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馬政

bookmark

趙匡胤解去佩劍,理了理着裝,映着寒芒的軍甲,將冰冷束在體表,甚是難熬,趙匡胤卻似無所覺。一入殿,便感暖氣撲來,神俊的面容間,立刻時籠罩上一層霧氣。

上前參拜:“臣趙匡胤,參見陛下!”

劉承祐手裡端着個瓷碗,舀了一顆紅棗,往嘴裡送。擡眼看向趙匡胤,只見其身上寒氣逼人,少許未清理乾淨的雪花正在消融。

“免禮!先坐!”劉承祐擡手,又扭頭吩咐着:“張德鈞,給趙都虞侯盛一碗薑湯,祛祛寒!”

“謝陛下!”趙匡胤謝恩,起身,落座。張德鈞則手腳伶俐地,將膳房熬製的雪梨薑湯,分出一碗,遞給趙匡胤。

一碗熱湯下肚,既暖身,又暖心,趙匡胤氣色紅潤了些。吐出一粒棗仁,劉承祐看向他,問:“夏州來的那些騎士,可曾安排妥當?”

“回陛下,暫時集中安排鐵騎軍,歸於左廂,臣已命人,暗自監視!”趙匡胤應道。

“元朗幹才啊!”劉承祐說:“這些夏州騎士,想來也有李彝殷暗探,不可不察!以元朗觀來,彼輩戰力如何?”

南征回京之後,劉承祐下詔,於天下州鎮之中,選拔精銳,以充禁軍。定難軍那邊,樞密院也發制命,讓其選派精騎。

當然,李彝殷未加理會,後劉崇欲謀永鎮河東,遣人齎密信送往夏州,欲勾連之以爲外援,配合他對抗朝廷之政。

那封信,在有意之下,默許送抵李彝殷手中。結果,未待其作決定,劉崇解職還京,病亡於洛陽,其間形勢變化之快,讓李彝殷措手不及。

而真正讓他感到憂慮的,是河東軍政大改,折德扆統保寧軍在東,南邊又有王彥升在鹽州,兩面鉗制,西面的朔方還有史弘肇那個狠人。

幾經思量之下,李彝殷還是決定,認慫服軟,終於猶猶豫豫地,自定難軍中挑選一批騎兵,調往東京。當然,只有百騎,另獻上兩百匹戰馬。

此時聞詢,趙匡胤稟道:“臣考察過,皆是精悍之士,騎射俱佳,戰力即便在鐵騎精銳之中,也屬上乘,足可以一敵五!”

“就是不知,定難軍中,似此類精勇,有多少人!”劉承祐呢喃道。

“臣與帶隊的都頭瞭解過,據其所言,定難軍中,似如此精銳,足有五千,稍弱一籌者,數倍之!”趙匡胤答道,語氣之中,透着點戲謔。

劉承祐微微哂笑,說:“倘如其言,那定南軍下,豈不是盡皆強兵,而無弱旅?他一共纔多少兵馬?這個李彝殷,竟向朕耍此等伎倆,意欲告訴朕,他定難軍兵強馬壯,莫要輕圖!”

趙匡胤陪着笑,附和道:“陛下睿智,一言道出李彝殷之拙劣心機,夏綏貧瘠,難養兵馬!也是大漢日益強盛,軍勢振奮,定難軍心存疑懼怕了!”

劉承祐微微頷首,稍作思量,輕鬆道:“看來,對於定難軍,需緩一緩了!否則,李彝殷疑懼之下,投靠胡遼契丹,西北之患,只怕一時難以收拾了!”

“傳詔,沿夏綏周遭漢軍,不得以一人一騎,過境侵擾掠奪,以起爭端!”劉承祐沉着地吩咐了句。

“那兩百匹戰馬如何?”劉承祐又問。

趙匡胤明顯對於各項事務,都了熟於心,包括戰馬。聞問,不加思索答道:“值冬季,雖顯嶙峋,但都是河西良種,只待增肥養膘,足可充戎事!只是,所有馬匹,都是閹割過的!”

“呵呵!”劉承祐淡淡地笑了笑,形容微斂,說:“馬者,甲兵之本,國防利器。削平南方諸國,憑精銳步旅足以,然欲北上痛擊胡虜,必需倚重精騎兵。兵,不足憂,唯慮健馬!然今燕北仍於胡手,西北邊州又少控制,朕實苦於戎馬之源。

前番,朕讓魏仁溥清查過,全國軍中,適用之戎馬,竟不足四萬匹,且有不少老馬、傷馬,仍舊留用。僅徵淮,前後損傷近三千匹。

若不是代國公征討河西雜虜,所戰獲之數千良馬,以作補充,只怕鐵騎、龍捷兩軍,尚不能配滿一人一騎!”

聽天子之慨嘆,趙匡胤當即起身請示:“陛下,當重開馬政。西北諸州,雖還不算穩固,但可勉強施展,牧訓軍馬,中原、河北,朝廷亦可循舊制,鼓勵牧養!”

