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

bookmark

乾祐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在漢帝駕幸幽州的第六日,大漢架設在幽燕的戰爭機器再度開動起來,露出鋒芒,向遼軍發起進攻。

按照漢軍一貫的戰法作風,爲了組織起這波進攻,事前做好了異常充足的準備。檀州方向,動用軍民計十三萬,以小底、護聖、河北三十指揮以及燕軍二十指揮爲主力進攻部隊,由慕容延釗親自督戰。

居庸關一線,則由安審琦親自率領十萬之衆,奉國、興捷爲主力部隊,配合燕軍及輔卒、鄉丁,出昌平,直逼居庸關,不爲作戰,只爲逼迫、監視。

就如柴榮等人所計劃的那般,發起此番攻勢,基本目標,只是檀州,只要把這顆幽南大地上的釘子拔除了,戰爭的主動權,將徹底落入漢軍手中,而那四萬遼軍,漢軍是打算一口吃掉的。

面對漢軍的主動進犯,遼軍同樣沒有選擇縮首以待,被動挨打,有三萬多休整的遼騎再度出擊,意圖襲擾,遲滯漢軍,打擊輜重線。

不過這一回,供遼軍施展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漢軍這邊早防着這一招。集中了三萬五千餘騎,連御營的鐵騎軍都派出去了,在高懷德、郭崇威的指揮下,截擊遼騎,雙方在溫榆河陽的平原上,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騎兵會戰。

結果並沒有分出個絕對勝負,因爲在漢軍的大股部隊合圍之前,遼騎主動後撤了。漢騎趁勝追擊,斬獲不小,徵召的西北蕃騎,更是不管不顧,衝到居庸關下,被遼軍打了個伏擊,折了一千餘騎,若非老將郭崇威親自帶人解救,損失還要更大。

此番徵召的西北蕃騎,由溫末、回鶻、吐蕃、党項及河西遺民構成,數量不少,受到朝廷僱傭,只是草草地編練一番,便跟着漢軍北征了。

但是,這些人作戰的積極性很高,主要還在於朝廷的恩賞。當日,這些人抵達東京的時候,就爲東京的繁榮與大漢的強大所折服,同時朝廷調撥了大量的犒賞軍之資,並且允諾,參與北伐,傷亡之士,撫卹一與漢軍同等。而此番冒進追擊的蕃騎,就是涼州土豪折逋家的人。

溫榆河之戰,漢遼雙方沒有打到底,以雙方死傷近萬而告終。不過,從戰術目標而言,又是漢軍成功,佔據了主動,縮回兩關的遼軍再不敢輕出,而漢軍的主力則更加從容地北上向遼軍發起進攻。

檀州密雲,乃是燕山與平原的交接地,三面環山,一水貫通,唯西南一個豁口,是連接塞南塞北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幽州的重要門戶之地。

在幽州丟失的情況下,這些年裡,遼國對於密雲的軍事,也沒有任何放鬆,並且在逐步加強。尤其在南樞密使蕭思溫親自坐鎮的幾年中,對其武備有了大量的修繕更新。

蕭思溫其人,乃契丹國舅部人,與皇族聯姻緊密,若說其有什麼經世大才,也不至於,只是素來給人一種持重謹慎的印象,穩如老狗。

這幾年,蕭思溫雖掌兵事,坐鎮檀州,但日子並不算太好過。一方面是有來自南面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他的兩個女婿,都參與了謀反篡權的活動,而他在其位,也實在擔憂被牽連。所幸,耶律璟並沒有株連到他,反而一直讓他身處高位,統管軍政。

此番,漢軍大舉北伐,蕭思溫的表現,也算是中規中矩,並且在第一時間,就上表耶律璟,言漢軍來勢洶洶,所圖非小,請他親征。沒錯,蕭思溫是第一個建議耶律璟親征的遼國大臣。

