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應州大軍

bookmark

應州,金城,去雁門不足百里,東北應龍首山,周遭形勝相依,這邊地區歷來兵事繁多,乃是對抗胡侮的邊陲要地。是以,在去歲開啓北伐後,河東方面的漢軍,出塞的主攻目標,就是金城縣。

相較於幽州方面的戰事,符彥卿集結好大軍出擊,兵力雖寡,聲勢雖大,切實地履行着牽制的作用。因爲知曉自己扮演的角色,符彥卿大軍的一舉一動,都顯得的很穩重,不急攻,不躁進,在雁門山北,直接待了一個月。

符彥卿的保守戰法,使得在雲州坐鎮,主持防禦作戰的遼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也不敢輕動。直到後來,在探得遼軍主力東移後,符彥卿終於一聲令下,向金城縣發起攻擊。

隨着漢軍正式發動進攻,耶律撻烈也親自率軍,南下支援。事實上,因爲應州的戰略地位,耶律撻烈一直把此城當作一個魚餌,吸引漢軍來攻。

等漢軍北上作戰之後,遼軍也聞訊而動,並且速度很快,作風很凌厲。耶律撻烈直接派了五千奚騎兵,直襲雁門陝北的礙口,意欲斷絕漢軍後路,兼以騷擾事。

而後,自率兩萬步騎,進駐懷仁城,從北面就近監視漢軍。因爲遼軍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到幽燕戰場應付那幾十萬漢軍去了,雲朔地區,留給耶律撻烈防守的兵力並不多,算上應州的守軍,也就不到五萬軍,還要分守諸城。並且,戰力不強,以奚騎及僞軍爲主,輔以一部分部族戍卒。

但是,兵力雖然處於弱勢,耶律撻烈也沒有采取被動防守,而是主動進攻施壓。耶律撻烈此人很是老練,最擅長的就是以勢懾人,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對於耶律撻烈的戰法圖謀,符彥卿不爲所動,仍舊按着既有的目標進兵。

遼軍分爲三部,一部堅守城寨,一部繞襲斷後,一部蟄伏待機,其意圖完全被看穿。但從中也能看出來,耶律撻烈手中實力不足,不願意選擇與漢軍硬碰硬,想要拖延戰事,以覓戰機。

從表面情況來看,數萬漢軍,脫離邊塞,三面受敵,處境堪憂。然而符彥卿心裡一點都不慌,一者打應州算不上勞師遠征,想撤遼軍還真擋不住;二者實力雄厚,兵精糧足。

事實上,戰場兩軍對壘,很多時候,對方的戰術目標是無法瞞住了,只在於誰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誰就能取得優勢、奠定勝勢。

遼軍目的明顯,漢軍的目標也很簡單,拿下應州金城。對金城的進攻,開啓於九月初九,漢軍的作戰,有條不紊地展開。

以史彥超率騎兵與奚騎糾纏,又派楊業率定襄軍把金城西北的黃花崗佔了,駐軍於彼,以阻耶律撻烈軍。隨後,遣師把金城周遭的山崗、鎮堡全部拔除,使城邑陷入徹底的孤立。

雁門大捷之後,楊業所率的定襄軍,在皇帝的鐘愛下,得到了大力補充,兵額增長至七千,乃北面邊軍之最。有楊業、史彥超二將,牽扯着兩路遼軍,符彥卿則騰出手來,專門對付金城的守軍。

城內守備的遼軍,只有四千餘卒,但顯然都是精銳,並且作戰意志很強。爲了堅定守軍的意志,耶律撻烈以其子爲守將,勒令其堅守,拖延消耗漢軍,給他的是死命令,城破人亡。

是以,在應州戰事展開之後,唯一出乎符彥卿意料的,便是金城遼軍的抵抗決心,以八倍之衆,強攻半月竟然不克。

當然,這既是守軍頑抗,也是耶律撻烈面對漢軍絲毫不受威懾的舉動,不得不選擇全力救援,他也知曉,如果真的放任漢軍進攻,金城怕也難保。圍繞着金城縣,漢遼雙方展開了數場激烈的廝殺,死傷都不小,符彥卿與耶律撻烈兩個老將,調兵遣將,互擊其短,在應州地區勾勒出了一幅雄渾磅礴的戰爭畫卷。這也是漢遼交戰以來,兩方實力最均衡的一場對戰。

