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

bookmark

宋閎、氾寬相繼失權以後,定西朝中有資格代替他倆,重整和團結既得利益派,或言之土著保守派,與莘邇代表的僑士、寒士相對抗的,共有三人,麴爽、張渾、陳蓀。三人中,麴氏是令狐奉的舅氏,麴爽如今是令狐樂的岳父,較之陳蓀、張渾,他的資格實則又是最硬的。

但現而下,這三個人如麴爽者,即便他的資格最硬,奈何名望與德行不足,缺乏遠見,特別是去年被令狐妍堵着他的門,斥罵他了一通後,他的聲望是愈發下降了,不要說定西的廣大士流,就是他的故吏,像郭道慶這樣有些見識的,都已與他若即若離,差不多算是改投到莘邇的帳下了,因而他是代替不了宋閎、氾寬的。

如張渾者,名望與德行方面的美譽是足夠了,可他一來,其家尚未走出被令狐奉收拾的陰影,二者,他得不到麴爽、陳蓀的鼎力扶助,因是,他也當不了宋閎、氾寬的代替者。

如陳蓀者,表面上看,他是顧命大臣之一,過往的名譽也很不錯,似乎完全可以接住宋閎、氾寬的班,然而問題是,陳家本非土著士人,他家是僑士,其家族所以能一直屹立朝中,地位尊貴的根由,主要是他家與令狐氏是老鄉、世交,陳家本身,其實在隴州士流中的底蘊並不是很深,且陳蓀又是個不願當出頭鳥的,故是他也做不了這個代表。

簡而言之,現下定西朝中的兩大派已經形成,一邊是土著士人派,一邊是僑士、寒士派,單從人數上講,土著士人派還佔着上風,卻只因土著士人這一派,目前無衆望所歸的首領,以致形同一盤散沙,近如烏合之衆,竟是空有着人數上的優勢,敵不過莘邇率領的僑士、寒士。

在此種背景下,加上左氏的信任,不管是什麼政措,只要莘邇下了決心要推行,那麼就算是遇到一點阻力,最終他必也能夠成功。

沙州、西海、朔方三地的軍府之設,即是如此。

分朔方黃河北岸、西安陽以西的草場給朔方軍府的府兵和趙染干部的鐵弗匈奴,亦是如此。

於朝會中,唐艾上奏過此兩事後,經過了幾個土著士人派的反對,但毫無作用的小小波折,這兩個政措,順利地得以了通過。

左氏就叫內史省(中書省)擬旨,待旨意寫成,送呈她看罷,便下發給中臺,立即正式施行。

莘邇表舉張韶“假節、督朔方軍事、朔方太守,武衛將軍如故”,表舉趙染干“朔方都尉”,這兩道人事任命,也得到了通過,左氏一樣叫內史擬旨,下發中臺具體辦理。

幾件事情議過,三省的官吏,上奏了些別的政務,快到中午的時候,朝會結束。

依舊如進宮時,由莘邇領頭,衆臣跟於其後,行禮拜辭。

羣臣絡繹出殿,莘邇也要走,這時,一個內宦到他跟前,恭謹地說道:“莘公,請稍留片刻。”

“哦?”

“太后有事相問。”

莘邇就站住了腳。

等到麴爽等一干人臣悉數出去,再叫殿中的內宦們服侍着令狐樂也先離開,殿中只剩下了左氏、莘邇和滿願、梵境兩個宮女,左氏坐在榻上,招手叫莘邇近前。

莘邇步至丹墀下邊,說道:“太后,內宦說太后有事問小臣?”

“不錯。”

“不知太后想問何事?”