密雲城南,漢軍連營十數裡,依山據水,封鎖了諸處要礙,把密雲城池困得死死的。而城中的遼軍,在蕭思溫的統領下,早已嚴陣以待。

密雲城,在蕭思溫的打造下,是十分堅固的,城高池深,糧豐械足,城中的儲備,足以供其軍民固守半年。對於這座堅城,並且做足了死守姿態的遼軍,慕容延釗這邊沒有任何的遲疑,也沒有選其他戰法,就兩個字:強攻。

而在攻城之法上,漢軍可謂經驗豐富,具得其法,修車櫓,具器械,踊土距郭,首先便以數千袋土石,填其溝壑,使漢軍卒械,可直抵城垣。

其後,便是各種犀利的攻城器械,擺上檯面。雖然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但大漢自皇帝劉承祐以下,對於戰爭之法,都有一定的認識,破城拔寨,雖然以用謀爲上,但總有必不得已之時。

而在攻城之法上,這些年,大漢是花了大功夫的,除了士卒的訓練,就體現在各種裝備上。霹靂炮、牀弩、雲梯、飛梯,乃是常備。這一次,攻密雲,僅霹靂炮就準備了一百五十輛,除了提前準備好的三千枚火油彈,更令人採山爲彈,得上萬顆石彈。

而在密雲城下,漢軍也提前進行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大肆改造地貌,立土垣,廣設距堙,取土堆埠,以爲疊道。又架木爲棚,設皮笆,以避免鋒石。

一切做法,都是在儘量避免城上敵軍的打擊,通過這些工程,來減少軍隊在攻城過程中的損失。事實上,漢軍的這些做法,是十分消耗人力的,如果每一仗,都這麼打,損耗太嚴重。不過,在密雲城下,漢軍最不缺的就是人,隨軍有近八萬的輔卒民夫,就是用來幹這些事的。

密雲城內,原本就等着漢軍強攻,然後予以殺傷的蕭思溫等人,見到漢軍的這等做法,是感到了肉眼可見的威脅。別的不講,就那一具具防禦型的進攻器械,落在眼中,就像一頭頭皮糙肉厚,但爪牙鋒利的惡獸,密雲雖然堅固,卻也沒有底氣保證不被啃食乾淨。

面對漢軍的備攻進程,蕭思溫與韓匡美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在第一時間便放棄了一味死守的想法。不得不派人出城襲擾,想要搗毀漢軍的攻城器械。

然而,漢軍對此,早有準備,你若縮在城中,我則按部就班攻城,若是出城野戰,那更是慕容延釗的求之不得的事情。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遼軍連續出擊十餘次,都被漢軍打退,前後損失達三千餘卒。效果還是有的,殺傷了不少民役,搗毀了一些器械,但對於漢軍而言,這點損失不足爲道。

密雲的遼軍,一切的應對與掙扎,都顯得疲軟,僅作徒勞。到九月二十三日,除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攻城設施外,足足四座木道土山,在遼軍的眼睜睜的注視下,於密雲城前堆設而起,漢軍登之,弓弩可以直接打擊城上。

攻城準備做到這個份兒上,密雲城內的遼軍,士氣直接被削弱了幾成,雖然漢軍還沒有正式攻城,但其展現出的那種強大無匹的氣勢,就震懾住了他們。哪怕最普通的遼軍守卒,心中都縈繞着一種無力感,就是無力。

事實上,當漢軍大股部隊,推進到密雲城下時,這場城戰,就基本宣告了結局。在城池攻防之上,漢軍有足夠的自信。

秋風呼嘯,戰鼓擂動,隨着慕容延釗一聲令下,漢軍正式對密雲發起進攻。霹靂炮、牀子弩、弓弩幾乎一齊發動,鋪天蓋地的火油彈、石彈、弩箭、弓矢,無差別地朝着密雲南城打擊而去。

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2章 “鄭州站”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77章 嚇人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77章 間策第265章 秦鳳既定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61章 安東國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6章 虒亭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7章 小張探花第65章 制舉進展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65章 “教匪”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9章 南國風起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9章 求援第146章 驕將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41章 祭關公第79章 父子問對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08章 蠢兒子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95章 大洗牌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07章 殿試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