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

田豫抵達馬良駐軍所在的開封時已是六月初,沿途經過了南陽地區、荊州義陽郡、豫州潁川郡,隨後就到了馬良駐屯的開封。

南陽不必再說,自有北府的律令約束,沿途井然有序,一派豐收氣象。而關鍵的是南陽軍民有一種脫離亂世的安定、從容之氣象。

隨後義陽郡曾是張飛駐屯、養軍地,因淯陽三關及周邊鐵礦冶煉的復興,這裡正脫離北府的影響,開始依靠本地冶煉、鍛造漸漸發展起來。

義陽郡北部的鐵礦一度是張飛麾下的軍士採礦,用礦換北府運來的糧食,北府運輸這些質量上乘的鐵礦石到丹陽匠坊開始加工。

當時的義陽郡冶煉產業想要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失去北府轉運的糧食,張飛及所部軍隊就得瓦解。後來丹陽匠坊分拆、遷移,纔有了義陽郡冶煉基地的重新崛起。

這裡本就南陽最大的冶煉基地,具有天然的發展優勢。

之後是潁川郡,豫州牧龐林採取全面放養的執政方式,有三年不徵稅的承諾,潁川郡舊有的世家、豪強乃至是本土寒門多數都已主動、被動遷走,留下的百姓展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活力。

豫州的無爲而治,並未什麼都不管,存在基本的技術指導。

潁川郡在田豫途徑時,已經完成冬小麥收割和雜糧補種,正在圍繞傳統的稻田、粟田勞作。

而開封所在的陳留郡呢……這裡氣候、降雨、土壤與潁川郡十分酷似,可這裡的軍民卻在炎炎夏日裡收割野地青草,就地曬乾扎捆入庫貯存……這是爲冬季牲畜儲備的草料,屬於間接燃料。

土炕也已經推廣到了黃河流域,牲畜吃這種青幹飼料,殘餘的碎渣混合牛馬糞便晾乾儲存,就是很好的燒炕燃料。

半揹簍這樣的混合燃料,可以讓火炕暖暖燒上一個晚上。

火炕的灰燼,也是府兵家庭日常維持清潔的材料之一,灰燼浸泡過、澄清的水可以用來洗滌衣物、頭髮;灰燼也可以在院中廁所裡蓋住糞便,殺蟲除異味,混合後堆放,春耕時又是很好的肥料。