左氏笑吟吟的,沒有正面回答莘邇,而是反問了一句,說道:“你猜。”

語氣裡帶着調皮,配上她熟美的容貌,端莊的衣冠,豐腴的玉體,給莘邇以別樣的風情感觸。

卻是果然“熟不拘禮”,隨着與莘邇私下的接觸越來越多,兩人互相越來越瞭解,不僅莘邇有時會與左氏說些類如調笑的話,左氏如今時或也會對莘邇開個玩笑。

莘邇正正經經地說道:“臣猜,太后想問的,一定是神愛懷孕之事。”

“將軍,你膚色有點黑,人倒冰雪聰明。”

“臣哪裡冰雪聰明,太后恍如神人,在太后面前,臣就好像是泥淖裡的癩蛤蟆。”

侍立於左氏身後的滿願、梵境二宮女竊笑起來。

左氏亦嫣然輕笑。

她笑顏如花,說道:“神愛嫁給你兩年了,總算是懷上了身孕,昨晚得你稟報,我極是開心。明天我就召神愛進宮,好生地與她說說話,你到時可不要攔着不放啊。”

“臣豈敢!不瞞太后,神愛貪玩,臣正發愁,若是她不肯聽臣的話,還是飲酒、射獵不停的話,怕是會對胎兒不好。明日神愛進宮,臣懇請太后,多教一教她該如何安胎!”

“神愛確是貪玩,這一點我還真得好好教教她。”

“神愛別人的話不聽,只聽太后的,太后若肯教她,臣就放心了。”從莘邇到丹墀前起,左氏的目光就沒離開過他,莘邇覺到她好像是有什麼話想說,遂接着問道,“太后,是不是還有別的事問臣?”

“確有一事。”

“敢問太后,是何事?”

左氏頗爲好奇地說道:“也不知神愛所懷之嬰,產下之後,會是像誰?如是女兒,希望能像神愛,如是兒子,也許會是像你?”

莘邇答道:“請太后把‘也許’兩字去掉,自信點。”

左氏和滿願、梵境再次笑了出聲。

左氏說道:“將軍,我已令宮中,給神愛肚中的胎兒準備了幾套衣服,大約明後日就能做成,做好以後,我派人送去你家。”

莘邇說道:“太后,神愛剛剛有孕,懷的是男是女尚不知曉,這衣服?”

“不知男女有何關係?各做幾套便是。”

莘邇一副頗爲惜錢的樣子,說道:“那未免浪費了。”

左氏笑道:“將軍,我知你素來節儉,但幾套衣服,宮中還是做得起的。再說了,也沒什麼浪費的,這回用不上,下次神愛、伽羅再有孕,……對了,你不是要納禿髮勃野之妹爲妾麼?說不定,禿髮勃野之妹進了你的家門以後,不用多久也會懷孕,沒準兒那些空下的衣服,不就可以用上了麼?”

耳聽左氏溫柔的語聲,眼看左氏俏美的相貌,莘邇忽然心潮波涌,說道:“臣……”

“你怎樣?”

“……”莘邇費勁地把想說的話嚥了下去,生怕自己失態,不敢再看左氏,重新垂下頭去,努力地定住了心神,說道,“臣多謝太后。太后深恩,臣不知何以爲報。”

“我不用你報。”

“啊?”

左氏柔聲說道:“方今海內戰亂百年,北地的百姓流離失所,我雖未曾親見,亦頗聞其之慘狀,我只盼着你幫我,使咱們定西能安安穩穩的,百姓安居樂業,不受戰火之苦,並你我可以一如今日,愉悅開心,就是最好不過了!”她眼波如水,改以莘邇的小字叫他,說道,“阿瓜,你知道麼?我每天都會在佛前祈願,祈求佛祖保佑我定西風調雨順,保佑你太太平平。”

莘邇被左氏的話打動了心扉,下拜在地,感動地說道:“太后慈悲心腸,佛祖有靈,定會滿足太后的願望。”

閒聊敘談,說了會兒話,已過飯時,內宦們進來,請左氏用膳。左氏就把莘邇留下,主臣兩個,相對而坐,一起吃了頓午飯。之後,莘邇乃才告退出宮。

宮門口,碰到了王益富。

王益富滿頭大汗,身上的內宦官袍都被汗水浸透了,看來應是在這裡已經等候莘邇多時了。見到莘邇出宮到此,他忙不迭地迎上,行禮賠笑,說道:“小人拜見莘公。”

莘邇腳步不停,隨意擺了擺手,說道:“起來吧。”

王益富應道:“是。”他爬起身,小跑着趕上莘邇,低聲說道,“莘公,昨天乞曹史進宮了,說是受的莘公之令。”

莘邇點了點頭。

王益富說道:“黃侍中與宋侍郎隨乞曹史一起出的宮。”

莘邇已到車邊,皺起眉頭,問道:“你想說什麼?”

