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

“這些是你個人的想法?”趙匡讚的表情變得格外凝重,目光如電,直視趙思綰。

燕王的目光有些駭人,趙思綰爲之一懾,眼神遊移了下,應道:“除了末將之外,還有不少燕軍將校,大王請放心,將士們都是擁戴你的!”

趙匡贊不由笑了笑,問:“聽你的意思,你們是做好與朝廷翻臉衝突的準備了?”

“倘若朝廷做得太過分,不留餘地,末將等也必不甘就範!”趙思綰語氣中透着狠戾,臉上傷疤也越顯張揚,整個人都帶着一種狠決:“漢帝既然答應大王,如欲毀諾,必失信於天下。我們坐擁幽州堅城,甲兵精練而犀利,足可恃之,防備朝廷。”

“你們覺得,以幽燕三州,民不滿二十萬,兵不過兩萬,能夠對付朝廷千萬之民,百萬之師?”趙匡贊反問道。

“大王不必虛誇朝廷的實力!”趙思綰擺擺手:“現在朝廷雖則有兵數十萬,千萬之民,但各處需要鎮守,四境也難稱安寧。即便將來,當真削平南方諸國,也需屯重兵鎮守。而其如若有北上之意,兵少則難以圖我,兵衆契丹人豈能會坐視之?”

趙思綰是越說,越感興奮,或許是激動的,有種口乾舌燥之感,望着趙匡讚道:“我們固然不當與契丹交通,但假借其勢,還是可以的。朝廷若敢動兵,他們也當有所顧慮,忌憚我們徹底撕破臉皮,投靠契丹。

只要朝廷有所顧忌,我們就有足夠迴旋的餘地,維持目前的局勢,並長久下去,也未必不可能。如此,大王將長治幽燕,將士們也可安享太平富貴!”

聽其言,趙匡贊悠悠一嘆,神情顯得很冷靜,說道:“你方纔同我說,沒有解決之道,如今看起來,心中只怕早有所計較,並且考慮得很齊全啊!”

“不瞞大王,我等無意背反朝廷,但朝廷如欲似對待其他藩鎮那般,卸磨殺驢,過河拆橋,我等也不當坐以待斃。難道大王,就甘心,束手就縛,任人魚肉嗎?”趙思綰說。

趙思綰的思想,很危險,當初盧龍觀察使高防就曾向劉承祐進言過,說此人其心有貳,桀驁不馴,非忠良之士。劉承祐也曾給過高防以指示,尋機除之,但是想要除掉手握兵權的燕軍大將,又哪有這麼容易。關鍵還在於,燕王趙匡贊很信任手下這名大將。

此時,趙思綰對趙匡贊也算是盡道心意了,並且很有自信,他認爲,趙匡贊也是不可能放棄手中的權位的。想要對抗朝廷,保住幽州和燕軍,沒有趙匡贊牽頭,光靠他們這些武將,是沒法成事。

“這些見解與想法,恐怕也不是光憑你,就能想出來的吧!”趙匡贊表情慢慢地恢復平靜,突然問道。

“大王果然還是瞭解末將的,末將只是一粗人,哪裡能夠完全看明白這些事情。”趙思綰笑了笑,應道:“不瞞大王,這是幽州一些文人商討出來的,我幽燕之地,也不乏文才,這些人也是有用,大王欲鞏固三州,也缺少不得文才相助!”

“向來喊打喊殺,只信武力的趙將軍,如今也學會尊重文臣了,我感覺對你,是不只刮目相看了......”趙匡贊這麼說道。

“末將以爲,大王當提拔幽燕當地的文臣,以免被朝廷的人竊取民政之權!”趙思綰建議道。

“這些年,軍中的將校們,不是都鄙視文臣,覺得他們無用,向孤要州縣之職,民政之權嗎?”趙匡贊玩味地說道。

聞問,趙思綰兩眼一睜,說:“那些匹夫,懂些什麼,錢糧田畝他們能操持嗎,籍冊訟書他們看得懂嗎?”

“此言雖然粗俗,但在其理!”趙匡贊評價道。

然而轉過頭,趙匡贊眼神中卻閃過少許異樣,這個趙思綰,原本以勇悍聞,是他手下最兇狠的戰將。但如今看來,卻已多了些狡猾,知道思考,知道着眼於未來,知道重視文臣。

原本,燕軍體系中,以趙思綰爲首,就有一股勢力,並且在這些年間不斷壯大。而如今看來,這趙思綰不只在軍中,還想涉足於民政。

未來有無數種可能,或許有那麼一種情況,幽燕會在漢遼的爭鋒中保留下來,保持着半獨立。而趙思綰憑藉着組織起來的這支軍政勢力,不斷加強實力,將來甚至可以在燕王集團的土壤上脫身出來,成爲一股新的軍政集團,寄身於幽燕這片土壤上。

給個主角模板,將來幾十年或上百年,或漢遼之間兩敗俱傷,或兩方國力衰退,趙思綰的子孫後裔趁機崛起,成就大業......

