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

bookmark

雞鳴時分,夜盡天明,晨光欲露未露,金明池間,尚且瀰漫着薄薄的一層靄氣,氣氛偏冷。別宮之內,經過一夜的燃燒,宮燭只餘些許灰燼,御榻隱藏在重重宮帳之中,榻間則橫陳着一具美妙的軀體。

做皇帝,真的是個很考驗心性的事情,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外,形形色色,有太多的誘惑了。女色,只是其中一小方面,卻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全天下的美女都可予取予求,任其賞玩。以己度人,有的時候,劉承祐都能理解,爲何會有那麼多好色昏君了。

淑妃周娥皇自睡夢中醒來,睜開迷濛的雙眸,身邊已是空蕩蕩的,嬌軀卻是一陣痠軟,昨夜實在被折騰得不輕。

思及那番雲雨,緋色襲上面頰,大周紅脣不由勾起一道弧度,然而很快那點小女人的幸福感就滿滿消散了,幽幽一嘆,一雙美眸也露出了少許黯然。

從乾祐五年開始,進入漢宮已經快十年了,她也從一個懷春的花季少女,轉變成一個成熟的人婦人母。這些年,大周始終秉持着當初入宮時父親的教誨,不爭不搶,安分低調,徜徉在詩詞、文章、音樂、歌舞之中,彷彿與世無爭。

作爲后妃中最具才華的女人,因爲這點特色,對劉承祐還是有一定吸引力,雖然劉承祐並不長於談論詩書音律,但牛嚼牡丹,也是別有一番樂趣的。

而在這十年中,大周娘子也給劉承祐誕下了一男一女,分別是皇七子劉暉以及皇五女劉萱。因爲有所出,周淑妃在宮中的地位也還算穩固。爲什麼劉承祐的子嗣多出自品級較高的后妃,因爲受寵,皇帝光顧的次數多,懷孕的機率自然大。

相較於那些被皇帝臨幸過,轉眼就忘了的美人、宮人,周淑妃算是幸運的了,皇帝納她除了其美貌才藝之外,也有一定的政治意義,畢竟是江淮出生的美人。

然而,宮門深似海,實在難免寂寞,因爲看得書多,因爲身具才氣,周淑妃心裡對於愛情,還是抱有一些微的幻想的......

但皇帝顯然不能滿足她,她也只是漢宮中諸多美人的一員,雖然地位不低。就像近來,她十分受寵,皇帝多次臨幸,到瓊林苑招待大將也帶着她。

然而,也許用不了多久,皇帝又換人了,她又將被遺忘,不知要熬多久,方能再度承受劉承祐的雨露恩澤。這樣的情況,她見得多了,也經歷過。

不過,心中那點哀怨,很快就被掩藏起來了,這已經是個思想成熟的女人了,趁着這難得的寵幸,她還是得努力,取悅皇帝。

清晨初起,最是狼狽,對於女人而言,不加收拾,則更加難堪。在宮娥的侍奉下,花了一定的時間,方纔洗漱打扮好,沒有濃妝豔抹,只是簡單幹淨。等周淑妃掀簾而出時,已然恢復了平日的靈氣,那一身素色的輕薄綢衣,除了烘托出的驕人的身材外,更增添了幾分出塵的氣息。

天才矇矇亮,雖處室內,仍舊能夠感受到外邊黯然的晨色。一盞宮燈照耀下,劉承祐正盤着腿,坐在書案邊,審閱着公務。

這些年,在民間,百姓的生活方式,已經潛然發生着改變,體現出來的,是對桌椅板凳的使用,珠算的總結應用推廣,船隻的改造,棉質品的開發,紡織機的改良,印刷術的升級......

