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司馬懿奪權後,爲什麼不接着稱帝?
他說,歷史列車是有慣性的,拐彎太急容易翻。王莽翻車後,曹操摸着王莽過河,司馬懿則是摸着曹操的前車之鑑過河。所以司馬懿並沒有第一時間稱帝,而是先把兵權攥在手裡,至於皇帝?你們曹家人繼續當,無妨!不僅僅司馬懿沒有稱帝,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也沒有稱帝,一直到了孫子司馬炎那一代才君臨天下。不是有個歇後語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明大家也都看到了司馬家族隨時準備篡權的野心。反過來講,司馬家族也是給所有人一個緩衝期,讓大家接受曹魏已經是過去式了,司馬家族纔是未來。
我問,這個緩衝期有多長?
他說,司馬懿二四九年奪權,司馬炎二六六年登基,間隔十七年。十七年是什麼概念呢?你可以類比一個人從三十歲到四十七歲。對於歷史而言,十七年只是一剎那,對於那個時代的人而言,就是小半生。
我問,三足鼎立好好的,咋突然就失衡了?
他說,三足鼎立本身就是假象,只是地圖上三分天下而已。當時中華文明的基本盤就是黃河流域,人才、田地等優勢資源大多掌握在曹魏手裡。初期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是因爲三家都是初創團隊,家底都薄,雖有一統天下的心,但誰都沒有碾壓實力,兵力不允許,後勤不允許。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後,曹魏的優勢顯現出來了。你看三國時期的動態地圖擴張就行了,曹魏把周圍外族都攆到哪了?相比孫吳、蜀漢兩家,曹魏實力絕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我問,曹魏爲什麼先滅蜀漢?
他說,大統一戰略,多是先易後難。孫吳爲什麼難打?有長江這個水長城。曹魏渡江打孫吳難,孫吳渡江打曹魏也難,久而久之兩家處於攻守平衡狀態。一隻手按住孫吳不動,曹魏騰出另一隻手先把蜀漢收拾了,局面立刻扭轉了。因爲蜀漢位於長江上游,等曹魏再打孫吳時,水兵就可以順江而下。
我問,蜀漢滅亡,皇帝阿斗被殺了嗎?
他說,沒有,投降了。不是有個成語樂不思蜀嗎,樂不思蜀就是阿斗在洛陽跟司馬昭的對話。整個三國裡,若說有情有義的地方,就是皇帝只要能把權力和平過渡就能善終。例如劉協過渡給曹丕,曹奐過渡給司馬炎,阿斗投降。然後呢?他們不僅沒被砍頭,還都被封王了,劉協被封爲山陽郡公,曹奐被封爲陳留王,阿斗被封爲安樂公。吃着國家俸祿,維持貴族生活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些王是可以世襲的,例如曹家的陳留王,傳遞了九代人,歷經兩朝三代,共計二百一十四年。
我說,把江山都讓給你了,封個王不是應該的嗎?
他說,歷史就是後人不斷向前人學習的過程。秦始皇實現了大統一,那麼後續的皇帝都會考慮大統一。當有人開了殺前任的先河呢?後人也會殺。到後面你就知道了,皇帝的腦袋也是動不動就被人手起刀落,咕嚕咕嚕滾很遠。
我問,王莽上臺時,有沒有殺西漢末代皇帝?
他說,沒有!當時的皇帝是劉嬰,王莽也是封王處理,並且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但是劉嬰沒有得到善終。王莽後期不是有農民起義嘛,綠林軍攜劉玄攻進長安,繼而劉玄登基。前面我們介紹時說是三股勢力,一支是綠林軍,一支是赤眉軍,一支是劉秀,其實還有一支,就是西漢正統皇族血脈的信仰者,代表人物叫方望,他認爲劉嬰纔是正統。劉玄登基後,方望等人擁護劉嬰爲天子,結果被劉玄派兵絞殺了,劉嬰是死於劉玄之手。
我問,司馬師貴爲西晉奠基人,他爲什麼不如弟弟司馬昭有名?
