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鄴都文武

bookmark

鄴都,大名府,元城。

如今是大漢河北最重要的城池,集政治、軍事、經濟爲一體,是大漢在河北的樞紐,十分受到天子與朝廷重視。

劉承祐此番巡幸,屬於興之所至,視察要務,體察民情,當然更主要的目的,還是走走看看,順便與河北將吏接觸接觸,聯絡一番感情。

在元城這邊,地位最高的要屬留守郭從義、河北轉運使李谷以及大名知府李浣了。

李浣是宰臣的李濤的弟弟,性聰敏,長於文章,到任不過一年多。原本是朝中有名的文才、學士,察其履歷,未來治政馭民的經驗,對於付與大名府尹的重職,劉承祐最初是持保留意見的,不過,就算給李濤一個面子,再加李浣也是正常遷調,並且符合他“文臣知州”的政策,也同意了,以觀後效。

而從李浣到任後的表現來看,雖無卓越之政績,卻也無惡政,官聲也不錯,在其治理下,大名府以一種正常的情況發展着。

是故,到元城後,對於李浣,劉承祐還是出言勉勵了一番。天子的態度,也終使李浣放下了心中的塊壘,當初或許是劉承祐對他的“不看好”表露得太明顯了,讓他到任後,有些難以自安......

鄴都的駐軍,除了原本的天雄軍之外,主要戍防力量,仍舊以禁軍爲主,侍衛興捷軍足有一廂的軍隊在此。

如往常一般,天子親下軍營,檢閱軍容,觀察演練,發表講話,宣揚皇帝陛下的恩威。順便,還讓隨行護駕的龍棲禁軍與大名駐軍進行了一場“友好交流”。

春陽之下,和風宜人,旗幟飄揚,校場之上,搭設而成一座臨時球場,黑白兩支隊伍在其間,比拼擊球,周遭士卒圍觀,叫好不斷,場面異常熱鬧。

黑隊爲東京禁軍,領頭的是高懷德,而白隊,則是鄴都留守郭從義,此公見獵心喜,親下場馳騁揚展球技。

將臺之上,劉承祐坐在案後,饒有興趣盯着場中的比賽,在側,此番隨行侍駕的周淑妃,正手扶琵琶伴奏,絃音錚鳴,跌宕起伏,倒也頗應場上緊張的氣氛。

大周自入宮之後,可算體會到了,什麼叫“宮門深似海”。與皇帝有那麼短暫的恩愛過後,幾乎都把她忘記了,十分難得,方纔臨幸一場。年輕的小娘子,常常獨處淑蘭,擦脂抹粉,而無人欣賞,夜臥孤枕,時感寂寞。每日,僅以琴絃詩書相伴,填詞作曲習舞,聊以**,排解憂愁。

唯一感到幸運的,大概是漢宮之中的宮鬥,沒有波及到她。皇后、貴妃她們,也沒有將這個皇帝失了興趣的“新寵”放在心上。

此番,皇帝出巡,沒有帶其他四名后妃,卻單獨點了她。這幾日君前侍奉,經過一番滋潤,周淑妃愁容有所舒展,但那玉容之間,養成的“我見猶憐”的憂鬱氣質,卻是越發明顯,越發動人。

在場的文武,或沉醉於曲音之中,或專注於校場上的拼鬥。劉承祐指着郭從義,衝身旁居首座的李谷說道:“早有耳聞,郭從義尤擅擊球,今日一見,果然!”

順眼望去,只見郭從義在場內,勁衣跨馬,馳騁縱橫,追逐圓球,盤旋拍擊,動作靈敏,技藝熟練,極盡擊球之妙。

李谷聞言,輕笑着應道:“郭將軍頗具將略,可貴者,身負雅技,有此風采,也屬少見!”

聞言,劉承祐淡淡一笑,看着李谷,將注意力放到他身上,關心道:“李卿,肩傷如何?”

卻是前番,李谷巡視北邊糧械轉運之事時,從馬上墜落,摔傷了肩膀,十分嚴重。劉承祐在東京都聞之,特意降恩詔,讓他休養。不過以去歲冬,河北多事,沒有完全養好,李谷便帶病,操持事務,劉承祐益嘉之。

此時,聞天子過問,李谷下意識地扭了扭肩膀,謝道:“多謝陛下關懷,已然好多了!”

“好多了?”劉承祐顯得很細心,說:“那邊是還未痊癒!這樣,朕讓御醫,給卿診治一番,國事雖然重要,但若是讓卿累壞了身子,落下病根,卻非朕所願者!”

