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北齊鎮

bookmark

林慮以東五十里,在縣境邊上,有一鎮,名曰北齊,屬林慮轄下。

鎮子不大,人煙不旺,但環境還算幽靜,靠着山,依着水。不過,收到戰爭的影響,在這暮春時節,整座鎮子沒有一點祥和美好的氣氛,鎮子的寧靜被突然來襲的兵亂完全破壞了。

北齊鎮中,僅剩不足百戶的人口,此時是家家關門閉戶,兩條南北相交的爛土主道上空蕩蕩一片,顯得尤爲悽清。事實上,若不是出鎮的兩條通道被擋住了,鎮中的百姓早就逃難去了。

鎮東北,丘陵縱橫間難得的一片空地上,外圍稍顯匆忙地搭建起了一圈柵欄。其間人聲馬嘶,嘈雜不堪,新鮮的馬糞夾雜着泥土的芬芳,飄散在空氣中。這,就像一片巨大的馬廄,將人與馬圈養在裡邊。

除了照看馬匹的軍士之外,另有兩百來人的士卒,藉助着山石障礙,與臨時搭建的鹿砦,警惕着不遠處,蜂擁而聚,來者不善的敵人。

這支隊伍,自然就是那欲投奔河東的羅彥瓌所率的隊伍。路線選擇,與林慮縣令向劉承祐預測的並沒有偏差多少,只是彎彎繞繞間,北渡過洹水時,被東面來敵人逼到了這北齊鎮,動彈不得。

有點湊巧的是,東面逼來的那支軍隊,正是奪下相州州城安陽的磁州賊帥樑暉所率的義軍。他的目的,當然是這些戰馬了。

羅彥瓌年紀不大,也就是二十多歲的青年,鬍子長得倒挺茂密,不過從其體型氣質便可知,這是個有一定武力的勇士。

有點意外的是,韓通竟然與他們待在一起,且看起來關係很和善的樣子......

“羅兄不必擔心,我已派人將這邊的情況傳回林慮,此間距離並不遠,很快援兵便至,那些烏合之衆,不足道哉。”高高的山樑上,居高臨下,觀察着遠處聚成一團的“義軍”,韓通有點積極地勸解道。

韓通這邊,昨日徘徊探查契丹軍情的過程中,在湯陰縣西面撞見了,察覺到不對勁,派人試探交流下來,得知其目的,大喜。趕忙派人往林慮送信,故晚羅彥瓌信使一步送達劉承祐。

其後,便讓楊業帶人繼續偵察敵情,自己則帶着一隊騎兵,於羅彥瓌一起護送西向。這般殷勤主動,自然是爲了這些戰馬了。

遠處的“義軍”,粗一瞄,大概有個兩千多人,正在造飯。僅觀其營柵佈置、士氣表現便可知,當真是一支烏合之衆。

羅彥瓌咧嘴一笑,輕蔑地說道:“契丹人我都不怕,怎麼會怕這些匪盜草賊,若不是顧忌這些馬匹,我早帶人衝殺下去......”

“將軍,只要您一聲令下,弟兄們便隨您衝殺出去,將那些草寇擊潰消滅。”旁邊一名小校聽到了羅彥瓌的話,當即開口附和,臉上帶着少許倨色。

被羅彥瓌一巴掌拍了下後腦勺,教訓道:“現在,給我保住戰馬纔是最重要的。那些賊匪的命不足惜,要是這些戰馬有所損傷,我才心疼!”

羅彥瓌的頭腦可是很清醒的,心裡清楚地明白,這些戰馬是他的晉身之資,也是他洗刷“從賊”污名的有力證據。並且他也有自信,憑此厚禮,絕對能被接納。

羅彥瓌顯然是有些見識的,畢竟也是將門出身,其父也曾當過晉軍將領、一州刺史,與慕容延釗有些相像,只是在歷史上,不似慕容延釗那般出彩。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上,羅彥瓌也是這般選擇的,攜馬匹投效河東,只是無人賞識,沒有受到過多恩遇。其後歷經後漢、後周兩朝,蹉跎了十來年,一直到跟隨趙匡胤陳橋兵變,才得以一飛沖天,越級提拔成爲禁軍高級將領,然後沒兩年,又被趙匡胤統一罷了軍職,收了兵權......

不過眼下,羅彥瓌還是意氣風發地,渴望着建立功業,對劉承祐也抱有期待,想了想,問韓通:“聽聞皇子殿下,只有十七歲?”

“殿下年紀雖然不大,但威儀孔時,嚴謹端正,羅兄,可切莫因此小覷他......”韓通表情卻是稍稍嚴肅了些,話裡暗含提醒之意。

“在下豈敢!只是感慨殿下之少年英雄罷了,有此天資之才,河東豈有不興復江山社稷的道理。”羅彥瓌解釋道,嘴裡說着點劉承祐聽不到的恭維之詞。

韓通則瞥了他一眼,輕鬆地說道:“羅兄放心,你率衆人,獻上如此一份後禮,殿下必定大喜。屆時春風得意,可不要忘記在下。”

“新降之人,豈敢有所奢求,只要殿下接納,有一棲身之地,我便滿足了。”聞言,羅彥瓌謙虛地說着,但從其眉色間可以看出滿滿的期待。

韓通與此人,當真是一見如故,傾心相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談話間,其餘光還不住地瞥着山樑後邊的闊地上,那些健壯的馬。

這些馬匹,一旦充入軍中,可以想象,龍棲軍的騎兵隊伍又要擴充了,而他韓通也理所當然地要升遷了,畢竟這一路南來的功勞、苦勞也不少了。在他看來,至不濟也能正式成爲一營騎兵指揮了。

“將軍,那些賊軍又派人來了,只要我們獻出馬匹,就可放我們離去......”這個時候,一名軍士矯健地奔上山崗,稟報道。

羅彥瓌想都沒想,直接揮手:“將來人打出去,這些賊匪,還真是異想天開!”

“無知蟊賊罷了!”韓通也是滿臉的不屑:“佔了安陽,還不滿足,竟敢將注意打到這些戰馬上來。”

同時,韓通的臉上隱隱有些不好看。兩方之間可也交流過,韓通已然亮出了河東與劉承祐的旗號,不過貌似沒起多大作用。

......

離鎮兩裡地外,很近的距離,“義軍”營地中,同樣吵吵嚷嚷的,不過是一種散漫的嘈雜。

看着被揍得鼻青臉腫的傳話使者,賊帥樑暉氣不打一處來,臉色難看地發泄道:“本將已經十分給面子了,既然不識時務,就莫怪我心狠了!”

樑暉膚色挺白,天堂飽滿,賣相屬實不錯,一點也看不出這是名賊匪之徒。不過一張嘴,那種小人物的匹夫形象,便躍然而出。

急躁地在手下面前踱了幾步,扭頭憤憤不平地下令:“傳我命令,讓弟兄們進完食,便發起進攻。安陽城都被我輕易拿下,這小小的鎮子,豈能擋我?”

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8章 侯益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59章 睡王上位第75章 高貴妃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08章 新貴第82章 瓦橋關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95章 玩陰謀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87章 瑣屑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756章 海豐號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7章 冬至宴3第71章 北齊鎮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21章 矛盾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33章 面聖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45章 中秋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1章 大典日第90章 安東國王?第50章 喜訊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31章 泰來樓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19章 幸西京第139章 韓常案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44章 揣測者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3章 考校第81章 廝殺漢第9章 鳳翔戰況第385 禮賓館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79章 勢孤危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6章 陷河陽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12章 整風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70章 御宴第73章 紙上談兵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03章 趙普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