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

bookmark

遼帝強烈的怒意,在場的遼國重臣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無不心悸。這個冬季,耶律璟的脾氣是逐漸暴躁,易怒無常,整個人都透着一股戾氣,身邊伺候他的內侍,被他下令殺了七人,並且處死的手法花樣繁多,手段出奇而殘忍。

誰都知道,耶律璟是在發泄心中的戾氣與憤怒,大臣們規勸過,但沒用,殺一些近侍,就像處置一些奴隸、物件,是皇帝的私有財產。而因此造成的後果便是,遼帝身邊人人自危,而將臣們對他,也多了一層敬畏。

是以,這段時間的軍議會議,氛圍都明顯透着壓抑。面對耶律璟的憤懣,一時沒人敢接話,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耶律屋質主動開口:“陛下,情況顯然,經過南口一戰,漢軍更加小心了。

自其十八日動兵以來,緩行穩進,不露一絲破綻,不給一點機會。漢軍有備,照此進展下去,我軍想賺其一路而聚殲之的計劃,只怕難以施行!”

注意了下耶律璟的臉色,只見得陰鬱的表情間,更顯憂慮。躊躇幾許,耶律屋質繼續道:“陛下,如今漢軍發三路大軍,齊逼雲州,其勢浩大,不急不躁,穩紮穩打,逐步壓迫,意在會師雲州,決戰雲中城下。目前雖則大戰未起,但我軍的形勢已然十分不妙,南口之戰後,傷亡慘重,精銳損折甚多,戰力不存,士氣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恢復。

經此寒冬,將士思歸,卒無戰心,臣巡視諸部,自統軍將校以下,多有怨言,亟欲還部族草場休養。如今,兵疲馬弱,面對漢軍大舉壓境,想要力敵之,絕非易事!”

“北院大王口中,盡是長漢軍威風之言,照你這般說,尚未接戰,我們就已經註定失敗了?我大遼二十萬勇士,盡是朽木枯槁,任人催折?”耶律璟看着耶律屋質,語氣的中憤怒不加收斂。

耶律屋質則起身,提手胸前,鄭重地道:“陛下,形勢如此,初春之際,戰局確不利於我軍。如今,雲朔之軍,幾乎窮國內部卒精壯於此,再經不起大的損傷了,否則,將有害於大遼江山國祚,還望陛下慎思之,善謀禦敵之策!”

耶律屋質算是十分冷靜鎮定的了,而聽其言,耶律璟不由盯着他:“謀劃!謀劃!你莫非又要勸朕放棄雲朔,將祖宗先輩浴血奮戰所得之土,拱手讓於漢軍!”

顯然,在丟了幽燕的情況下,再捨棄雲朔,對於耶律璟而言,是難以容忍的。而仍舊維持在此地的二十萬衆,大抵是他固執到最後的底氣了。

而面對遼帝的質問,耶律屋質卻搖了搖頭,嚴肅地道:“眼下,臣並不建議放棄雲州。別看漢軍進展緩慢,求穩求全,然以當下形勢,一旦我們放棄雲州,他們定然會如一羣餓狼撲上來,銜尾追殺!”

“如何抵禦漢軍,有何對策,公且直說吧!”這個時候,耶律璟的情緒慢慢地平復下來,回覆了平日的冷靜,看着耶律屋質問道。

他這番表現,雖然還冷着一張臉,卻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不像此前,始終懸着心。耶律屋質拱手說道:“陛下,臣還是此前的建議,雲朔之軍,再難經受重創,爲國家計,還當以保存實力爲先。目前的形勢,不論軍力、士氣、輜重、糧秣,我軍皆不如漢軍,這樣的情況下,在雲州與漢軍進行決戰,勝算微弱,敗則我大遼元氣盡損。得失之要,利弊之重,還望陛下三思!”

看着耶律屋質,見他一臉忠言,耶律璟知道,這確實是個深謀遠慮、洞悉利害的忠臣,他進此言,一派耿直,幾乎是用自己的名譽與聲望爲自己謀算。畢竟,出這樣喪地辱國的建議,是要遭到批判的。

深吸了一口氣,耶律璟又瞥向其他幾名大臣,問:“北院大王建議保存實力避戰,你們什麼想法?”

首先看向耶律撻烈,這是在場資歷最老的宗室大臣了。耶律撻烈思索了一會兒,沉聲音應道:“陛下,倘若照漢軍目前的用兵方略及進軍之法,待其大軍合圍雲州,與之決戰,我軍斷然不是對手!”

輪到蕭護思,其人微低着頭,斟酌了下言辭,說:“陛下,奚王來報,奚族各部有所不穩,希望能夠撤還兵馬,彈壓部族!”

