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禮

bookmark

“契丹那邊有什麼進展?”偏過頭,劉承祐看着向訓問道。

向訓回答得十分簡潔:“韓通那邊還沒有最新情況傳來,不過以卑職之見,遼帝御營之渡,就在這一兩日間了。”

“比我預計的,要慢上不少啊!”劉承祐嘀咕一句。

向訓則主動解釋着:“據探子回報,契丹還國之師,魚龍混雜,財貨無數,又有晉陽諸司監寺署官員極其家屬。數量極其龐大,又加各類輜需財寶的輸送,與其說是契丹人是在撤軍,不如說是一場大規模的遷徙。”

“何況,他們還得面對義軍的時時襲擾,哪裡能夠快得起來......”

“嗯......”輕輕地應了聲,劉承祐吩咐着:“派人告訴韓通,好生盯着契丹人的動向,一如前令,一日一報。”

頓了頓,劉承祐又補充道:“讓他小心!”

感受到劉承祐語氣中的些許顧慮,向訓不由開口寬慰道:“殿下不必擔憂,韓通統兵雖失之靈活,但有楊業輔之,料想無妨。楊業的機敏,您可是知道的......”

“去吧。”

待向訓受命而去,劉承祐雙手撐着城垣,重重地舒出一口濁氣。壓力,還是有些大的。

甩了甩頭,似乎有清神的效果,劉承祐轉向張彥威,直接吩咐道:“傳令後續諸軍,加快速度,只第一軍在此,孤這心裡底氣就是不足。山道崎嶇,讓孫立、慕容延釗帶人,給我開整修葺路途,減少阻礙。另外,林慮這邊,做好迎接準備!”

“是!”劉承祐認真的時候,張彥威也不敢大意,嚴肅地應命。

言罷,又看着馬全義:“情勢緊迫,由不得任何放鬆,這幾日,你要多辛苦些了!”

“是!”

稍晚些的時候,劉承祐收到了兩則消息,一則好消息,另外一則,也能算得上是好消息。

第一則消息,由一名年輕的信使前來拜謁傳遞,且,讓劉承祐有些驚喜。

“你們可曾聽過這羅彥瓌的名號?”狹窄的縣衙堂上,劉承祐收起信,疑惑地問左右。

左右皆搖頭,表示不知,還是張彥威主動應道:“應該只是個無名之輩,聞我軍在此,慕名來投吧。”

“這個無名之輩,卻是打算給孤一份大禮!”劉承祐眉色間浮現出一片出奇的雀躍,將信紙傳閱下去:“一千多匹戰馬,實令人眼饞啊!”

劉承祐此言一落,在場幾名近臣皆露出驚喜的意外表情,張彥威更是忙不迭地接過書信。

“將來人叫上堂來!”趁這個空檔,劉承祐則向侍衛吩咐了一句。

書信來自於一個名叫羅彥瓌的人,其人自稱石晉興順軍指揮使,前番無奈屈身事賊。此次,契丹人北撤,他被派遣帶人押送一千多匹繳獲的晉軍戰馬去南京(幽州)。此時正巧路過相州,聽聞有王師東出,不甘心再受胡虜欺辱,願以手中戰馬,盡獻河東,以表追隨誠意。

“這個羅彥瓌,契丹人能將這麼多戰馬交由他押送,看起來,很得契丹人信任啊......”等待間,劉承祐淡淡然地說了句。

在座的幾人,也都迅速地將書信瀏覽了一遍,既有喜意,又有懷疑之色。

“殿下,不會有詐吧!”聽劉承祐這麼說,張彥威立刻附和道。

“你怎麼看?”劉承祐問郭榮。

郭榮思量了一會兒,卻是持另外一種觀點:“那倒不盡然,想想河陽的武行德,這羅彥瓌作此決定,也算識時達務曉義。不過,具體情況如何,還待問過來人才知。”

沒一會兒,那名體型精幹的信使被帶了上來,望到坐在主位的劉承祐,十分乾脆得拜倒行禮:“小人拜見皇子殿下!”

“起身答話!”劉承祐以一種上位者的語氣說道。

“謝殿下。”

“將你們羅指揮使此行的情況,與孤講講!”

“是!”這小小的信使似乎早有腹稿,不過大概是緊張的緣故,說得有些磕磕絆絆的,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我家將軍,是受契丹大將與耶律朔古的命令,從東京出發,押送戰馬前往幽州。不過弟兄們受盡了胡寇的欺壓,更不願離鄉背井,將軍更不願遠赴北域,早有反正之意。此次聞聽殿下率河東雄師東來,故率衆來投!”

其人所述,與信上所言,倒是沒差多少。想了想劉承祐問:“你們將軍,現在何處?”

“回殿下,小人是在路過湯陰縣的時候,被將軍派遣而來的。將軍大隊,現在何處,小人也着實不知。”信使看起來十分老實地回答道。

劉承祐的眉頭,下意識地皺了下,瞥向一旁有幸坐在下側的林慮縣令。

面對劉承祐疑問的目光,縣令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硬是由向訓小聲地提醒了一句,方纔恍然地緊張答道:“湯陰縣在東南百里外,其若欲來投,大隊應沿湯水西進,再北涉洹水......”

聽其描述,劉承祐腦中有了個大概印象。這個時候,向訓冷着眼,朝那信使問道:“你們押送戰馬北上,當有契丹人監軍纔是,如何處置他們的?”

“我家將軍做下決定後,未免消息泄露,便召集弟兄們,將隨行的契丹監吏全部斬殺了!”信使回答得很乾脆,也很實誠。

能被派做信使,此人自然是個機靈的人,也看出了劉承祐等人的懷疑。一咬牙,用力地磕了個響頭:“皇子殿下,將軍與我等是一片赤誠,日月可鑑。小人也絕無半點虛言,請您務必相信。將軍那邊,人手不足,又押送着戰馬,還請殿下速速派軍接應。”

見來人表情真摯,語氣懇切,劉承祐這才擺了擺手,勉慰道:“你放心,爾等真心來投,孤自當代表河東,掃榻而迎。這樣,你此來報信,一路辛苦,先於城中歇息,孤這便與衆麾下商量出兵事宜......”

將其安撫下去,派人“保護”住,劉承祐掃視一圈,直接問道:“如何?”

“觀其言行舉止,不似作僞!”郭榮開口,給出建議:“先派人去探查一番,再做區處。”

“那就這樣!”劉承祐一揮手,爾後又呢喃道:“韓通那邊,怎麼沒有稟報此消息?”

......

至於讓劉承祐微感詫異的第二則消息,則是北邊磁州的賊帥樑暉,召集了一干賊衆,組織起一支義軍,突然南下,佔了安陽城。有種賊膽包天的感覺......

凡是不經唸叨,等天黑透後,韓通派人傳來了南邊探查的消息,契丹北徙前隊已進駐黎陽,不日北上。附帶着,真有羅彥瓌那支隊伍的情況。

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7章 耶律妃第252章 面聖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8章 正面互懟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403章 抓起來!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70章 大禮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96章 言官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90章 安東國王?第98章 溫柔鄉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95章 楊邠案(3)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61章 淑妃病危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52章 聽政3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章 王、鄭二公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3章 接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79章 勢孤危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97章 決斷!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82章 瓦橋關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41章 探監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36章 迎奉第421章 樑孝王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92章 劉銖案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84章 虛了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86章 戍卒之心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41章 祭關公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22章 針鋒相對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