他說,首先,司馬昭走進了成語典故,其次他又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親爹。司馬懿奪取大權後,把接力棒給了司馬師,司馬師廢除曹芳重新選了傀儡皇帝曹髦。若是按照既定軌跡走,司馬師是有計劃稱帝的,無奈他死的太早,四十七歲就沒了,關鍵是他沒有兒子,只能把權力傳給弟弟司馬昭,司馬昭也死的太早,五十四歲就沒了,倆人都是在具備稱帝條件邊緣就先去世了,所以機會才輪到了司馬炎手裡。綜上所述,司馬師命太短,還有就是爹太有名,弟弟和侄子太有名,顯得自己黯然失色。
我問,曹家皇帝就那麼甘願當傀儡嗎?不反抗嗎?
他說,反抗過,沒用。曹髦就曾經帶人誅殺過司馬昭,結果被反殺了。只要不掌握兵權,皇帝就是個虛名而已。
我說,我剛看到個冷笑話:劉備沒聽說過“扶不起的阿斗”嗎?怎麼給兒子起這種倒黴名字!
他說,我也給你講個冷笑話,忘了是哪部影視劇,劉備關羽張飛在磕頭結拜,桌子上擺的是關公像。
我問,爲什麼後人都覺得阿斗是個傻子?
他說,就是因爲那兩個成語,樂不思蜀、扶不起來的阿斗。事實上阿斗在位四十一年,是整個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若真是傻子?那個位置他一天都坐不住,即便諸葛亮不覬覦,別人也會虎視眈眈,誰願意爲一個傻子效力?應該說阿斗未必比諸葛亮聰明,但是一定能拿捏住諸葛亮,劉備的話就是再管用,也不至於管用十多年。只不過阿斗與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符號化了,阿斗是傻子的代言人,諸葛亮是智慧的代言人。阿斗爲什麼投降?他五十六歲了,活明白了,選擇投降,自己及大臣還能有條活路,若是大義凜然呢?所有人都跟着遭受屠殺,投降是一條明路。阿斗屬於政治遊戲的頂級玩家,明白生命第一,事業第二,那些動不動就大義凜然的,多是臣民。
我問,諸葛亮輔佐了阿斗多少年?
他說,十一年,後面三十年都是阿斗自己治理的,他能坐穩,就說明一切。
我說,我覺得整個三國裡,後世羣衆基礎最好的是諸葛亮。
他說,歷朝歷代統治者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這類人才,既智慧又忠誠,核心是忠誠,於是不斷的宣傳強化,越來越深入民心。還有一點,不管什麼朝代,文筆好本身就是加分項。諸葛亮的《出師表》讓他圈粉無數,你仔細想想,這就是一篇矯情之作,提筆先哭。
我說,我們假設當年關羽在荊州的勢力不斷壯大,甚至超過了劉備,他會不會選擇獨立?
他說,大概率會。手裡的籌碼在變,心境也會隨之改變。政治遊戲裡沒有絕對的忠誠,只有絕對的利益,別說他們三個沒磕過頭,就算磕過,該分家依然分家。接下來我們會講到西晉,西晉實現大統一後,兄弟爺們直接把江山分了,各自擁兵自治。結果呢?這也爲西晉滅亡埋下了禍根。當皇帝基因由強勢轉爲弱勢時,司馬家族的爺們搶着出頭,開啓了內部絞肉戰,史稱八王之亂。他們各自喊來了外援,又導致外族入侵中原,我們經常說的“亂七八糟”,這個八糟就是指的八王之亂。
問,那亂七是指什麼?
他說,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
我問,蜀漢爲什麼不朝青藏高原方向拓展疆域?東有孫吳,是戰略聯盟不能擴;北方有曹魏虎狼之師,不敢擴;向南是密林深瘴,少數民族部落要挨個去打,太耗國力。三面都不好惹,不考慮西部的高原嗎?