一直到到南口大戰結束,消息傳來,察覺到戰場形勢的劇變,感到不妙,經過幾日的猶豫後,耶律撻烈選擇了接應金城的守軍突圍,向雲州撤退。

應州一戰,漢遼雙方投入兵力總計近九萬,歷時二十日,遼軍傷亡一萬三千餘人,漢軍的死傷也有七千餘衆,大部分都是在城戰上地損失。

結果,雖然以遼軍的主動後撤而告終,但此戰,終究是漢軍勝利了。拿下應州,也就代表着,北擊雲州,大漢有了一座堅實的進軍基地,對於雲州的威脅直線上升。

拿下應州之後,符彥卿也沒有繼續進兵,一是諸軍鏖戰多時需要休整,二是進入冬季不利於漢軍作戰,三也考慮到大漢的整體戰略。

是以,和幽燕的主戰場一般,漢軍在應州,也是安安穩穩地休息了一個冬季,整個呈現出一種防禦的姿態。當然,在這個冬季中,大舉增兵派糧,劉承祐從行營及河東調動人馬,使應州漢軍突破了十萬人。

如今,隨着進軍的詔書傳來,沉寂許久的應州漢軍,這架戰爭機器,也緩緩開動起來。城郭內外,整支大軍,自上而下,陷入一片忙碌,做着進軍的準備。

此次,針對雲州的攻勢,雖然是三路進兵,但主攻方向,進兵的重心,顯然在他這一路。無他,只因爲應州離雲州最近,視野最開闊,道路最好走。

但同樣的,危險性也最高,是以,不似下面的漢將們,符彥卿並沒有那麼激動,始終保持着冷靜與謹慎。雖則北伐以來,在對遼戰事中漢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輝煌之下,並不能掩蓋漢軍的嚴重損傷,遼軍的實力並不容小覷。

應州的對戰已然證明了這一點,在大兵野外作戰方面,遼軍不弱於漢軍。而經過幽燕協傳的戰報,也能看出,如果疏忽大意,遼軍就敢反咬一口,李重進雞鳴山之敗,就是明證。

因此,符彥卿並不敢有輕敵之心。當然,輕敵並不代表畏敵,謹慎也不妨礙符彥卿對於此次戰爭勝利的信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漢軍自身的實力,符彥卿是有個清晰的認識的。而遼軍那邊,雖然難以洞悉,但基本的情報判斷還是有的。

雖然經過補充,雲州地區的遼軍號稱仍有二十萬衆,但與南口大戰以前,遼軍的二十餘萬軍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其中,能戰、堪戰者,有六成就不錯了,再加上一個冬季的煎熬,其實力再被削弱個兩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站在金城城樓上,撫摸着土城垣,上邊除了三四月前鏖戰的痕跡,更有種歷史的沉澱感。金城首建於李國昌,發展鞏固於李克用,而倒退半個世紀,李克用也算是符彥卿的養祖父了。站在金城上,符彥卿對於出塞以來收復的第一座城邑,心中總能生出少許漣漪,畢竟年老了,有的時候就忍不住追憶往昔......

“啓稟衛王,代國公遣使求見!”一名軍校向登樓懷古的符彥卿稟道。

“把人領來!”符彥卿吩咐着。

代國公原本是折從阮的爵位,其死後,追封王爵,代國公則由折德扆襲爵。這些年,地方的軍閥勢力早就在朝廷的整頓之下基本消亡了,但折德扆始終守在原府州地區。

作爲大漢國公,天子岳父,守着一個保寧軍使的職位,說實話有些跌份。劉承祐幾度想把折德扆調任一個高官,折娘子也寫信勸其父入朝,但此人顯得很固執,說寧願給天子戍邊。不管存着什麼想法,一直以來,劉承祐沒有動這位岳父。

此番北伐,折德扆也在北伐軍中,率保寧軍及保德府兵,有九千多人。對於符彥卿做統帥,折德扆心裡是有些疙瘩的,同樣是國丈,你符家雖然顯赫,但想讓他俯首聽命,心裡也過不去,是以屢有怨言。

大概是體諒折德扆的心理,符彥卿也不讓他領軍到東面會師,而令其獨領一師,攻略朔州。此番,折德扆派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催促發起進攻。

對此,符彥卿命使者答覆折德扆,十八日北上,命其自取朔州,不過再三叮囑,不要急進。

乾祐十二年正月十八,按照此前統一的部署,漢軍正式發動春季攻勢,雲州方向,三路大軍號稱大軍五十萬衆。而應州這邊,十萬大軍,也浩浩蕩蕩地向北出發。

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49章 邊情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0章 郭黨俊傑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0章 濮州案(3)第207章 還京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84章 虛了第1695章 袁家莊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8章 殿議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01章 捐資第79章 勢孤危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91章 酬功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720章 靜默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78章 會獵第207章 還京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37章 整編事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80章 “新對策”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11章 李沆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44章 揣測者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16章 初夏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429章 向南!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32章 進宮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