當然,就眼下而言,從趙思綰的言談之中,趙匡贊感受到的,是濃濃的野望。或許趙思綰自己都沒有察覺,也沒有過於深遠的見識,但是加強自己手中的實力,保護自己的權力與財產,這幾乎屬於本能的反應與做法。

但是,作爲一個主政幽燕大權多年的王,不管怎麼樣,趙匡贊身上都有“人主”的屬性,也有爲人主的權謀與猜忌。

默默地思考着,趙匡贊恍然而悟,對於趙思綰,卻是不能再像往常一樣,僅僅將他當成一個一勇之夫了。一種名叫“猜忌”的東西,慢慢地佔據趙匡讚的心房,趙思綰自詡深明其心,並一再表忠心。

但是,他那番“幽燕大計”,將未來安排得明明白白,對於趙匡贊而言,即便他素來心胸寬廣,極有器量,也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不管怎麼樣,燕王是他趙匡贊,未來如何選擇,幽燕去從如何,需要他趙匡贊決定,而不是你一個趙思綰。顯然,趙思綰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認真地想了想,趙匡贊嘴上帶上了少許笑意,問道:“趙將軍,我有些好奇。以你的勇武,即便順服朝廷,仍舊可以爲將,保有富貴,將來立些戰功,加官晉爵,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爲何你一再地勸我,保存勢力,甚至不惜對抗朝廷?”

聽趙匡贊之問,趙思綰作沉吟狀,臉上的疤痕似乎都少了幾許張揚,過了一會兒,說道:“大王父子兩代,對末將有知遇之恩,自當盡忠。另外,恕末將直言,在大王麾下,末將爲第一戰將,聲名顯赫,如歸服朝廷,今後受制於人不說,大漢軍中又豈有我等的位置?”

“你這話,倒也實誠!”與之對視了一眼,趙匡贊說。

趙思綰道:“大王待末將如手足,末將自當推誠置腹!”

“等到了瓦橋關,人多眼雜的,要管住自己的口手,今日之言,務求秘密!”目光變得深邃起來,趙匡贊叮囑道。

“末將明白!”趙思綰一拱手。

又行進了一段路,趙思綰又主動提醒道:“大王,莫怪我多言,此番你奉漢帝之詔南來,深至巨馬河陰,身邊只有這千騎相護,若漢帝驟起歹心,將大王扣留,屆時我燕軍勢力,只怕會土崩瓦解,輕易爲朝廷所得啊......”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目光微凝,趙思綰的話顯然讓趙匡贊有所遲疑,沉默了一會兒,趙匡贊苦笑道:“我人已至此地,言此無益。我一片赤誠而來,無負於君,無負於朝廷,天子如有所謀,就當是命吧!”

“如繩纓在瓦橋關候着我們,趙將軍還敢同我前去嗎?”趙匡贊又問趙思綰。

趙思綰稍作遲疑,旋即肯定道:“有何不敢?倘有異,末將必率人,拼死殺出,護送大王回幽州。區區巨馬河,又豈能攔我?”

“將軍豪情,令人佩服!不過,倒也不需過慮,據聞,大漢北面邊將,自都部署以下,悉在瓦橋關謁駕,五軍使俱在。如其有異,當不至於如此安排......”

“但願吧!”

自順安軍至信安軍巨馬河段,還有一名,曰白溝。而在瓦橋關北面,遙對着劉李河匯流口,新設了一防禦嚴密的軍驛,名叫白溝驛。

等趙匡贊一行路過白溝驛時,正遇到已然等候多時的安守忠,還有那輛黃燦燦的六馬御駕。

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1章 探監第1756章 海豐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84章 反響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淺談兩點第194章 減稅難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52章 面聖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676章 慘重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7章 武德司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49章 降表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69章 禍事了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45章 剝削者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5章 少壯派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08章 蠢兒子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3章 事畢第297章 怪圈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62章 難得遲疑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32章 進宮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80章 投漢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章 春闈第1695章 袁家莊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6章 相形見絀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4章 太后相召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383章 敞開談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17章 修法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83章 降將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94章 減稅難第104章 平息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53章 兵制改革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