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

bookmark

莘邇說道:“我知道與你沒有干係。”

宋翩鬆了口氣,說道:“明公英明!”

莘邇說道:“我希望能與你有干係。”

宋翩愕然,說道:“明公此話何意?”

“你聽不懂麼?”

“翩愚鈍,請明公開示。”

莘邇微笑說道:“想想,好好想想,想想就能懂了。”

宋翩努力地想了想,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他心驚膽戰地說道:“明公……。”

“老宋,你先出去吧,我與景桓有話說。”

就像是昨天乞大力領受了調查謠言來源的任務之後,因爲當時覺得任務很重,故此在拜辭出堂的時候,腳步略微沉重一樣,宋翩亦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倒退着出到了堂外。

到了堂外的遊廊上,他直起了身子,擡臉舉目,正與堂中莘邇的目光相對。

莘邇臉上依然帶着笑容,看似和藹可親,然而兩人間隔着堂中、堂外的漫長距離,一個身在深幽的堂中,一個身在繪着彩畫的廊上,恍惚間,卻是如同兩個世界,使宋翩覺得莘邇遙遠如在雲端。宋翩不由自主地想道:“這還是那個昔年在建康郡時的莘幼著麼?”

昔在建康郡時的莘邇,其實爲人處世,接人待物,與今日都並無多大的區別,都是一樣的城府深沉、待人客氣,極少有雷霆之怒的時候,表面看像是沒有什麼變化,但不知爲何,卻叫宋翩不復再如從前那般,敢在他面前隨性而爲,如今只感到他深不可測,令人畏懼。

莘邇微微笑着,向宋翩點了點頭。

宋翩趕忙惶恐地低下頭去,半躬着身,再次行了一禮,退出了走廊,然後這才轉過身去,沿着院中的青石板路,向府外而去。

堂中只剩下了莘邇與黃榮。

黃榮等莘邇把目光從宋翩那裡收回,投到了自己的身上,適時地開口說道:“明公,今日召榮來,就是爲了宋羨造謠、傳謠之事吧?”

“不錯。”

“明公打算怎麼處理此事?”

“正要問問你的意見。”

因爲黃榮閒時喜穿綠色的袍服,不管居家,還是訪友、參宴,經常一身綠衣,且言行矜持,故是京師中那些出身高貴、瞧不起他的士人們,私下裡嘲笑,給他起了個“碧鵝”的外號。

此時黃榮坐在榻上,腰桿筆直,脖頸上昂,雖他是剛從官廨出來,未着綠袍便服,卻其這幅坐姿,果然儼然如鵝,這個外號還真是一點沒有起錯。

在方纔莘邇與宋翩說話的時候,黃榮已經腦筋急轉,就宋羨此事,進行過思索了,當下聞得莘邇發問,他不作遲疑,立刻回答,說道:“明公,榮的愚見,第一,最好不要急着抓宋羨!”

“第二呢?”

“第二,榮以爲,可先暗中調查一下宋羨近日來的書信來往情況,及他都見過誰人。”

這兩點與莘邇的決定一模一樣,莘邇不動生色,問道:“還有第三麼?”

“有。”

“第三是什麼?”

黃榮的灰褐色眼珠,透出陰沉的光芒,說道:“第三,針對宋羨近日書信、所見過之人的調查,可把重點放在其中有無西郡、祁連等郡的士人上,如有,那就看看這些士人,與西郡、祁連等郡的中正有無關係。”

“如果有關係呢?”

“如果有關係,……明公,這不就是一個可以藉機把西郡、祁連等郡中正悉數換掉,改以僑士出任的大好機會麼?”

西郡是宋家的祖籍所在,祁連郡的郡守此前是宋閎的次子宋鑑,宋家在當地很有影響;而另一方面,這兩個郡的中正,目前都是偏向宋、氾等閥族政治立場的土著名士。

“中正”這個東西,把持着鄉品的評定,往淺裡說,決定着本鄉所有士人的仕途前景,往重裡說,被中正看重的、給以高等鄉品的士人,必然多是與其政治立場一致、最起碼是不相違的,或言之“同類”,如此,當被他們賞識的士人們步入仕途後,因爲這些士人的鄉品高、聲譽高,起家的官職也好、隨後的升遷也罷,都是中低等鄉品的士人無法相比的,換言之,這些士人的仕途較與其它的士人仕途,顯而易見的,是快車道,他們能夠更快、更迅速地升到高層,執掌權力,帶來的結果便是,就更會是決定朝廷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的關鍵因素。

緣由政治、經濟資源的有限,土、寓士人間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從黃榮被京師的土著士流呼爲“碧鵝”就可看出這一點。——早在建康郡時,莘邇對此也就已經有了深刻的、切身的感觸,所以在隨後與宋、氾等家的政鬥中,莘邇選擇了依仗寓士、寒士爲自己的政治基本盤,如孫衍、唐艾、黃榮、羊馥、羊髦,皆是寓士的出身,張龜則是寒士的代表。

