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荊湖之策

bookmark

劉承祐步入樞密院,折從阮正與郭榮談論着什麼。擡手止住二者,提袍坐上張德鈞奉上的短椅,問:“二卿所談者,何事?”

折從阮應道:“軍情司上報,四日之前,湖南周行逢破了武陵城,到如今,其已完全據有辰、朗、潭、衡等地,湖南境內,只怕再無周氏之敵手!”

“哦?”劉承祐嘖了句,並不感意外的樣子:“潭、朗之間,鏖戰大半年,終於分出勝負了!孫朗、曹進二者,果非周行逢對手,只是沒想到,兩人竟能堅持到如今!”

“自潭軍圍城,雖歷時數月,結果可料!”郭榮的語氣中,則稍顯可惜,說:“只是未曾想到,湖南境內其他勢力,竟然坐觀成敗,任由二者攻伐。擁兵於南部的張文表,更是耽於享樂,沒給周行逢添一點麻煩,讓其從容困城而破!”

今歲夏,朗州武陵,連番動亂,從王逵起,歷劉言、潘叔嗣,內亂傾軋,血拼不斷,最後讓孫朗、曹進兩個不名一文的飄零北將,一朝成名。

周行逢見機,高舉“義旗”,起水陸軍北上。孫朗、曹進二者,也不是坐以待斃之徒,合朗、辰二州軍五千,南下迎擊,雙方戰於益陽。

益陽此縣,自當年馬希萼起兵時起,便一直是朗、潭之間軍爭的重點地區,屢遭戰火摧殘,幾乎見證了馬楚末期以來的所有戰爭。此番亦然,雙方在益陽鏖兵十餘日。

然而,曹進、孫朗原不過一裨將,又屬外將,背主弒將,而取兵城,雜聚之兵,雖多朗州悍卒,但人心不穩,值得彼輩倚重的,也只有跟隨二者多年的中原士卒,然人數已不過七百。

周行逢所動之兵,雖然不足一萬,正面應戰者,更無衆寡之懸殊。但是,周行逢馭兵有方,上下一心,從接戰開始,便佔據上風。

而孫朗、曹進者,雖少才略,但也是常年行走於刀尖上的悍士。雖難察敗像,但感受到不妙,果斷撤軍,動作很快。周行逢趁機追殺,雖然斬獲兩千餘卒,但仍舊讓二人領殘兵,退回了武陵城。

周行逢趁機整頓兵馬,以水陸兵,進而圍城。原本,如不出意外,以武陵人心散亂,內憂外困的情況,可旬日而破。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但是,兔急咬人,狗急跳牆,孫朗、曹進二人,在城中大發丁壯,以拒潭兵。武陵城,雖然是湖南多年動亂的策源地,但實則未遭到多少實質性的破壞,再加幾任節度,都不遺餘力地修繕加固城池,前番又集二州之糧秣於城中。

面對這等情況,孫、曹二人,拼死守城,周行逢軍攻了兩陣,一時還真被守住了。而周行逢這邊,以軍力不足,困其有餘,破之不足。

兩方於武陵內外對峙鏖兵,從夏入秋,彌三月有餘。入冬之前,眼見師老兵疲,而堅城難下,有下屬將吏勸周行逢暫時退兵,容後再圖,被周行逢果斷拒絕。

召集隨軍將校,對他們說道:“圍城數月而不下,非賊軍堅固,是我憐恤士卒,不願多耗性命破城。如此,武陵賊已式微,徒坐守待斃,城中人衆糧寡,我則飽食暖衣於外,其能頂幾時?事已至此,斷不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今日若退,他日復來,所費之力,勢必倍之!再有言退者斬!”

如此,周行逢統一軍心,也絕了孫朗、曹進“嚴守城防,耗其士氣,待敵自退”的希望。

當然,周行逢如此固執,也是審時度勢後的決定。

一者,中原北漢王朝,忙於內政,無意於外,對湖南只是發表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詔令,以致周行逢可心無旁騖,放心攻略。周邊勢力,荊南高氏素來自守,南唐經淮南重創,正在改革,後蜀忙於北御,可以說周行逢有一個幾乎完美的安定外部環境。

二者,武陵孤城一座,周遭的縣、鎮,都向他臣服,提供兵役、糧食。他屯兵於外,無短於糧草、軍械、被服,有足夠的底氣。再兼長沙經其治理,日漸恢復。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周行逢有個賢妻。他嗜殺成性,用法嚴苛,常有濫刑之時,多受其妻勸誡,而緩刑積德。逢農時,其妻也親自下地勞作,撫定民生,使其更少無後顧之憂。

三者,唯一可慮的,是南部的張文表等老弟兄,他們纔是肘腋之患。對於這些人,周行逢以厚禮相增穩之。尤其是張文表,周行逢還選了五名美女贈之,其中一女,更是他後宅之內最漂亮最喜愛的寵妾。

是故,周行逢在武陵城下鏖兵之時,張文表正忙着享受美酒佳人。尤其是周行逢的那名寵妾,早在朗州之時,就有豔羨,如今被周行逢獻於榻上,更是自得,常與人言,周行逢畏他如此云云。

至今冬,武陵城中糧盡,再無力抵抗,亂兵一起,周行逢輕易破門而入,得以全城而下。雖損耗了不少錢糧,但武陵一下,收穫總歸是大於付出的。

劉承祐這邊,雖忙於內政的梳理,但對於湖南的戰事,還是關注着的,不時要察問一番。

迅速消化了周行逢破武陵、據朗州的消息,劉承祐問:“那孫朗、曹進呢?若是逃出來了,或可留之,日後做些文章!”

