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攻略方向

bookmark

在舉行迎駕晚宴,與幽燕文武深入聯絡感情之前,劉承祐趁着休息的閒暇,把安審琦、柴榮、慕容延釗、高懷德四名北伐大軍的高級統帥,叫到身邊。

一開口,便直接問道:“燕軍駐防佈置如何,軍心如何,幽州防禦如何?”

從劉承祐的一連三問可知,他這心裡,對於燕軍,並不像表面那般放心,開誠佈公,推心置腹。畢竟,燕王趙匡贊及一部分燕軍將領,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燕軍。

此前爆發的趙思綰之亂,足以令人警醒。趙思綰雖然已經伏法受戮,但這些年同此人有交際聯絡,與他保持相似想法態度的人,未必沒有。

顯然也感受到了皇帝的顧慮,安審琦當即拱手,出言稟道:“燕軍戰兵總計約兩萬卒在,開戰以後,擴充民勇,兵力達到四萬,經過同遼軍的廝殺下來,可戰之卒,猶有三萬六千餘人。除了留守涿、易之軍外,分駐於昌平、懷柔、漁陽三城,剩下有約一萬步騎,駐於幽州。

爲了安撫燕軍之心,臣領大軍北上進駐幽州城後,留這一萬燕軍鎮守北城,我軍則分別控制其他三城及周圍大營。

臣仔細查勘過幽州的城防,可謂堅固,甕城、箭窗、塔樓等防禦設施,十分完備,可容兵十萬而不顯擁擠,燕王是城池防禦的準備上,確是用心了。

有此堅城,足以成爲大軍北攻遼軍堅固的後方以及立足點!”

聽安審琦一番解釋,劉承祐稍微安了下心,點了點頭,嘆道:“四萬燕軍,比開戰前,足足擴充了一倍,再加軍民聯防,幽燕之地,是全民皆兵了!”

聞言,柴榮嚴肅地附和說:“陛下所言甚是!北上之後,臣到諸縣巡視過,因前番四十餘日的往復纏鬥,幽燕男丁,幾乎人人修繕武備。因遼騎四處破壞,本地秋收,莊稼大毀,臣察問過宋琪,據其所言,今歲秋收,怕不足往年三成,餘者盡毀。

幽燕已有糧荒之象,如今尚能勉力支持,不過臣預料,用不了多久,北運軍糧,除了供應大軍之外,還需挪出一部分,賑濟燕民!”

劉承祐立刻問道:“縱今歲田畝不豐,幽燕百姓,竟無餘糧?”

柴榮平靜地答道:“稅賦居高不下,又經兵燹,縱有又豈能保全?”

聽他這麼說,劉承祐想了想,說:“如此看來,北伐糧食的負擔,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重啊!”

柴榮說:“根據李處耘測算,如今行營大軍,算上燕軍、輔卒、民夫,每日的糧食消耗,在5000石左右,後續當還有上揚。而自開戰以來,軍糧消耗兼轉運損耗,已然超過45萬石......”

聽到這個數據,劉承祐臉色變了變:“按照這個消耗速度,朝廷的準備的200萬石軍糧,也就能支持半年多!”

柴榮嚴肅地應道:“或許有所出入,卻也相差弗許,畢竟此番動用軍民四十萬,若加上燕地軍民,則超過了五十萬,還不算地方上的徵役,河東的兵馬,也是一筆大支出......”

柴榮說的這筆賬,已經是極理想狀態下得出的結論了,而糧食,卻只是大軍作戰中最基本的一項損耗,但是最能說明問題一項消耗。從中也能看出,爲了此次北伐戰爭,朝廷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而劉承祐幾乎能夠想象出,從魏仁溥、薛居正,到李處耘,這些負責軍需後勤的官員將吏,是如何頭疼的一種表現。

不過,再是艱難,卻也無法動搖劉承祐的心志,反而催發了他更加積極進取的動力與意志,就如此前在運河觀輜重轉運時所發出的感慨,付出瞭如此大的代價,沒有失敗的餘地。

考慮了一會,劉承祐以一種極其冷靜的表現,吩咐道:“這些情況,當及時反饋與東京,行營後方,都當做好應對,做好更充足的準備,該徵調則徵調,該補充補充,仗纔開個頭,沒有遲疑畏難的道理!”