通過手上的軍權,和孫衍等寓士、寒士的擁護、助陣,當然,也有莘邇所採取之分化、拉攏土著士族這個策略的正確原因,莘邇先後取得了與宋家、與氾家鬥爭的勝利,可實事求是地說,在底層,在郡縣,莘邇的政治力量還是相對薄弱的。

自掌權以今,莘邇一直想着改變這個局面,也對此做了一些事。

一方面,設立武舉、健兒營,擴大在平民百姓中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即是在各郡“中正”的任人上,到現下爲止,也做出了一些變革,把僑郡的中正,大多已換成了寓士來擔任,但像西郡這樣的土著郡,卻還一直還沒有機會能給以改革,這類郡的“中正”,而下仍全部是土著士人。

若把“三省六部制”,看作是莘邇在政治架構頂層方面的改革的話,“把各郡中正至少半數以上換成寓士”,便是莘邇在政治結構基層方面,想要進行的改革。

而且與前者比較,後者於長遠來說,對莘邇更加重要。

唯是一直以來,苦無機會。

現在就像黃榮說的,機會來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爲何莘邇不叫乞大力抓捕宋羨的根源,莘邇也想到了這一點。

不過,想到了這一點歸想到了這一點,查宋羨的書信來往、近日所見之人,這件事可以交給乞大力去辦,查出來之後,怎麼把查出的內容,牽涉到西郡、祁連等郡的中正頭上,又怎麼上書朝中,把換中正此事給提出來,這件大事,乞大力卻是沒有能力去辦的,得另選其人,此,便是莘邇召黃榮來見的緣故。

莘邇從容說道:“景桓,書信來往、近日所見各是誰人諸事,大力已經去查了。估計不用太久就能查得清楚,待到查清,餘下之事,就交你來辦,如何?”

有的人爲官,八面玲瓏,怕得罪人;有的人爲官,勇猛精進,不怕得罪人。

黃榮是第二種人,莘邇的這話正合了他的心意。

想那郡中正的人選,事關郡內廣大未仕士人的仕途,如果換土著士人爲寓士來出任中正此事,是由他黃榮辦成的話,那麼可以想見,他黃榮在各郡寓士、寒士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會得到一個飛躍的提升,他黃榮在國內士流中的名氣,自然而然地也就會水漲船高,成爲“領袖”了。

前代秦朝時,有“躍龍門”之典,他黃榮的家門,說不得,亦會由此而成爲許多士人眼中的龍門了。那些爲黃榮深深銜恨,嘲弄他,呼他是“碧鵝”的土著“名流”們,到那時,黃榮很想看看他們會是何種的神色!他下榻行揖,慨然說道:“明公但請放心,榮,必將此事辦得穩穩當當!”

“‘過猶不及’,此明哲之論。景桓,你要記住,不能牽連過廣,適可而止。”

牽連面太大,迎來的反抗也會大,阻力也就大,故此要“適可而止”。

黃榮說道:“榮知道。”

“西郡是宋公的鄉梓,這個郡的中正,一定要拿下!”

不能牽連過廣,但是重點必須要有,重點就是西郡。西郡是宋家的家鄉,只要能把西郡的中正搞下,換成寓士,對於整個定西各郡的中正、士人來講,這就是一個風向標。

黃榮心領神會,說道:“是,榮明白。”

“宋翩料應在外頭等你,你且先去罷。”

黃榮應道:“諾。”

宋翩出堂時步伐沉重,黃榮出堂,卻是步履輕快。

他甚是興奮,出了堂,一邊往府門走,一邊心道:“土著士人把控各郡中正,擡舉土士,貶低僑士,由來已久,吾輩僑士,屢屢受其打壓,縱才幹出衆如我者,也是仕途蹇滯,時時處處,俱要看彼輩的臉色!於今我身居高位,猶被宋、氾之流輕視羞辱,可惡可恨!

“於建康郡日,我就曾進言明公,換建康中正爲僑士擔當。於下,建康等各僑郡的中正,多已是僑士,唯其餘諸郡的輿論、鄉評,依舊被所謂的土著高士控制,今趁宋羨造謠、傳謠此機,就算暫時無法一舉把所有的郡中正悉數換作僑士,但只要能先把西郡的中正換掉,其它的,自可徐徐而爲之矣!此事做成,不僅利於吾輩僑士,要緊的是,對明公將來之施政,在國內之根基,更是都會大有利也!”

出到莘公府門口,黃榮瞧見,宋翩勾着個頭,立在停靠於門前路上的牛車邊上,果如莘邇預料,在等他。

黃榮只當沒有看到他,自管自地到自己車邊,就要登車之時,聽到了宋翩的叫聲:“黃公、黃公,請莫急走。”

黃榮頓住腳步,裝作纔看到宋翩的樣子,說道:“宋公,你怎麼還沒走?”