王益富趕緊把廢話都給拋掉,直奔主題,說道:“小人想稟給莘公的是,黃侍中、宋侍郎兩人回宮之時,黃侍中無何異常,宋侍郎卻心事重重的樣子,下車之時,都險些絆了一跤。”

莘邇勃然變色,怒道:“你給我說這些幹什麼?”

王益富惶恐地說道:“小人雖然低賤,亦懷忠君之赤誠,宋侍郎位高權重,昨日卻如失魂,小人擔憂,他會不會因此誤了國家的大事,是以斗膽將此事稟與莘公。乞請莘公恕罪!”

莘邇瞧了王益富眼,心道:“卻算個機靈會說話的。”略轉怒容,說道,“好,我知道了。”不再對他多加理會,自登車中,由今日輪值的魏鹹之父魏述引領護衛,簇擁着去了。

想那莘邇不僅現下位極人臣,而且久經沙場,休看他在左氏面前溫文爾雅,卻在僚屬、下級面前,端得是不怒自威。不怒還威,況乎作怒?適才他的一怒,着實把王益富嚇得不輕,直到莘邇的坐車已經轉過街角,看不到了,他的腿都還是軟的。

腿雖軟,王益富的情緒很高。

他邊回宮,邊想道:“莘公儘管起先恚怒,可是隨之面色轉和,可見我的對答還是比較合乎莘公心意的。”確定了自己這件事辦得沒錯,放鬆高興之外,有點遺憾,心道,“唯是莘公對宋侍郎此事似乎沒有什麼興趣!也難怪,宋侍郎出宮,分明就是去進見莘公的,他爲何愁雲不展,莘公必是清楚,當然對此也就不感興趣了。……卻是說了,莘公究竟對哪種事會感興趣呢?……麴令等的事,莘公大概會感興趣的?可惜了,昨天麴令等沒有進宮,張監、陳侍中等那裡,也沒什麼可說的事發生!卻也不急,我反正常在宮中,只需多點耐心,想來早晚會等到有莘公感興趣的事出現,上稟莘公的時候的!”

“張監”,即是內史監張渾;“陳侍中”,即是黃門侍中陳蓀。

……

次日,內史省擬好了兩道旨,上呈左氏觀閱,左氏看後,俱下發給去到了中臺。

麴爽請得莘邇的批准,再把二旨的要求轉給六部中具體負責的。

而下三省六部中的官吏,雖然仍有些右姓出身、不懂政務的官吏,像宋翩就是,但大部分都是莘邇挑選出來的實幹之士,整個政務的運轉,順暢迅捷的程度,比之早前,可謂巨大差別。

只用了兩天,針對這兩道旨意內容的各項政措就出了臺,並開始落實。

首先,在三地設立軍府的旨意,分別送去沙州、西海、朔方,同時,有中臺的得力吏員與旨意齊去,負責具體的操辦。

其次,封賞張韶、趙染干等的旨意和給張韶等各營中有功將士的賞賜,分由禮部、兵部遣吏,亦赴朔方傳達、送至;丈量、入檔河北草場面積以及分配草場的任務,則由工部遣吏去辦。

再次,依照慣例,營戶兵卒的家屬是要從軍遷轉的,但因爲此次攻打朔方,需要走千里漠海,爲了減輕後勤、補給的壓力,所以張韶部下的營戶兵卒,他們的家屬這回沒有從軍,現在谷陰的西苑城,戶部派吏,告知了他們從此以後,他們就不再是營戶,是編戶齊民這件事,此外,戶部、兵部等聯手,執行將這些新成爲編戶齊民的兵卒家屬們遷徙往朔方的事宜。——不能只把他們遷去了事,營戶都是赤貧之人,還得給他們一定的畜類,以作放牧的基礎,此事,與草場的丈量、分配相同,也歸工部管,由之派人負責。

再再次,前天朝會上,六部官吏奏稟的幾件事中,有一件與“充實朔方民口”有關,便是把定西國各州郡在押的刑徒,除掉十惡不赦之類的,其餘的流徙朔方。這件事,也着手辦理。

等等等等。

谷陰城裡、城外,一時間,熱火朝天。

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