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

bookmark

田信在湘關沒待幾天,典滿與一批北府軍吏一起抵達。

望着木盒裡石灰包裹已經枯萎的蒼頭,田信感到十分荒唐。

杜襲是誰?

有什麼好恨的,恨杜襲能力不夠?還是恨魏國國力不足,導致遷移百姓飢寒、疾病交迫中夭亡?

漢中百姓遷移經過的郡縣數年積蓄透支……非要說魏國做的不好,這跟杜襲無關,跟沿途郡縣無關。

田信只是看了兩眼這顆頭顱,就對典滿說:“實不相瞞,世人皆以爲我等恨杜子緒。非也,所恨非杜,乃魏軍殘暴無恤。”

四周軍吏旁觀,十幾名漢中出身的鄉黨也都沒什麼表情,他們許多人不知道負責遷移百姓的人是誰,只知道跟着父母走,跟着官吏安排的道路走,沿途郡縣能擠出救濟,就吃一些;沒有補給,就餓着。

“當時漢中戰事正酣,魏軍頹勢,軍資補充艱難。故強奪我等家資充爲軍用,使我等父老赤貧如洗,而向東遷徙時,沿途糧秣轉運艱難,多運往漢中以支軍用,鮮有救濟百姓者。”

“沿途郡縣糧秣徵發,丁壯充爲徭役,亦竭力供輸漢中軍需,實難賑濟我等。”

“這與我軍不同,我軍北伐得稀世大勝,本可長驅直入,一戰定關東四州。然百姓逃避戰火,紛紛往荊州遷移,我之軍糧轉運困苦,因兼顧百姓口糧,這纔不得不斂衆退還南陽。”

“此魏軍爲戰而戰,視民衆、降軍如草芥,我軍爲民而戰之根本大別也。”

田信說完頗爲心累,當時硬撐着一口氣橫掃關東四州,那現在就得忙着收拾內政,首尾難相顧,會陷入被動。

最少三年裡沒法向外征戰,三年裡的有些變數會破壞內部平衡。

吳班謀反只是一個引子,讓劉備冷靜下來了,纔想着把中軍、後軍帶回益州,避免跟自己、關羽接觸。

不是劉備不信任,而是軍心、人心就這樣;他在,什麼問題都不會有,而他不在,中軍自然會向三恪家族靠攏。

當時留力三分帶着百姓退回來,即可安心休養,也時刻掌握主動權。

今後戰爭怎麼打,什麼時候打,由漢軍說了算。

曹丕、孫權只能被動挨打,他們必須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疏忽。

如此一來,三五萬漢軍偏師的調動,就能引發最少兩倍的敵軍調動,會疲於奔命。

哪怕自己不出手,等劉備、關羽、諸葛亮做好相關準備,抓住一縷機會,自能解決掉對方。

最終的勝利已經明顯傾向於漢,現在魏軍、吳軍之所以堅持,有的是垂死掙扎,有的是拖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

一個劉封意外戰死,另一個劉封騎馬時意外摔死可好?

田信思緒清白明瞭,什麼都想的很透,抱起眼前木盒轉手遞給龐宏:“巨師兄爲其尋一靈秀之地安葬了吧。”

龐宏端走轉身交給屬吏,這種事情用不着他親自去辦,最多下葬時露個面。

典滿面色沉靜,始終沒多少波瀾,毫不意外田信的言論、舉動。

這時候田信落座,翻閱典滿帶來的北方情報,南匈奴覆滅一事就跟江東士族一樣,被吳軍、魏軍吃了補血。

雖然都冒險成功,可也要付出代價。

孫權在士族眼中已然信用破產,關東士族雖然討厭自己不留餘地,可絕對厭恨、恐懼孫權。

不止孫權,東吳後來掌權者也將繼承孫權的負面形象,爲士族所唾棄。

魏軍也是如此,一口吞掉內附的南匈奴五部固然痛快,彷彿建立了比衛青、霍去病、竇憲還要高隆的功勳,實際上會引發諸羌、鮮卑、內附烏桓部族的恐懼和牴觸。

這種回血手段只有一次,現在魏軍還維持強勢能壓制烏桓,等再遭遇一場大敗,烏桓部族絕對會主動脫離魏軍,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

現在烏桓日益強盛,而他們的敵人鮮卑在檀石槐死亡後已然崩裂,陷入內戰,如今勉強形成中部慕容鮮卑,東部宇文、段部鮮卑。

烏桓各部謀求合併統一,好集中力量去對付正在壯大的段部、宇文部鮮卑;可這是魏國嚴格禁止的,烏桓各部不管是在內兼併壯大,還是向外拓展,都將遭受魏國邊軍的壓制,爲此爆發戰爭實屬正常。

只有打疼烏桓,讓他們意識到兼併、擴大是一種不划算、自討麻煩的事情,纔算養熟。

可已經被兩漢打疼、養熟的南匈奴被魏國說吞就吞了,烏桓人會怎麼想?

仰慕歸化,精神上的魏國人恐怕會生活的很艱難,以至於漸漸斷絕,使烏桓失去歸化、依附中原王朝的傾向。

反正邊防問題是今後十年外的問題,多思無用,目前最重要的是抓住曹丕遞來的繩子,用蜀錦、茶粉交易馬匹。

涉及到大宗蜀錦貿易,肯定瞞不過諸葛亮的眼睛,這件事情必須告知相府。

蜀錦換來的馬歸相府支配,茶粉換來的自然歸北府度支。

賬要算明白,自己不佔相府的便宜,相府也別來佔自己的。

這個界限要分明白,不碰茶業之外的東西,就是最直接的表態:你們也別來碰茶業。

混淆了,就有置換的餘地,能置換就有商量的餘地。

相府長史王連唯一的任務、政績就是擴大財政收益;自己又釜底抽薪斷了南陽豪強在新漢帝國騰飛的基礎,王連肯定很難對自己心存好感。

別說王連,任何一人坐到王連的位置上,都要想辦法擴大稅源。

而麥城、漸漸興起的茶業,則是兩個新興財源。

麥城定位不準,是關羽給自己的屯養地,劉備也默認這一現象,始終由自己遙控治理……麥城按理來說應該設立市正,詳細調查,收取商稅。

可關羽、李嚴都沒動手,始終沒人管,所以這裡是一筆重稅,比之廖化的漢興郡還要高許多,沒道理放着不管。

麥城設縣以來,這是荊湘二州屈指可數的萬戶縣。

麥侯,自己肯定要爭取到手裡。

這不僅跟王連衝突,還跟諸葛亮衝突……限制自己擴張,維持朝廷權威、優勢地位本就是諸葛亮的本職所在,無關他的喜好。

可自己又必須爭,麥城在手,就可推動建立最原始的工業城市……手工業也是工業。

因此這一輪與曹丕……這個詭異的貿易走私應交給擅長商業的人來負責。

陸議就很不錯,陸議有祖傳的經營、擴張經驗,也能釐清其中的輕重,不讓相府抓住把柄。

想清楚一系列應對措施和底線,田信才問:“卿歸來不易,有何心願?”

典滿擡頭看田信:“僕厭倦廝殺,願入兵主廟研習農學。”

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五章 年俸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九章 局勢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四十章 糜芳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九章 局勢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二十三章 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