門外等候進見莘邇的各府官吏很多,黃榮既然穩站不動,宋翩沒有辦法,只好於衆目睽睽之下,到了他的身前,讓人看去,滿是謙恭的樣子,說道:“黃公,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請教一下黃公。”

“何事不明?”

宋翩轉看周邊的那些官員們,爲難地說道:“黃公,此處似非談話之所。”

“你上車來。”

黃榮當先入車,宋翩猶豫了下,終是顧不上週圍官員們的視線,跟了進去。

兩人車中對坐。

黃榮問道:“宋公,你有什麼不明的?”

宋翩說道:“黃公,適才堂中,明公對我說,希望宋羨傳謠之事與我有干係,此話是何意也?我想了又想,想不明白啊,懇請黃公教我。”

黃榮四十多歲了,憑此年歲、現在的官職,被尊稱一聲“公”,倒也是當之無愧,只宋翩出身不同,乃是定西頭等閥族宋家的子弟,而且是現下宋家在朝中的最高代表,他口中的這一聲“公”,含金量卻是遠大於別人,剛纔當着那麼多官員的面,得了他的一句“黃公”,黃榮的心裡頭是相當舒坦的,架子拿捏足了,畢竟此事關係到莘邇隨後的重大籌謀,黃榮也就不再拿大,明知故問了,撫摸鬍鬚,說道:“明公此話,有何難懂?明公的意思很明白啊。”

“是何意思?”

“宋方何以下獄,宋公不知麼?”

宋方下獄的罪名不止一條,使人毒殺姬韋是一,收買安崇,意圖刺殺莘邇是一,這後一條的罪名,其間有宋翩的揭露之功。黃榮的話意,明顯指的即是此節。

宋翩在堂上時,隱隱約約猜到了這個,但抱着僥倖的心理,又盼望不是這個,而下聽到黃榮的話,僅存的幻想被戳破,臉色頓時灰敗。

他心道:“賣了宋方不夠,莘幼著果真是要我再賣宋羨麼?”

半晌無語。

黃榮說道:“怎麼?宋公是還沒聽懂,還是不願意?”

宋翩哭喪個臉,說道:“宋羨與我是同族兄弟,黃公,這……”

“哦,宋公原來不是沒聽懂,看來而是不願。”

“不是不願,只是宋羨……”

黃榮淡淡地說道:“宋羨與公是同族兄弟,那宋方與公是何關係?”

宋方與宋翩也是兄弟行。

宋翩啞口無言。

“宋公,你貪賄之事,明公緣何不懲?你難道心裡沒數麼?那是因爲明公是個重舊情的人,明公對你有舊情,有情義,宋公,你對明公有麼?”

宋翩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末了,咬住牙關,說道:“下官明白了!”又說道,“可是,宋羨與宋方的兄弟感情很深,自宋方下獄、被處死之後,宋羨與下官就再沒見過。下官縱是想爲明公辦成此事,奈何與宋羨現在來往斷絕,卻是不知,又該如何才能爲明公出力?”

“‘縱是’,是什麼意思?宋公,聽你這語氣,你還是不情願啊。”

“……下官失言,下官非常情願。”

“情願就好。至於宋羨不與你來往,宋公,這是你們的家事,我幫不上忙,但只要你有一顆爲明公效力的誠心,我想你總會能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的。”

卻是爲何要讓宋翩再次出賣同族?因爲換中正此事,關係重大,必須得證據確鑿,讓反對者無可非議才行,書信來往、近日所見的士人都是誰人,這固是一個證據,可這只是表面的證據,也許會被說成是“牽強附會”,須得再有宋家內部的人出來作證,這方算是“確鑿”。

宋羨已與宋翩絕交,這的確是個麻煩,但這個麻煩不在莘邇的考慮中,已經上了莘邇的船,現在跳船顯是已經不能,該如何解決這個麻煩,確也是隻有宋翩自己想辦法了。

當年在建康郡,宋翩瀟灑得很,望白署空,公務一概不理,日常飲酒、出遊、談玄、服食五石散而已,現如今,一步錯,步步錯,卻是瀟灑早去,直如深陷泥潭。從他當下的處境變化言之,他一向來的貪財受賄,及時行樂,並望能以此“顧家”,卻是能夠讓人理解幾分了。

宋翩下了黃榮的車,步伐越發沉重,回到自己車邊,登入坐下,待黃榮的坐車先行之後,亦命駕起行,隨於其後,兩人懷着不同的心境,回宮中的內史、門下二省。

……

見罷了黃榮、宋翩,莘邇又接見了十餘個候見的官吏,快到傍晚,府吏領着個醫官進來。

這醫官,便是奉莘邇的命令,去莘家給令狐妍診病的幾個醫官之首。

入到堂中,醫官下拜在地,說道:“恭喜莘公!”

莘邇停下筆頭,心中一動,問道:“何喜之有?”

醫官說道:“稟告莘公,莘主不是染疾,是有喜了!”

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