他說,那時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還是物理絕緣的,歷史上第一次將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打通是隋唐時期的吐蕃人。戰爭需要的是士兵、軍糧,這兩樣青藏高原上都稀缺,單純佔領地理版圖沒有太大意義。
我問,司馬炎是先滅的蜀漢還是先稱的帝?
他說,公元二六三年滅蜀漢,二六五年司馬昭病亡,二六六年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大統一王朝。順序是先滅蜀漢,然後建國,再滅孫吳。
我問,司馬懿是諸葛亮的同學,又都是文人謀士,爲什麼他沒有文學作品呢?
他說,也可能有,只是沒有流傳下來。
我說,查資料時,我發現諸葛亮既進了文廟又進了武廟。
他說,歷史上既進了文廟又進了武廟的只有兩個,諸葛亮是第二個,第一個是杜預,唐朝就入廟了,比諸葛亮早了七百年。
我問,文廟與武廟分別供奉的誰?
他說,文廟祭祀的是孔聖人,武廟供奉的是姜太公。
我問,杜預文學方面貢獻是什麼?
他說,他是大學問家,和前面我們談到的司馬遷、劉歆、張衡、蔡邕一樣,在文史方面都很突出,但是又各有特色。司馬遷偏史學創作,劉歆主要貢獻是對典籍進行整理編校分類,張衡愛發明創造,蔡邕擅長音樂、書法,杜預的特色則是註釋古文經典,尤其是《左傳》《春秋》,相當於于丹講《論語》,用當代思維去剖析古代經典。
我問,《春秋》,爲什麼不叫《夏冬》?
他說,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爲春秋二時,所以春秋就是那時的一年,《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秦漢以後就稱四季有冬夏之分了,例如成語: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我問,冬日可愛是成語嗎?
他說,是。關於這四個字是不是成語還引發過網友大爭論。冬日可愛就是冬天的太陽很可人,很溫暖。冬日可愛,夏日可畏,這八個字就是出自杜預對《左傳》的註釋。
我問,杜預戰爭方面貢獻呢?
他說,西晉建立後,還有一根肉中刺,就是孫吳依然健在,要想實現大統一,必須拔掉孫吳,杜預就是伐吳總司令。文人打仗是很性感的,因爲事後會把整個過程描述的很精彩,勢如破竹、迎刃而解就出自杜預之口。把孫吳拿下,也意味着西晉實現了大統一,所以杜預打的是收官之戰。
我問,拿下孫吳後,有沒有善待孫權之後?
他說,當時孫吳皇帝叫孫皓,也學阿斗,主動投降了,被押解至洛陽,司馬炎親自接見,賜號爲歸命侯。今人總覺得阿斗與孫皓太窩囊,爲什麼不戰鬥至最後一兵一卒?其實當大勢已去時,投降是最佳選項,既可以保自己以及大臣們的性命,又能讓城內的老百姓免遭屠殺。你看前段時間阿富汗就是把政權和平讓給了塔利班。當敗局已定,認輸可以讓損失最小化,何必拉上那麼多陪葬者呢?
我問,杜預跟杜甫、杜牧會不會有親戚?
他說,他們三個還真屬於一家人,杜甫與杜牧都是杜預的後代。杜甫一輩子最崇拜兩個人,一是祖先杜預,二是諸葛亮。之前我說過,整個中國歷史就是幾大家族的糾纏史,一個家族動不動就貫穿中國歷史幾百年。我們都知道杜甫是落魄而死,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祖父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父親杜閒歷任兗州司馬、奉天縣縣令。
我問,貴族之所以穩定,是不是與錯綜複雜的通婚也有關係?
他說,那是肯定,若是貴族一直跟老百姓通婚,用不了幾代就衰退了,貴族只有與貴族通婚,才能貴上加貴,盤根錯節,社會階層才能更穩定。杜預的婚姻也走高端化,他是司馬懿的女婿,司馬昭的妹夫,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姑父。
我問,那杜預算駙馬不?