“朕,正有此意!”劉承祐眼神之中,透着些神采,看着趙匡胤:“已着學士,整理前朝馬政,欲據國家情勢,取其可行者而實施!大漢境內,最宜畜牧者,也唯有隴右、河西,只是土曠民稀,邊境未寧,常受胡虜侵擾......

開春之後,朕有意遣元朗,巡視西北邊防,察其形勢,篩查牧地,以備選用。順便,替朕看看西南邊備,蜀軍動向,秦鳳形勢!”

聽天子的吩咐,趙匡胤若有所思,但身體本能反應而動,拱手應道:“遵命!”

“五年之內,朕要配起足以武裝其十萬騎軍的戎、道軍馬!”劉承祐平平淡淡地,定下了一個並不是太容易實現目標,畢竟所受限制不小。

“陛下雄心在北啊!”趙匡胤不禁瞄了眼劉承祐,心中思索道。

欲求馬政,目標所向,分明是塞北作戰。而今大漢國策重心在南,但其志對北面,可一點也沒有懈怠放鬆。

三司衙內,升至度支判官的張貽肅,手執行一道詔文,親自交給計相薛居正。

乾祐五年將終,各項事務,都需做個總結,三司大概朝廷諸部衙中,最爲繁瑣忙碌的機構了。看着那一疊疊堆積盈案的上計公文,薛居正不由苦笑一陣。

他可算是明白了,爲何當初王章,老得那般快,數年之間,身體虧空至那等程度,就在這連篇累牘的公文之中。當然,國初財計艱難,王章權重,又事好親力親爲,也是原因之一。

相較之下,薛居正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也只是相對而言。不過,感受着全國的稅賦、田畝、錢糧,漸經於手,梳理統計,那種成就感,還是很醉人了。

“何事?”薛居正看着張貽肅,問道。

張貽肅將詔書呈於案上,解釋道:“崇政殿新發詔文,陛下欲重開馬政,讓三司覈算,準備前期投入之錢糧!”

點了點頭,薛居正看了看張貽肅,見其面色發白,帶着些異樣之色,儼是病態。一抹暈紅涌上,憋了憋,終是忍不住重咳了幾聲,趕忙拿出絲絹,擦了擦嘴。

“下官失禮了,請相公恕罪!”待緩過來,張貽肅告罪道。

“無妨!”薛居正看着他病怏怏的樣子,不由關懷地說道:“正方啊,你身子骨不好,不宜太過勞累,若是支持不住,可告假回家休養!”

“多謝相公美意!無大礙,老毛病了!積年之疾,每逢冬季,都是這般,不足爲怪!”張貽肅搖搖頭,輕咳了一聲,說:“而今司衙內,正值多事,豈敢因病而避繁勞!”

薛居正不由嘆息了聲,心中暗道,有此佳婿,王公後繼有人,只是這病體,令人心憐。

回過神,瀏覽了一番詔文,擡首,薛居正苦笑道:“重啓馬政,又將是一筆大支出啊!陛下屢加政策,若不是有淮南稅賦之補足,只怕也難爲之!”

“陛下有大有爲之主,受其鞭策,臣只能竭力盡心,追隨其腳步啊!”張貽肅是在劉承祐身邊當了一段時間近臣的,面上倒也不意外。

“自去歲以來,朝廷大政不斷,南征、擊蜀、改制,支出何其之巨。修城,賑冬災,皆靡費錢糧。即將開春,上下餉俸,諸軍將士春服之更換......上元節大慶,只怕也少不了。秋稅之入,只怕又將散盡了......”薛居正一筆一筆地列出,似乎在吐露苦水:“而今,又起馬政,哎,可算是體會到王公當日之艱難了!”

見狀,張貽肅輕笑道:“相公也不必過慮。陛下並未急於求成,馬政亦非一蹴而就的事,有足夠的時間以供籌措準備!”

點了點頭,薛居正略作思忖,朝張貽肅,吩咐道:“此事,就煩勞正方你率僚屬,先議一議,擬出個章程來。陛下直接降詔,我等卻是不得不盡心了!”

張貽肅應道:“是!”

微微一嘆,吐出一口白汽,薛居正又拿起一奏章,這是關於關中財政的初步整頓情況,凝容有所緩解。自中唐以後,關中給人的感覺,就是戰亂、殘破、貧瘠。

但事實上,在大漢立國以來的數年休養之後,人口、耕地、稅賦,都有了長足的恢復發展。尤其是渭河平原上的州縣,已呈復興之勢。

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484章 不對勁!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19章 難審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96章 缺人了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693章 安西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18章 走私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55章 良平島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336章 怪圈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章 田畔問對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95章 楊邠案(3)第98章 山道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93章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10章 剋制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5章 “教匪”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8章 賞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752章 放手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3章 接見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2章 方略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06章 倒趙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54章 滅門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