“是!”郭榮應命,對於劉承祐這番堅定的姿態很是欣賞。

從七月下旬戰端開啓,到這九月上旬爲止,前後近五十天的時間,大漢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受創最深的就是幽燕,別看對遼軍也造成了不小的殺傷,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事實上,幽燕地區,已經被打爛......

而柴榮,說實話,並沒有對幽燕士民表示多少同情。包括劉承祐也一樣,他常有愛民之舉,憐民之思,但更多的考慮還在於他的統治。

在後勤補給的問題上,劉承祐沒有就此繼續研究下去,而是看了看幾人,說:“這段時間以來,仗打得不錯,朕從東京開始,及至途中,是屢收捷報!”

“還仰賴陛下威名保佑!”安審琦這麼說。

“客套話就不用說了!”劉承祐揚揚手,看着安審琦,嚴肅道:“說說遼軍的情況吧,還有,接下來大軍如何動向,與此前籌劃,可有變化,這些你們應當有所商量吧!”

聞問,由柴榮稟道:“陛下,自我大軍北上幽州之後,遼軍便已經盡數收縮,只有少量的遊騎仍在活動,僅爲刺探之事,不敢再行深入。臣等討論過,遼軍這是打算憑藉關城之防,繼續消耗我軍的兵鋒士氣,拖延待機。

而我軍前者所取得的戰果雖然不菲,但以漢族軍、渤海、奚人的損失爲主。對於契丹本部的人馬將士,打擊卻不夠深刻,損失並不算太嚴重!

遼軍明面上敗績甚多,但未傷根本,其手中的實力,仍舊不俗!”

見柴榮他們能有如此認識,未因勝而驕,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劉承祐下意識的心安不少。底下的將士可以驕狂,但唯獨統帥,作爲大軍的頭腦中樞,不能輕敵大意。

“對於這種局面,下一步如何進展?”劉承祐問。

柴榮道:“臣等以爲,還是按照既定計劃,北上主動進攻,一爲檀州,二爲居庸關。遼軍的防禦佈置,顯然有以此二地互爲犄角的想法,我軍則尋而破之,檀州爲主,居庸爲輔。

若拔之,遼軍在燕南地區最重要的一顆釘子就拔除了,其後便可集中精力對付居庸關方向的遼軍主力。

至於遵化方向,可遣一偏師監視。而灤平方向,此前,行營同意了馬全義經略東路的建議,已給他們補充了五萬人馬,以攻代守,既可經略盧龍地區,也拱衛東面,阻遏榆關道方向的遼軍援軍,讓大軍專事對付幽州北面的遼軍!”

對於柴榮等人的設想,劉承祐並沒有提出異議,至於分兵,更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實力足夠。事實上,漢遼雙方都知道,此番交戰,主戰場就在檀州及居庸關地區。

因爲地形地勢的緣故,遼軍主力南來,必走居庸關,從其他地區翻山越嶺,可能性不大。而如果這兩處有失,那麼對戰爭的主動權將徹底落入漢軍的手中。

“檀州守軍實力如何?”劉承祐問。

“檀州由遼南樞密蕭思溫鎮守,兵力大概在四萬左右,漢胡夾雜,其若採取死守,可傾力而破之!”柴榮肯定地說道。

“那就打!”劉承祐果斷道,看着幾人:“朕倒要看看,守城的本事,契丹人學到了多少!”

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29章 遊市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6章 異見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2章 大朝會第33章 東京城內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33章 納了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96章 楊邠案(4)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80章 過鄴都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93章 完了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9章 東出太行第418章 洗禮第399章 還債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8章 正面互懟無題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47章 視察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95章 遼帝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88章 後續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1章 送行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41章 “戲言”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04章 解決第418章 洗禮第26章 名將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1章 送行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82章 李氏第82章 不手軟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53章 削藩第418章 洗禮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