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

bookmark

劉備大營,天色漸亮,張遼首級送到此處。

營中晨鼓已響徹三通,炊煙瀰漫,關興、張紹、劉永三人侍奉在劉備左右,一同檢閱張遼血淋淋首級。

關興覺得也沒什麼好看的,又不是沒看過軍功首級。

他揹着玄鋼劍,對張遼缺乏興趣,對名將頭顱也缺乏興趣,唯一感興趣的是張遼的鐵戟,不過已經被田信打包收走。

“誠如孝先所言,今臥榻之賊已除,朕安心矣。”

劉備輕鬆做笑,囑咐陳到:“清潔張文遠首級,略作妝容後,送往雲長處。待天明,傳送各軍,示之魏軍,震懾其心。”

陳到應諾,端着木盤親自去處理張遼首級。

陳到離去不久,就有黃門侍郎來報:“陛下,蔡昭姬又在轅門外求見。”

劉備皺眉,蔡邕名聲很大,董卓十分禮遇蔡邕,更將蔡邕的名望推到了巔峰。

才關中動亂時蔡邕被王允誅殺,蔡昭姬被南匈奴擄走,跟蔡邕、蔡昭姬有舊的曹操又已經老死,現在蔡家、蔡昭姬的威望很低。

哪怕名望很高,也並不能因爲這麼點事情輕易放過企圖縱火燒糧的董祀。

劉備思索,詢問關興三人:“此事該如何衡量?”

迎着劉備目光,關興不假思索就回答:“董祀只是企圖燒糧,與顏斐相謀,有言論未見其行,就被顏斐所捕,臣以爲其雖有罪,罪不至死。”

劉備目光落在張紹臉上,張紹拱手:“陛下,不殺董祀難以警示人心。臣以爲當殺,不可放縱。”

輪到劉永時,劉永則回答:“蔡昭姬所求已被宋公所拒,今又復來,應另有說辭。如興國、伯承所言,董祀之罪可大可小,可生可死,實系無關輕重之人。”

“好,那就見一見蔡伯喈之女。”

劉備說着擡眉去看雒陽方向,蔡邕是盧植好友之一,兩家學派弟子之間多有熟識。

只是蔡邕一系已經完蛋,江東的顧雍在孫權手裡宗族覆滅,得到蔡邕萬卷家書傳承的王粲染疫而死,二子在魏諷之亂中被曹丕誅殺。

關中之亂時,王粲逃亡荊州避難,蔡邕所贈萬卷家書,也多失散。王粲博聞強記,能背誦默寫,可他中年病死,蔡邕的學問也就中斷了大半。

蔡邕本人的傳承已經能算是斷絕,總不能讓蔡昭姬外出講學吧?

至於蔡邕的孫子蔡襲……劉備也清楚一點情況,蔡襲之父娶潁川荀氏庶女,黃巾之亂時在潁川響應官軍,是當時無數義勇軍中的一員,只是和絕大多數義勇軍一樣,蔡邕的兒子追隨騎都尉曹操,於長社之戰陣亡。

蔡襲幼年喪父,童年時蔡邕被王允幽禁而死,蔡昭姬又被擄走……蔡邕的學問,基本上跟蔡襲絕緣。

等曹操把蔡昭姬贖回來時,蔡襲已經錯過了學習的黃金年齡。

盧植的傳承還在,劉備這裡就是,盧植的幼子盧毓也在,盧植家學版權有繼承人。

只是劉備熟悉、認識的盧植長子、次子已在戰亂中亡故。

某種程度上來說,教授田信學業的那幾位隱居漢中的大佬,絕對是蔡邕、盧植的昔日同僚,好友。

只是這幾個人假死脫身,淡出了天下人視野。

或許他們教授的門人不止田信一個,還有更多的弟子出仕,只是不爲人知。

隱藏江東的那位義士,極有可能是田信同門學藝的師兄、學長。

不計較出身、地位,從學統師承上來說,應該見一見蔡琰蔡昭姬。

關興駕御戰車,與劉備出營見蔡昭姬,營外篝火營地邊蔡昭姬正熬煮稀粥,黑陶罐懸掛在火堆上,濃白米湯沸滾,四十餘歲的蔡昭姬經歷了南匈奴的摧折,已無光彩可言。

她穿粗布衣裳,面容粗糙,氣質溫和,她身邊跟着一個臉頰凍得紅彤彤的小孩童,衣着臃腫,分不清男女,用畏懼的眼神看戰車左右的白旄兵。

這個時候從西邊次第傳來悠長號角,淡淡晨霧遮天蔽日,天際看不到初升的太陽輪廓。

劉備正要下車,聽到營內的號角聲,他側頭去看西北,那裡魏軍發動了總攻,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決戰就此爆發。

