咐道:“既如此,那便去查,揪出這於暗處興風作浪的人!”

聞令,二人一齊拱手應命:“是!”

吩咐下去,深呼吸幾口,劉承祐也真正平靜下來。他此刻的心情,要說有多差,那倒也不見得,只是,很不爽罷了。

府衙前,上百來號百姓,用“官民”來形容要更恰當些。聚在一塊兒,周邊甲士林立,冷漠地注視着他們,整條街道都已經被封鎖。場面很安靜,到這個程度,已沒人再敢大聲叫囂了,在殺氣騰騰的軍隊面前,有不少人心生懼意。外圍,已然沒有瞧熱鬧的人了。

直到衙門打開,沉悶的聲響,一下子打破了有些壓抑的氣氛。高防探出身來,不管心情如何,臉上掛着微笑,帶着善意,開口說:“諸位......”

......

也不知是高防真的很有威望,請願官民賣他面子,還是那些人慫了,在高防的勸解下,衆人麻溜地散去了,有點就坡下驢的意思。

人雖然散去了,但事情的影響,卻沒那麼容易消弭。

在府中高樓上,劉承祐遠遠地看着人羣退散的場景,面無表情,手用力地抓着欄杆,手指關節幾乎泛白。

“既不知死,那便只能成全了......”良久,劉承祐低聲唸叨了句,一絲冰冷的笑意在他嘴角上綻開。

這還是他頭一次,有“笑”的表情。

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7章 小張探花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27章 延州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09章 在長安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6章 雍王第15章 小人行徑第286章 宗室第92章 大調整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68章 榮寵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45章 剝削者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52章 聯姻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1章 進軍令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53章 兵制改革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68章 湖南亂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4章 苦難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77章 小賢王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88章 童謠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11章 動心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57章 國滅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61章 癲狂?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59章 睡王上位半島史話·百年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