他說,肯定不算,司馬懿又沒稱帝。另外,駙馬是漢代一個具體的官職,可以理解爲皇家司機辦主任,從魏晉時期開始,凡是皇帝的女婿都送個駙馬官職,久而久之,駙馬就成了皇帝女婿的代名詞了。晉王朝建立後,朝中大臣還真就是否應該送杜預個駙馬開過研討會。
我問,杜預除了註釋《春秋》《左傳》,還有沒有別的學術成就?
他說,還把一些律法給簡化了。他認爲法律是官吏量刑的標準,不是講道理的書,所以法律應該條目省減、文字簡明通俗,老百姓容易理解,不敢觸犯。之前的律法還要在條文中解釋爲什麼,像個長篇論文。他簡化後的叫《晉律》,《晉律》之前叫《漢律》,你知道《漢律》有多誇張嗎?七百萬字兩萬六千條,魯迅一生著作字數總和也不過如此。
我問,杜預對《春秋》《左傳》的註釋通俗易懂嗎?
他說,是的,你有興趣可以去找一本杜預的註釋讀一讀,很多是很顛覆很有意思的。例如萬惡淫爲首,大家理解的淫就是男女之事,杜預對這個“淫”做過批註:“淫,放也”,過度的意思,人如果貪婪放縱,便會導致種種罪惡,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淫雨霏霏。類似的新意詞杜預註釋了很多。《左傳》裡有一句“深山大澤,實生龍蛇”,看字面意思,咱理解的就是蛇精、妖怪。杜預對“龍蛇”的註釋是:“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通俗一點說就是,不尋常的地域環境往往會生長出不尋常的事物,即有鍾靈毓秀、地靈人傑之意。
我說,看來,真該讀讀。
他說,杜預是一個很前衛的人。古代貴族很注重墓穴,而他在當時就提出了要簡殯薄葬,你有機會可以去河南偃師看看,他的墓地很簡陋,墓址之南是唐朝詩人杜甫之墓,杜甫用這種方式向祖先致敬。
我問,還有什麼成語與他有關?
他說,還有個如坐鍼氈,是講杜預兒子杜錫的,杜錫學識淵博,是太子的中舍人,何爲中舍人?差不多是秘書角色。他性格耿直,動不動給太子提意見,太子心想,你管的也太寬了吧?便故意在杜錫坐的氈墊中放了一些針,把杜錫屁股扎的鮮血直流,意思是讓你多管閒事。當然,今天如坐鍼氈已經不是這個意思了。
我問,杜預有沒有比較出彩的名言警句?
他說,不罪於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繫名利,小人也。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衆。我個人的理解是,遇到小人多微笑,千萬別得罪,能物理隔絕更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能力大且內心有愛,則是恩澤衆生,能力大而內心沒有愛,是天下人的災難。
我問,司馬家族剛學會做皇帝時,權臣會不會很腐敗?
他說,一定的,任何政權的初期都是野蠻發展模式,一是有不健全的因素,二是要做分功回饋,畢竟各大家族出錢出力,總要給一些具體的回報吧?人家貪點拿點不是應該的嗎?所以司馬家族上任後,整個官場是非常黑暗的,比東漢末年還黑。針對這個問題,杜預曾經向司馬炎建議實行考課制度,按照官吏的實際情況評定優劣,然後區別對待,或遷或黜,但是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其實不難理解,司馬炎若是推行這個,貴族們會怎麼想?你們司馬家族這是要卸磨殺驢啊?!
我問,西晉後來爲什麼那麼脆弱?
他說,彆着急,後面我們會講到的。其中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司馬炎是在不觸動世家大族利益的前提下走向人生巔峰的,後續沒有做好自己拿捏世家大族的預案,最後兩方勢力分庭抗禮。皇權與世家是你進我退的關係,皇權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高度集權。而西晉正好相反,權力高度分散,表面上西晉實現了大統一,其實是回到了周朝諸侯國的模式,很是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