展現在田豫面前的就是許多的青乾草束,卻沒有他沿途見到的新修磨坊。

沒有磨坊,也就說明當地不需要磨坊,自然沒有那麼多需要加工的麥子。

兗州,似乎並沒有推廣小麥種植,而是爲戰爭做物資儲備。

不論關羽多麼看重田豫,不論田豫與先帝早年的交情多麼深厚……在季漢,他的地位跟文聘差不多。

南陽豪強裹着田豫降了,可南陽豪強在戰爭中表現不佳,甚至先帝將長沙王戰死夏口的原因遷怒於南陽豪強,因反對北府稅法,所以當初的那批南陽豪強都倒下了。

因此,馬良不需要爲田豫解釋什麼,田豫不夠格。

可田豫終究是代表關羽的人,馬良親自招待,以進行工作上的交接。

田豫終究是持節的護匈奴中郎將……而南匈奴已經被吳質消滅、吞併,南匈奴各部此刻多數在關中成了田信麾下的奴僕、漢僮,少部分混在西部鮮卑羣體裡,跟着一起向西跑了。

現在田豫擔任護匈奴中郎將,那就有資格管理南匈奴相關的事務……比如撬開北府的虎牙,掏出幾千戶,甚至近萬戶的匈奴部族。

不求直接弄一個匈奴單于,先冊立一個從屬的右賢王、或左賢王擔任田豫管理南匈奴的助手、副手,使匈奴這個漢室從屬政權重新出現,那許多匈奴部族自然會陸續歸附。

哪怕無法從北府虎嘴裡掏食,也能讓關中的匈奴部族生出一些別樣的心思。

誰也摸不着大將軍對關中的真實心態以及底線,也摸不準田豫究竟會把事情做到哪一步。

馬良想要摸底,田豫也想清楚馬良對今後的局勢的態度。

到底是強硬、主動進取、收復雒陽,還是跟朝中妥協,進行全面協調,以總動員的方式從各個方向牽制、分化魏國的兵力,使魏國無法在雒陽一帶集結重兵。

既以全面戰爭的方式牽制魏軍,使漢軍在雒陽局部戰場擁有優勢兵力,以相對輕鬆的方式吃掉、光復雒陽。

田信要跟‘朝廷’打交道,馬良也要跟‘朝廷’打交道。

只是田信勢大,跟朝廷先天存在衝突,如同螺絲帽與螺絲桿,有些鑽不進去。要麼把螺絲帽撐大,要麼把螺絲桿削切的細一些,再要麼一拍兩散各找各自適合的。

於是馬良在城外汴水陂設宴,立三重帷幕,旌旗招展可謂隆盛,與田豫一起巡視了汴水兩岸的公田,隨後用餐。

馬良略有感慨:“今兗州民力貧瘠,許多良田不得已荒置,以至於荊棘叢生,鼠兔掘洞相連,難以盡數,實在是可惜。我又聽聞陳公遣發一萬降軍迴歸敵國,如此資助敵國之行徑,卻聲稱是攻心之計,我委實難辨其真假。”

“馬使君此言差異。”

田豫還沒開口,關羽配給田豫的護匈奴中郎將長史毌丘興就直身跪坐,拱手高聲環視帷幕內兗州官吏:“據僕所知,陳公信義廣佈天下,既是敵國吏士,與陳公臨陣,亦信賴陳公一諾,這纔有關中之大捷。”

“今陳公依諾放歸萬餘吏士,待下回與敵國交戰,陳公陣前高呼,敵國吏士自當持戟景從,如此天下猝然可定,省卻許多殺戮。”

作爲關羽親口承認的世侄,毌丘興融入漢室也就半年出頭,但已經把自己視做大將軍幕府裡的一份子,故侃侃而談,神態從容、自信:“以僕駑鈍之姿,竊以爲陳公履行信諾放歸降軍,最爲難者應在鄴城,而非此間。故馬使君之言論,僕以爲不妥。”

畢竟是代表朝廷來的人,帷幕中兗州官吏忌憚無聲……真正敢拼搏的那批兗州人,早已跟着楊俊把該乾的,不該乾的事情做完了;還有些有決斷但慢一拍的兗州人也在事後跟着北伐的漢軍撤歸,被安置在南陽,漸漸融入北府。

依舊留在兗州的士人……在毌丘興眼中就是守戶之犬,沒什麼好在意的。

毌丘興火力全開,田豫見馬良目光在自己身上,可沿途見聞已經積累了許多不滿,此刻無意爲馬良解圍。

馬良的意思是抱怨兗州缺乏寶貴的勞力,而田信卻輕飄飄把一萬健壯的人口還給了敵對的魏國。

這是要爲下面的話做鋪墊,下面無非就是談論護匈奴中郎將一職的作用,以及馬良能做的各種配合。

可毌丘興降將出身,敗於北府,又是關於承認的世交家族的侄兒,所以見不得馬良言語裡編排北府。

被北府打敗,沒什麼好羞恥的……可你卻編排北府,豈不是意味着你更強,我們這些敗兵之將更沒用?

隨田豫而來的許多隨員,自然出自大將軍幕府,這些人對待北府的態度是比較中立的。

秉持主君關羽的意志,是他們的存身、立世之道;可維護主君與北府的關係,更是未來的富貴之道,如何選擇……多多少少也會有些變通。

畢竟,關平漢口一戰敗的太慘,大將軍幕府裡的人,有些不樂意繼續追隨關平。而關興……似乎更在意私情一些。

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九十二章 勢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八十章 糧食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七章 夷營督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四十七章 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