郭榮搖搖頭:“二人皆被生擒,周行逢入城,將二者斬首,首級懸於城門。另外,進城之後,周行逢收編朗兵,卻將追隨孫、曹人的所有中原部將,全部斬殺,五百餘軍士,一個未留!”

聞言,劉承祐不由抽了口涼氣,凝神道:“這個周行逢,殺伐果決,手段倒確實狠辣啊!”

“據報,周行逢殺北兵,名義上是爲劉言、潘叔嗣復仇。但臣揣測之,是以北兵爲禍亂之源,殺之絕後患,另,未必沒有震懾朗州降卒之心!”郭榮分析道。

折從阮,嘆了口氣,說道:“武陵城破之後,城中只餘軍民不足兩萬,且多凍餓,周行逢自長沙調集糧食賑濟,邀買人心。而今,既收朗州降兵,據湘湖精華之地,擁兵逾兩萬。只待其消化休整結束,荊湖之地,只怕再無其敵手!”

“周行逢,勢成矣!”劉承祐手指一擡,沉聲道。

“不可任其再坐大下去了,否則,必爲朝廷之患!”想了想,劉承祐看着折、郭二人:“二卿覺得,如何制之?”

“臣與折公,方纔正在談論其事!”郭榮說道:“臣等以爲,武陵一戰之後,周行逢下一步的目標,定然是南部的張文表等將吏,以期一統湖南。

不過,湖南連遭戰亂,以近三載以來,最爲毒烈,士民百姓,飽受其苦,兵疲民貧,府廩空虛。短時間內,周行逢只怕不會再啓刀兵。但休整個一年半載,元氣稍復,就看其抉擇如何了!”

“倘真如此,一年半載之後,朝廷也有餘力,在湖南摻和一手了!”劉承祐想了想,言語間透着自信:“不過,如今周行逢已據朗州,朝廷也當有所表示纔是,卿等以爲如何?”

折從阮這時,朝着侍立在旁的李處耘說道:“正元,你方纔不是有所見解嗎?可道與陛下!”

看得出來,折從阮對李處耘確實欣賞,常找機會給其表現。見狀,劉承祐也看向他,李處耘擡手一禮,從容敘來:“陛下,孫朗、曹進二人,殺害節度自立,周行逢舉‘義旗’平叛,朝廷也是默認了的。今孫、曹授首,可遣使表周行逢之功,同時,嚴厲申飭其濫殺之罪!

辰、朗之地,已實據於其手,朝廷可順勢以其兼領武平、武安兩鎮節度,以安其心。然周氏不可不制,湖南境內,能起此效者,不外乎張文表。

前番,朝廷降詔,以張文表領兵北上,欲待武陵平定,以之繼任。張既不動,而今看來,卻也屬好事。可升張文表爲靜江軍節度使,以其鎮全、永、道、桂、郴五州,與其名義,使之與周行逢分據南北,彼等自會相抗!”

聽其建議,劉承祐不由淡淡一笑:“周行逢苦心孤詣,籌劃多時,亦步亦趨,也算吃盡苦頭,方纔佔據湖南半壁。張文表不過吃喝狎妓,朕一紙詔書,便以另外半壁賜之。呵呵,你此策,用心甚險啊!”

李處耘則道:“此爲陽謀!”

“縱使有朝廷詔令,南部諸州,只怕也是各自爲政。縱使朝廷大力提拔張文表,只怕也不是周行逢的對手,難免爲其所並!”郭榮說。

李處耘再一禮,沉着應道:“一旦周張相爭,湖南再度興兵,朝廷可降詔止戈罷戰。不聽,則以荊南高氏,發兵南下,許以朗州之地。朝廷大軍,可循其後南下,一舉收取荊湖!”

三言兩語間,李處耘已爲劉承祐規劃出了一幅收取荊湖的藍圖,並且,可行性不小。

劉承祐眉毛揚了揚,打量了李處耘幾眼,說道:“收取荊湖,這纔是李卿此策,真正的目的吧!”

“陛下英明!”李處耘語氣肯定地說道:“荊湖乃天下腹心,朝廷若能收之,則天下復歸一統之日,未遠可期!”

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18章 查抄第89章 談話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97章 新山陽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57章 劉老四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0章 進攻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9章 濮州案(2)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78章 祭拜第22章 稱帝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76章 處置決議世宗篇47 封禪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44章 聽政湖湘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6章 奉宸營第337章 特權第11章 請教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5章 襄陽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2章 荊南既定第96章 言官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720章 靜默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78章 東水門外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4章 西南事務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23章 鬥法第6章 “座談會”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53章 削藩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96章 天花板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50章 蜀亡第157章 提親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