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

“喏。”

宋杞言點頭,稍一停頓,開始敘說。

“首先是隱田,自去年九月至今年九月,各縣共檢括隱田九千八百四十餘頃,其中有八千餘頃收爲官田,另有一千八百餘頃授與百姓。

“其二是閒曠廢田,去年共復耕九千二百頃,有八千五百餘頃自今秋起輸納租稅,約有一萬餘頃自明夏起可輸納租稅。

“不過去年又增加兩千七百餘頃逃荒田,主要集中在江東淮南一帶。至今年九月,止有二百三十八頃得召人承佃。”

聽到逃田增加,陳佑禁不住皺起眉頭,拿起筆快速記下這一條。

按照當前的規定,但凡逃戶荒田,只要田主在十年之內回來,且能證明身份,就可以拿回之前被拋棄的田地。

這類田地一般都是由官府租賃出去,但因爲以上原因,很少有普通人願意租佃。

所以還有兩個規定:

第一個是,如果逃田已經被佃出去,田主歸業後從旁邊給他同等閒田補償,等待佃期結束;

第二個是,如果逃田拋荒超過兩年,允許百姓請射,請射後連續耕種三年,且該田已經拋荒超過十年,這塊田就成爲請射人的世業田。

目前還有地方在實行“佃戶連續租佃逃田十年,則該田可爲其世業田”的政策,不過對佃戶們的吸引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至於請射的百姓,基本都是當地大戶豪富,十有八九和州縣衙門中高層有關係,即便田主歸業,他們也能通過種種手段讓田主無法收回荒田。

是以陳佑對這條政策十分警惕,安排宋杞言巡視天下農事後,各地請射必須由縣向州郡申請,提交宋杞言複覈,然後備案存檔。

以上種種,共同導致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面是有無產之民無田可種,一面是閒曠之田無人耕種。

百姓之所以會棄田逃走,要麼是因爲公債,要麼是因爲私債。

前者基本是租借了官府的東西沒還上,或者賦稅沒有足額繳納,收不上來的陳年舊賬,官府免了也就免了。

可後者官府就沒辦法插手了,非但種類繁多,而且十有七八會導致欠債人傾家蕩產、賣兒鬻女。而一旦私債難以在短期清償,就必定會致使產生公債。

這種事情,這幾年一直在外面跑的宋杞言比陳佑要清楚,不過這種事情難以處理且容易讓主事人深陷泥潭,再加上這不在他的職責範圍內,便略過不提。

“其三是水利田,去年興修水利七百九十三處,開水利田六萬三千八百一十七頃,盡皆入官募人耕種。

“其四是糧食。江南諸州參種穀物,江北諸州參種粳稻,比例都已達到最低要求,足以應對一般水旱之災。另是占城稻已經推廣至江南各州郡,只是百姓多以其種與高仰之地,肥沃膏腴之田仍以粳稻爲主。”

說到這裡,宋杞言頓了頓,補充道:“周山書院今春送到福建路的試驗稻種,有幾種穗粒遠大於當前稻種,只是口感奇差,且多易倒伏、染蟲。”

新稻種算是陳佑比較關心的事情,宋杞言所說的內容他都從書院項目組知道了,因此只是點頭:“此事交給周山書院繼續研究,你可以召集有司,看看怎麼才能叫他們順利把新稻種培育出來。”

宋杞言沉默一陣,低着頭,十分謹慎地處理措辭和語氣:“下官以爲,如今僅有周山書院一處培育,就好似一條路,成功固然可喜,若失敗,則又空耗數年。不若……”

他嚥了口唾沫,語氣愈加慎重小心:“不若另尋數組人員從不同的路子嘗試,也可節省時間。”

“有理。”

陳佑笑着說出這番話。

“你可自行安排。”

宋杞言愣住了。

好在他一直低着頭,而且及時反應過來,抑制住擡頭打量的慾望,懷揣着詫異答應下來。

其後又彙報了諸如農具、牲畜、農事宣講等涉農事項,陳佑一一瞭解之後,勉勵幾句,便打發宋杞言離開。

走出門口,他突然站住,扭頭看了眼重新關上的木門,心中仍然感覺有些怪異。

不僅僅是之前試驗新稻種的事情,更多是因爲陳佑竟然沒有問他關於天子冊後的事情!

按照宋杞言的經驗,既然在官家那邊被試探了怎麼看待首相,那麼在首相這邊肯定會被問到願不願意站在首相這邊。

放到當下,對天子大婚的意見,基本上可以區分出一名官員對首相的態度。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陳佑真的只和他談了農事相關,別說天子大婚了,當前朝局都沒一句話涉及!

“宋參政?”

一聲呼喚,宋杞言回過神來,卻是一名二十多歲的青年官員抱着一摞案牘站在離他三四步遠的地方。

宋杞言認識這青年。

中書省主書宋白,興國元年進士,年初升任主書,負責協助陳佑處理案牘。

當年先帝在時流行開來的《諸葛傳》就是此人主筆,乃是陳佑的得意學生之一。

宋杞言會想起宋白的身份,當即在臉上擠出笑容朝宋白點頭示意,同時讓開兩步,不再擋着門。

宋白手捧着案牘,不好行禮,只是微微躬身:“下官進去給平章送公文。”

“嗯,你去吧。”宋杞言的笑容十分矜持,“我正好彙報完。”

說完,宋杞言當先離開。

宋白沒有立刻進門,他稍稍轉身看着宋杞言的背影消失在牆角,若有所思。

回頭用肩膀推開房門,走進內間,一邊放下案牘,一邊針對這一摞公文裡相對重要的內容一一進行說明。

待該辦的事情辦好,他突然開口:“山長,學生方纔見宋參政站在門口回首凝望房門。”

“是麼。”

陳佑好像一點也不驚訝。

不等宋白開口,陳佑接着問道:“太宗實錄什麼時候能夠校訂完成?”

只這一句話,宋白就不敢再想那些有的沒的,連忙回答:“年前能夠完成,大概到新年能付梓印刷。”【1】

“英華殿那邊呢?”

“《經》、《子》兩部已經校對完畢,現在精力都放在《史》部,預計明年可以完成。”

“嗯。”陳佑點頭,繼續批閱公文。

宋白剛剛送來的案牘數量很多,一時半會批閱不完,他也不打算在這裡乾等空耗。

哪知他正準備離開,就聽陳佑問道:“叫你去洛陽縣,能管好嗎?”

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