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安撫人心

bookmark

幽州城,已然成爲一座龐大的軍事基地,參與北伐的內外軍隊、輔卒、民夫,多集中於此,幽州城內外,已然駐紮了19萬了漢燕聯軍,若加上跟隨劉承祐御駕北來的8萬之衆,則有近27萬人。

30萬衆龐大軍隊,所構成的規模,足以令天地色變,內外駐防,溝壘連營,周圍足有六十里。除了人多,還有物資多,如此規模的軍民,人吃馬嚼,每日的消耗都是海量的,自從遼軍的襲擾策略被掐滅,防禦北縮之後,大量的糧食、軍械、草料、被服,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幽州。運河之上,只要天氣良好,舟船不歇。

當然,漢軍的到來,也預示着,幽州城徹底落入大漢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安審琦率衆北上之後,所做所爲,最主要的事,並非同遼軍作戰,而是順利地做好幽州城的接收,將之打造成真正的大軍前進基地。

雖然前期已經有過足夠的溝通,但真正要落實下來,仍舊需要小心,畢竟要顧及到燕軍燕民的感情。所幸,在前面對抗遼軍的數十日中,雙方並肩作戰,漢軍全力對敵,雙方之間,還是產生了一些親近的感情,隔閡有所消除。

當然,漢燕聯軍之中,要說同心同德,相親相愛,也是不可能的。這麼多漢軍之中,難免有驕兵悍將,跋扈囂張的人,看不起燕軍的,大有人在。對於這種情況,將帥們只能儘量勸導剋制,然而若有表現過頭的,作爲都監的柴榮也是毫不手軟地處置。

柴榮是十分有大局觀的一個人,心裡深切地知道,此番北伐,與遼軍鏖戰是一大挑戰,但想要心無旁騖,全力應對之,安撫好幽燕的官軍民,就是重中之重。否則,燕軍如不穩,終究會造成隱患。

前者,馬全義等先行北上的漢軍,爲何會不惜傷亡,全力以赴,馳援燕軍、燕民,就是有這層考慮,有上層的將帥在指示。而這段時間下來,收效甚佳。

在萬衆恭迎下,御駕緩緩朝州城而去,天子親自站在車轅上,接受將士們的歡呼,揮手致意前後達兩刻鐘。這樣的舉動,可讓身邊的護衛們緊張過頭了,劉承祐的這種選擇,是有風險的,若是有些異心份子,趁機施放冷箭什麼的,哪怕護衛嚴密,也未必能保全。

當然,皇帝這番雖顯輕慢但極具膽魄的表現,所取得的效果還是十分轟動的。

“元輔,我們又有兩年未見了吧!”在進城之前,劉承祐讓燕王趙匡贊親登鑾駕,與之談話,連稱呼都變了。

趙匡贊則以一個規矩的姿勢,小心地坐着,受寵若驚的樣子。天子法駕,他還是第一次乘坐,兩年前,劉承祐北巡之時,曾派安守忠驅御駕相迎,不過那次趙匡贊識趣地沒有坐,如今則更加謙恭了。但這份謙恭之中,也帶着少許釋然與放鬆。

“整整兩年啊!”趙匡贊嘴角帶着笑容,應道:“陛下還是這般神采四溢,威儀孔時,令臣心折啊!”

聽其言,劉承祐立刻哈哈大笑了兩聲。不是被他的恭維之詞給迷惑了,而是對趙匡讚的這種態度滿意。

看着他神情收斂了些,劉承祐說:“元輔坐鎮幽州多年,深悉敵情,此番伐遼,還將仰賴你輔助,擊敗契丹,收復關山!”

見皇帝說得嚴肅,趙匡贊也表現得十分鄭重,拱手應道:“臣必然全力以赴!不瞞陛下,臣早有心北擊契丹,一雪前恥,只是礙於實力不足,又無陛下詔旨。此番遼軍主動尋釁,陛下振奮豪情,慨然降詔,有志之士,無不熱血沸騰,踊躍作戰,殺賊報國!”

劉承祐不由頷首,說:“卿能有此志向,朕甚慰。此番,便是酬你志向之時!”

說着,劉承祐又關心道:“朕聽聞,七八月間,遼騎肆虐,幽燕軍民,傷亡不小,罹難頗多吧!”

聽劉承祐提及此,趙匡贊不由微嘆,應道:“此番,遼軍作風異常狠辣,專事殺人,毀壞田舍,輕騎所過,幾成白地。顯然,遼軍是想通過此法,崩壞幽州,擾亂治安,以此牽扯我軍的精力。

所幸,軍民協力同心,依城據堡,竭力抵抗,又有河北邊軍的全力救援,方壓制住遼軍的氣焰。即便如此,臣下屬軍隊,在前後的交戰中,也傷亡了4000餘人。

但傷亡更重的,還是各州的百姓,受戮於遼軍刀下者,逾萬,因其而毀家者,數千戶,而田地被毀者,更難以計數,諸多麥菽,未及收割,已焚燹。並有爲數不少的百姓,爲了搶收糧食,被遼軍所害!”