在遼國內部,奚人可謂是一支中堅力量,分佈甚廣,人口也不少,也是統治基礎。在早年耶律阿保機對契丹諸部的整改中,就包括奚人諸部的整合。是以,奚人對於遼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蕭護思以奚人不穩,想要提醒耶律璟的,是要顧看契丹國內的形勢。要知道,受軍紀軍法約束的前線軍隊,都人心浮動,而況於因漢遼大戰而出兵馬、派輜需的國內部族。

對於蕭護思的用意,耶律璟顯然是明白了,眉頭鎖得更緊了,事實上,國內的局勢如何,他並不是一無所知,也正因如此,他才分外鬱悶。想要與漢軍抗爭到底,然而各方面的情況,都對他不利。他大遼王朝,草原霸主,竟落到這般窘迫的局面,還在他耶律璟的統治下,內心是充滿了壓抑與羞恥感。

“韓卿,你覺得如何?”嘆了口氣,耶律璟將目光放到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韓匡美身上。

韓匡美小心地看了看遼帝,又望了望幾名公卿大臣,猶豫幾許,應道:“陛下,如今戰不足戰,若欲避撤,還當趁漢軍穩進之際,早作打算。否則,待漢軍兵臨城下,想要擺脫他們,必不容易!”

看着幾名大臣,不論胡漢,都表露出一個意思,以當下的境況,戰勝漢軍,可能性微乎其微。除了耶律屋質之外,雖然沒有明說,但都是傾向於避戰的。當然,好聽點的說法叫保存實力、保留元氣、以待將來,真實一點,就是舍地存人,撤軍北還。

“你們讓朕再想想!”看着幾名重臣,耶律璟不由唏噓一聲。

一股孤獨感涌上心頭,耶律璟不是不明白目前的局勢,只是心中有一道坎兒,難以邁過。放棄雲朔,決定並不難下,如果選擇撤,難度也不大,至少比起在南口,遼軍撤離的餘地可太大了。

關鍵是,此番若撤,那自太宗耶律德光起,對南擴張所得土地、人口,將盡付流水。契丹二十年辛苦經營,一舉成空,回到起點。而云朔若失,陰山以南的大片土地、草場,也將置於漢軍的攻略與打擊之下。

如果是那樣,遼國雖然算不上衰敗是,仍舊是北方霸主,但是漢遼之間的形勢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契丹對漢,也再難佔據此前“天胡”般的戰略優勢。

草原王朝與中原帝國的角逐較量,大概率會回到歷史的軌道上,而以史爲鑑,這樣的抗爭,在中原一統,帝國崛起的時代背景下,最終取得勝利的都是中國。

有這樣的認識,也算耶律璟目光深遠的。然而,現實情況,又在不斷逼迫他。真在雲州把剩下的軍力拼光了,元氣耗完了,那麼將來就連與漢朝角力的資格都難以保住了。

耶律璟也曾考慮過,遣使與大漢議和罷戰,劃定地盤,把幽燕地區還給大漢。但是,耶律屋質直接建議,不要自取其辱,以漢軍此番表現出來的武功,如不徹底攻下雲朔地區,怎麼可能善罷甘休。

踟躇幾許,一名通事走了進來,神情嚴肅,呈上一份軍報:“陛下,朔州軍報!”

“講!”看他的表情,耶律璟就知道,不會是什麼好消息。

通事答道:“鄯陽爲漢將折德扆攻破,朔州失陷,守軍投降!”

此言一落,在場的遼國君臣,雖然神色緊繃了一些,但都沒有太過意外,不過失望之色難免。在朔州地區,還是安排了一定軍力駐守,多少存了一點固守,留待他日,發揮一些意外奇效的想法。但如今,隨着鄯陽被破,打算徹底落空了。

一報之後還有一報,在耶律璟爲戰略所猶豫之時,一封來自上京的密報,又給他沉重一擊。

拆閱完來自北府宰相蕭海漓的密報,耶律璟沒有繃住情緒,一張臉幾乎扭曲,雙瞳中的血絲彷彿加重了許多,狠狠地拍在案上,大喘氣幾口,怒罵道:“可惡!”

閉目緩了許久,耶律璟慢慢地放鬆下身體,再度睜開眼,整個人都透着股銳利的氣勢,冷聲道:“準備撤軍吧!”

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45章 靖江軍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2章 令人陶醉第52章 六穀土豪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70章 同州之戰第60章 “暴斃”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81章 內外變動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1章 大典日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93章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3章 夜宴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761章 新問題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章 臺懷之事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36章 趙都帥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章 遺奏十條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64章蜀臣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19章 難審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48章 老皇帝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93章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85 禮賓館第22章 稱帝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47章 割韭菜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78章 召還二郎?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97章 指點第103章 郭王會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59章 亂情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