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異心

bookmark

遼營依着洨水流向,綿延十數裡,夾城而駐。除了十幾萬胡漢步騎軍隊之外,還有數萬“編外”人員,晉臣、家屬、民夫、苦力,單純論人數,便有二十萬了,翻一番,可以號稱“四十萬大軍”了。

自北歸以來,除了在渡大河與攻安陽之外,欒城是逗留最久的地方了。上上下下,都沉浸在一片躁動不安之中,契丹人內部,各軍、部之間的對抗,因上層的矛盾,都漸漸劇烈起來,衝突益甚。

連軍中的那些降卒、丁壯,都變得人心惶惶,竊喜之中帶着不安,絕望之中又彷彿發現了點希望。

前番,隨耶律德光南下作戰的燕兵,大概有步騎四萬餘人,除去此前連續的作戰傷亡、分守各州的軍力外,隨軍的猶有近三萬軍,在此時的遼軍之中,也是一股獨立的難以被忽視的重要力量。

沒有被安排在一起,而是以三燕營中,兵有萬數,營寨修得很簡陋,還是在耶律德光駕崩的這兩日間,臨時趕工而成,顯然在做着什麼準備。

軍帳內,趙延壽一身錦袍,正坐在主位上,與一干幽燕漢軍將校商議着,如何應對此時的變局。他們這些燕兵,平日裡就飽受猜忌排斥,低人一等,在這等敏感的時局下,只能抱團取暖了。

氣氛很是壓抑,商議間,聲音都不敢放得太大。衆將表達着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議供趙延壽參考,只是,燕王殿下看起來有些漫不經心的,似乎聽得並不認真。

燕軍的成分,同樣複雜,有鐵桿漢奸,有燕地豪族,有晉國遺臣,還有心向中國的義將......哪怕是報團取暖,也是心思各異。

對這些,趙延壽實則也清楚,環視一圈,心裡微微嘆了口氣。他知道,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容易,想要整合起來,共謀大事,可就難了。他趙某人,雖然有些名望,卻還沒到一呼百應的地步。

“就這樣吧!”趙延壽突然擡起頭,意興闌珊地擺了擺手,說道:“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弟兄們組織起來,只要兵馬在手,任他風雲變幻,旁人便不敢輕辱,契丹人也一樣。另外,與其他兩營保持聯繫,與我們同進退......”

“吾北附契丹多年,深知契丹內部矛盾重重,遼帝一死,必然激發,牽連到我們。自古以來,權力之爭,殘酷而激烈,這兩日,御營之爭,已可見一端。我等本是南國之人,亦有精兵強將,是難以置身事外的!”

趙延壽一臉蒼色,褶皺爬滿了面龐,鄭重地說道:“時局若此,安危難定,我等唯有戮力同心,齊舟共濟,以度時艱!”

一番坦誠的訴說,還是有些效果的,在場燕兵將校齊齊應諾。

趙延壽這才巍巍鬆了口氣,剛露出點欣慰之時,便被營外突然爆發出來的動靜驚到了。

“燕王,不好了!”心腹牙將急匆匆地闖了進來,神色驚惶:“營外都是契丹騎兵,我們被包圍了!”

聞言色變,完全意想不到,趙延壽只能強行按捺住心頭驚疑,安撫着將校,率衆出去,查看情況。沒有表現出畏懼,他並不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契丹人會掀起內亂,對他們動手。

如牙將所報,大量的契丹騎兵已經在外圍跑開了,營寨背水而立,被三面威逼。中上級軍官都集中在帳內議事,無人統領,中下層的燕兵對此變故有些無所適從。

趙延壽帶人出帳時,已然見着,有上千的契丹騎兵已然從營門突了進來,很是囂張,有躲避不及的士卒直接被撞死。

“耶律將軍領軍而來,這般大的陣仗,強闖營壁,這是何故,就不怕激起兵變嗎?”望着馳馬而來的那名契丹將領,趙延壽冷冷地注視着他,語氣很強硬,不是很慫。

在這個時候,周邊的燕兵軍士已經反應過來,開始結陣而抗,不過對突入營中的契丹軍隊毫無辦法,只是下意識的自保行爲罷了。

領頭的契丹將領,便是耶律解裡,之前被耶律德光發配去養馬,耶律德光一死,直接被耶律阮啓用,重掌軍權。

騎在高頭大馬上,耶律解裡逼上前,蔑視着趙延壽:“陛下大行,聞燕營有異動,本將奉永康王之命,前來接管燕營,統籌調用,以防不測!”

“將軍說笑了吧!”趙延壽臉色難看了。

“是否說笑,燕王心中自知。你早被陛下解了軍權,何以在此?”耶律解里語氣中輕蔑之意更重了,目光掃向趙延壽身後的那些燕軍將校:“還召集這些將校,是何居心吶?”

此言一落,不止是趙延壽,其他燕軍軍校,神情都變了,眼神之中流露出忌憚與驚懼。

盯着他們的反應,耶律解裡挺直腰身,昂着頭,環視一圈,高聲強勢道:“本將奉命而來,你們還有疑問嗎?”

......

“大王,燕營已經控制住了!”遼軍御營這邊,耶律安搏向耶律阮稟報道。

“沒有引起反抗吧?”耶律阮剛巡營歸來,神情嚴肅,聞言問道。

“您放心,三處燕營被阻隔開,我們突然發動,輕易將之控制!”耶律安搏回答着。

耶律阮:“趙延壽呢?”

“已經被軟禁!”耶律安搏臉上露出一絲不屑:“此人密召燕兵將校,顯然圖謀不軌,真是不知死活。”

耶律阮重重地舒了口氣,帶頭望御營走去,邊走邊嚴肅地說:“不能這樣下去了!”

“您是在擔憂那些效忠先帝的將領們?燕兵既已控制,接下來將着手將他們解決了?”

耶律阮搖了搖頭:“都是契丹的人才,大勢在我,他們遲早都會妥協的。我到各營巡視了一圈,軍心散漫,士氣不振,屢有毆鬥,簡直一片亂象。必須要嚴厲整飭,儘快穩定下來,撥亂反正,還師回國,否則,遲早要生出大亂子!”

“對了,趙州那支龍棲軍呢?”耶律阮突然問道。

耶律安搏不以爲意地回答:“似乎已經撤去了,對方大概不敢再孤軍深入了。”

“嗯。”耶律阮應了聲。

嘆了口氣,耶律阮吩咐着:“讓察割、朔古與諸將軍、大臣,到御營來見我!”

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42章 戰後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04章 楚州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36章 橐相第184章 教訓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5章 開寶新政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1章 東京火災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80章 京觀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674章 爆發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98章 封禪之議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73章 道府之爭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00章 梁山濼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89章 破財贖罪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338章 爭執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29章 遊市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73 王晏鎮洛第121章 登乾元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80章 進攻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03章 郭王會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98章 事泄了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82章 殺俘第15章 小人行徑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4章 崇元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