趙匡贊說起這些情況時,語氣有些低沉,他素以寬厚著稱,也愛護百姓,治下黎民遭此浩劫,當然難免傷感。

聽其言,劉承祐也跟着嘆了句:“着實苦了幽燕百姓了!待北伐成功後,當好生補償他們!”

“陛下有此仁愛之心,何愁百姓感念歸心!”聞之,趙匡贊說道:“因契丹人暴虐,肆意殺戮,也激起了百姓的抵抗之心,全燕漢民,無不咬牙切齒,支持大漢北伐遼國!”

劉承祐點了點頭,卻沒有再多說話,反而陷入了思慮,心裡對於戰爭、興亡,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因北伐戰爭,幽燕百姓遭受的苦難,或許只是個開端。而親征以來,劉承祐一路所見,爲支持北伐,朝廷付出的代價,大漢軍民奉獻的犧牲,他這心裡,生出了不小憂患意識,那就是,大漢的百姓能夠承受這種級別的動員多久?又能承受幾次?

或許對於功業,自己該再重新認識一下,否則沉浸其中,而不知自省,怕有一日,會成爲一個好大喜功的君主。那對國家百姓而言,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劉承祐的疑思,被幽州城內的歡呼聲所打擾了,猛然驚醒,看向安靜地坐在一旁的趙匡贊,笑道:“朕一時走神了,卿且見諒!”

“陛下言重了!陛下所思,必是軍國大事,爲了大漢,真真是殫精竭慮,臣欽佩之至!”趙匡贊又吹捧了一句。

劉承祐搖了搖頭,卻不禁朝着鑾駕之外張望着,幽州的士民,雲集道路兩側,坊舍之中,也有不少探頭探腦,滿帶驚奇看着御駕行過的人,整個一片人頭攢動、歡聲不絕的場面。

見此景,劉承祐略帶好奇地問道:“這些士民,是誰安排的?”

聞言,趙匡贊輕輕搖頭,應道:“大戰在即,重兵雲集,肅殺之氣,遍佈全城,臣等豈會強迫百姓,以充場面。這些士民,應當都是得知天子法駕臨幸,自發前來迎候陛恭。”

“朕在燕民之中,能有如此聲望?”劉承祐眉頭微微挑動了一下。

趙匡贊說:“陛下乃百年難遇的聖主明君,多年以來,燕民亦多承受恩澤,豈能不感念之!”

劉承祐當即笑了,卻沒再發表言論。自知之明,劉承祐還是有的,在他看來,着些襄聚而來,觀者如堵的幽州士民,對他更多的還是好奇。這是多少年了,有中原天子,駕幸幽州城,那些人看他,大抵如觀奇珍異獸。

雖然一再強調,迎駕下榻之事,一切從簡,但趙匡贊仍舊將他的燕王府給騰了出來,把自己的家眷、衛士、官屬全部遷出,騰出來給劉承祐入住。人家都做到這個份兒上了,劉承祐也不好求全責備,還是欣然接受了。

就在王府大堂,劉承祐北來,在衆多將帥的作陪下,首先接見了幽燕的文武官員。高防就不用多提了,皇帝故人,委以北方要務的幹臣,這些年聯繫從來沒斷過。

至於剩下的,則有趙匡贊親自給他介紹。

“陛下,這些長史宋琪,判官宋雄,都是幽燕俊才,政務民事,律例典籍,多仰賴二人!”

“臣宋琪(宋雄),參見陛下!”二人也一起,向劉承祐行禮。

劉承祐當然也是做出一副虛懷若谷、以誠待人的姿態,擡手示意免禮,輕笑道:“燕薊‘二宋’之名,朕在東京,都有所耳聞,確是難得的傑出才士,幽州有這些年的清明政治,確賴其功啊!”

接下來又是張藏英、高彥暉等燕軍大將,對於他們,劉承祐仍是一片和顏悅色,大加讚揚,表述功績。其後,正式表態,以一種坦誠的語氣,安撫勉慰他們,也提醒他們,燕軍燕民,都是大漢軍隊子民,此番伐遼,賞功罰過,必定一視同仁。

並且,對於燕軍的體系,也先不動刀子,任其保持原本,將校軍職待遇不變,只是編入漢軍作戰序列,仍由燕王統屬。不過,軍需後勤,則由大漢統一供應了。

而文官系統,則幾乎可無縫銜接入朝廷治下,更不需大動作,像宋琪這些人,態度也很積極,想要趁着這次機會好好表現一番。不管怎麼說,在這十多年中幽燕地畢竟是他們的地盤。雖則共抗契丹,但朝廷大舉北上,猛龍過江,來勢洶洶,難免令其心生異樣。

而劉承祐的這些舉措,極大程度地安撫了幽燕文武之心。對於漢帝的這種態度,也表示很滿意。

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92章 定州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3章 老臣凋零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83章 敞開談第24章 巡遊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68章 機遇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9章 勸諫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章 方略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章 田畔問對第413章 分食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76章 玉如意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這纔是感言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92章 劉銖案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36章 怪圈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30章 小市民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39章 銀州叛亂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769章 影響力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70章 御宴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94章 汝公出山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75章 西北邊報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12章 整風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96章 楊邠案(4)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68章 撤了第297章 新山陽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41章 納降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33章 西征!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