聽天子這麼說,李谷也不由露出一抹感動的神色,拜道:“陛下恩德,臣銘感五內,永不敢忘懷!”

李谷是當初劉承祐率軍東出太行,欒城之戰後結識的,當時就發現,此公頗具幹才,讓他協理軍政,幫他安撫軍民。

後劉承祐奉詔南下東京,專門留下李谷,輔助當時的節度使張彥威,管理政務。從權恆州府事,到觀察使......一直到如今的河北轉運使,累遷要職,委以重任。恆、深、冀、趙等地的恢復發展,李谷是有大功勞的。

這些年,雖然一直將他放在河北,但劉承祐對李谷的信任與重視,卻是一點也不是少於朝中宰臣。畢竟,一個人的才德如何,觀其行,便可知之,而李谷,就通過他多年勤勉王事,贏得了皇帝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李卿可是整個河北的大管家,一應錢糧、稅賦,朕可盡委於手!北面諸軍,糧械之供給無匱,皆賴卿之功能。朕需仰仗倚重李卿的地方,還很多,是故,這身體,還當保重纔是!”劉承祐又道,笑容滿面,態度分外溫和。

“多謝陛下!”

看着李谷,劉承祐談興甚濃,提起李谷的一件軼事,說:“聽聞李卿年輕時,曾與唐臣韓熙載友善,二位之間,流傳了一段佳話,朕聞之,可甚感興趣!”

聞問,李谷捋須,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回憶,輕笑道:“當初唐明宗靖難,入主中原,青州拒不聽調而爲亂,韓父受牽連,韓熙載不得不逃離中原。臣爲汝陰人,其於正陽渡口渡淮,投奔吳國,臣前往相送。

韓熙載與臣曰,若江東相我,我當長驅以定中原。臣答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往事歷歷在目,到如今,二十多年已然過去,當年之意氣已然不在,思之,亦不勝唏噓,不勝感慨啊!”

“果然,不愧爲一段傳世佳話!”劉承祐言笑熠熠,說道:“韓熙載仕江南二十多年,如今方得宰其國,不得其主,更喪其時。

前年徵唐之時,朕就有意將卿調至軍前效力,不過以契丹之患,河北軍需供給調動,離不開你,故而作罷!”

“不過,爲了實現李卿當年之志願,朕可付大軍,由卿統帥,替朕取江東之地!”劉承祐看着李谷,直接允諾道。

聞言,李谷意興高昂,頓時起身拜倒:“蒙陛下信任,倘若此,必俘金陵君臣,以獻東京!”

李谷自信的語氣中,帶着幾分豪情,幾分感動。

在劉承祐、李谷君臣二人相談之間,校場之間,又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卻是郭從義來了一招高難度進球,一發中環。

劉承祐命人召郭從義上臺,賜下酒食。郭從義顯得很開懷,滿臉的愉悅,幾乎笑出褶子,連道痛快。

賜座,劉承祐看着他,目光平和,語氣平靜,說:“郭卿球技之精湛,遠近聞名,今日朕親眼目睹,確實精妙,馬上馳騁,不下軍中健兒。不過,如今已累及將帥,擔鎮守之責,亦不可沉湎於其中......”

聽皇帝這麼說,郭從義笑容一斂,臉上露出一抹尷尬之色,起身恭敬應稱受教。李谷在旁,看了看皇帝,瞧了瞧郭從義,輕輕地點了下頭。

郭從義並不是一般的武夫,他屬於有文化的武將,多才藝,工於書法,尤擅飛白書。平日裡,多有雅興,在“藝術”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對於爲政治軍,反倒興致缺缺。

在滑州節度任上時,判事多有不妥之處,到了鄴都,也沒有太多改變,從而導致,在所典事務上,多有懈怠,劉承祐故有此敲打。

當然,郭從義如此表現,也不是沒有自晦的可能,畢竟,大漢朝如今的發展形勢,地方節度、權將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了。

聰明人,是知道未雨綢繆的......

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98章 遼國變故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379章 蕭思溫第1689章 高規格第45章 靖江軍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483章 南巡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52章 對峙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95章 楊邠案(3)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9章 武夫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7章 小張探花第201章 捐資第401章 老郭威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455章 見聞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720章 靜默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398章 虞美人第162章 兵事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24章 輕取揚州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章 父母兄弟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42章 殺肥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52章 聯姻第124章 辭表第274章 老當益壯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470章 分封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70章 御宴第317章 修法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21章 名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