蔡琰輕輕攪動黑陶罐,所謂的稀世珍寶焦尾琴就放在一邊,可能天氣再冷一點,或漢軍給的柴木少一些,蔡琰就會把焦尾琴投到火堆裡繼續燃燒。

劉備下車,蔡琰起身相迎:“山野民婦拜見陛下。”

張紹搬來四方竹凳,劉備落座也示意蔡琰落座:“入座吧,卿所請之事可大可小,此事也算朕的過失。自立國以來,未有廷尉、御史之設,訴訟刑獄分掌各處。就董祀一事,按例應由北府刑曹、訟曹量刑。死刑以下北府自決,若是死刑纔會移文尚書檯。”

劉備臉上沒多少表情,解釋一句:“昨日卿求訪雲長,事非雲長該管之事,故云長不予處置。今北府量刑未定,也不該由朕插手。”

蔡琰面露苦楚之色,期盼詢問:“不知民婦如何做,陛下才能下詔赦免外子?”

董祀做屯田都尉時犯罪論死,正是蔡琰前去懇求曹操,曹操才赦免董祀。

曹操那裡尚且能通融,這給了蔡琰很大的希望,彷彿劉備這裡也能留住董祀的命。

董祀的命已經不是他個人的命,也象徵着關東士族。

下詔赦免董祀一個人,無疑等於給中原士族一個友善信號。

這不僅是蔡琰一個人的堅持,許多內遷荊州躲避中原戰爭的士人家族都在支持蔡琰。

蔡琰所請,劉備微笑搖頭:“卿等不知孝先爲人,若無必要,孝先不願誅連性命。你家外子或許會判輸役十年,或十五年,不會輕易判處極刑。蔡伯喈孫兒也是此理,養一人需二十年辛苦,殺之無益生民,又何必殺?”

劉備看一眼蔡琰身邊的小童,見蔡琰沉默不語,也就起身走向戰車準備回營。

蔡琰起身,如大夢初醒,難以置信的模樣。

劉備都這麼說了,那說明田信真的不會要董祀、蔡襲的命,那自己請求赦免一事就多此一舉?

不……這其中差別很大,帶着一點期望,她詢問:“陛下,輸役之刑,可是徒刑?”

劉備登車,回頭看蔡琰:“是徒刑,臨沮兩千軍吏皆系徒刑。”

你是來求赦免死罪的,可田信那裡不準備判死罪,所以你也就別求了。

彷彿一拳打在空氣上,又感覺天旋地轉有些暈眩,蔡琰直愣愣站在那裡,不知該如何開口。

丈夫、侄兒去服徒刑,刑期結束,人也就廢了。

蔡琰想起一件事情,眼睛發光,這是唯一能救丈夫、侄兒的辦法。

別人不好分析、判斷田信的師承,自己能!

自己還抓着田信一個天大的把柄,恐怕普天之下也只有自己、田氏家族才知道這個黑點,其他知情人都已在關中之亂中消亡。

蔡琰默默鼓勵自己,一定可以救回自己的丈夫、侄兒!

而整個滍水防線,晨霧籠罩之下,督戰隊在背後催促,魏軍各處開始鋪設浮橋。

火箭、投石密密麻麻砸向對岸漢軍營壘,更有身披兩重鎧甲的超重裝步兵結成盾牆推進,揮動長斧劈斬鹿角、柵欄,戰爭從一開始就達到最高烈度。

張郃在前督戰,戰旗立在橋頭北,將一個又一個重甲百人戰陣推到橋上,驅趕着去南岸廝殺。

不破漢軍,對廣大的魏軍中堅、骨幹軍吏來說就死無葬身之地!

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章 遺憾第二百章 遺憾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九十二章 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三十三章 塔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章 預估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八十章 糧食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八章 文字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