似宮廷內部,也有些桌椅的更新,像“太師椅”、“八仙桌”等等,當然,這些少不了皇帝的“奇思妙想”,他稍微提一下,就有人造出,並逐漸流傳開來。

當然,或許是跪坐習慣了,更多的時候,劉承祐還是喜歡用長案,比如此時。或許是,累就直接臥倒休息,都不用挪地方,也有些方便之處。

“官家,早膳已命人備好,是否享用?”周淑妃主動坐到劉承祐身側,嬌柔的身子輕輕地貼上,柔聲問道,自然而然地把孫彥筠的職事給佔了。

劉承祐的心情看起來不錯,嘴角帶着點笑意,看了乖巧的美人一眼,那我見猶憐的動人模樣,若非今日行程也安排好,他定會偷個半日的時間,花在牀第之間。

“腹中正感飢餓,命人擺上來吧!”劉承祐吩咐着。

這幾年,劉承祐的膳食都很簡單,但只是每餐簡單,花樣、菜色卻很豐富,就拿早上喝的粥來說,他可以連續半年不喝重樣的。如今的大漢,物質基礎是越來越豐富了,尤其是民間,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衣食住行,乃至方方面面,都已進入一個快速的發展期。等到天下一統,南北交通互補,或許就將進入爆發期了......

“官家是否遇到什麼喜事了?”注意到劉承祐嘴角的笑意,大周不由好奇問道。

“今日是會考第一日,天下英才齊聚東京,供我選拔,不值得欣喜嗎?”劉承祐反問。

對此,大周自然點頭表示贊同:“自然是喜事,天下英豪,自當盡入官家彀中!”

劉承祐笑了,打量着他的淑妃,說道:“依我看,我的淑妃,去參加考試,也能高中及第!”

“官家說笑了!妾豈有這等本事?”周娘子趕忙道。

劉承祐當然是說笑,詩詞、文章、典籍、書畫、音律等,周娘子或許擅長,但真去考試,可不會那麼容易。當然,明經科或許會有幾分希望,但那基本是同一幹學術有成的文人去爭,難度同樣不小。

如今的大漢科舉,大抵是歷來對純粹的讀書人最不友好的了,若見識淺薄,肚裡沒有乾貨,想要中舉,還真不容易。

因此,近兩年來,不論廟堂還是江湖,對朝廷的用人政策,多有非議,說朝廷不重視德行,使得官吏之中,多充斥小人,不遵禮守德,唯看利益,實非大治之世。

這樣的聲音,雖然還談不上對朝廷(實際上是對皇帝)用人制度的抨擊,但不滿的情緒,總歸是在醞釀累積的。然而,反對無用,科舉新制實行這麼些年了,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且還在不斷改善,儘量協調周全各種情況。

若說壓制了學術的發展,那也不盡然,大漢的官學之中,並不少文學大家,三館、國子監也匯聚着不少博學鴻儒。大漢的文化,已經逐漸邁向繁榮,這樣的情況下,有些聲音自然被劉承祐忽略了。

在劉承祐看來,做學問與做官,實在是兩件事情,不能混爲一談。當然,官場之上,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只追逐名利而罔顧德行的人,但終究是少數,並且,這樣的人,什麼時代都不缺,只要律令齊備,執法嚴正,能夠起到約束作用,那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回過神來,劉承祐對周娘子道:“不過,我覺得有趣的,是我這個皇叔,不好好清點刑獄,查察案卷,卻總想着要當個監工,你說他是不是不務正業?”

聽劉承祐這麼說,大周不由噗嗤一笑:“慕容皇叔是不是又建議官家修建皇宮了?”

“不!”劉承祐擺擺手,意味深長地說道:“他這回,是讓我重建洛陽!”

事實上,慕容彥超還真不想當刑部尚書,他想做工部尚書,似乎當年監修了一次開封城後,就喜歡搞建設了。

在賦閒的那段時間中,他可網羅了一些建築人才,在那裡做研究,還真研究出了不少東西,落實在開封城內。有一說一,慕容皇叔在建築史上,或許會留下不小的名聲,雖然本身或許不怎麼通曉,但有足夠的實力與資源供他發展......

此番,劉承祐不知道慕容彥超是否在猜自己的心思,提出重建洛陽,但是,不出意料的,只有拒絕。朝廷,實在沒有精力、財力搞這些。

乾祐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壬戌科考,大漢朝舉行開國以來第二次常舉,各方會考士子達兩千五百人,天子親臨貢院巡看。

本科狀元,名爲張去華。

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84章 虛了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47章 談話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07章 麻煩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381章 功臣閣第341章 向錢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56章 遺澤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31章 功成第16章 異見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58章 回師淺談兩點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80章 春夜第383章 敞開談第85章 異心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94章 善後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98章 王著罷相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83章 抉擇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1章 小風波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32章 淮南情況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33章 面聖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52章 放手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8章 封禪之議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6章 激戰三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