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

徐庶傍晚時離開蘭臺,到御史臺坐班,對白日裡御史臺內積攢的公文進行審閱、簽字。

這時候蔣琬來訪,在徐庶面前,蔣琬終究是個晚輩。

當年的荊州年青士人一代裡,挑頭的就諸葛亮、龐統、習禎、馬良、廖立這麼五個人,蔣琬、楊儀還擠不進這個團隊裡。

不管是徐庶與諸葛亮之間的交情,還是與荊州士人的交情,又或者是跟關羽、張飛、趙雲等元從將領的感情,都不是蔣琬可以比擬的。

現在蔣琬就是代表尚書檯對徐庶提前預知一下,好讓徐庶有個心理準備。

至於空缺的御史中丞一職……沒有徐庶指認最佳人選的說法,這個人選就連關羽也不能獨斷,按着資歷來排,最佳合適的人選是廖立。

除非廖立再三拒絕,否則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坐穩這個位置。

蔣琬提前賀喜,又語氣惆悵:“宋公知元直公心意,如今藉故成全,僕雖喜元直公得以用武,又深感乏力。能代元直公者,廖公淵也,此公……唉。”

提起廖立這個湘州老鄉、舊交,蔣琬真的是無話可說。

廖立這兩年簡直不可理喻,煽動鄉黨情緒,製造荊湘對立,將好好的大荊州集團硬是搞分裂了。

偏偏自己又是潘濬的表弟,許多湘州士人刻意遠離自己,讓自己無從影響湘州士人。

作爲一個零陵人,蔣琬也大抵能明白湘州士人的打算,本身在軍事、經濟方面跟北府走的近,不願意脫離。

然後呢,荊州完整的時候,經濟文化重心在南陽和江陵,劉表時期襄陽興起,這都是在江北。

在劉表之前,南陽是帝鄉,人口二百多萬,再怎麼牛,荊南地區也沒有敢生出異議的;而江陵又在長江邊上,荊北、荊南都在江陵輻射範圍內,有一個彌合、加速荊南、荊北交流的作用。

可劉表時期襄陽崛起,這時候的荊州州治就跟荊南的距離遠了,荊南人由鄰居變成了鄉下人,又跟着張羨與劉表競爭過,荊南、荊北的差距就越發明顯了。

當時正值官渡之戰,張羨支持曹操,帶着荊南四郡跟劉表決裂,劉表無暇顧慮曹操、袁紹之間的決戰,只能先攻打張羨。

荊南四郡團結在張羨左右,劉表初期無法攻下,直到張羨病死,荊南四郡又擁護他的兒子繼續反抗,隨後才被異議平定。

荊南、荊北的矛盾由來已久,析分爲二州,也是符合地理、經濟、人心趨勢的。

對於所謂的大荊州理論,荊南四郡的湘州人嚴重缺乏代入感、也就沒有建設大荊州的主人翁意識。

到了現在,湘州人即眼饞荊州的士人待遇,又不想重新併入荊州、再受江北荊州人的控制。

所以就跟着廖立與朝廷搞對立,什麼都要爭,一點虧都不肯吃。

這兩年裡沒吃到朝廷的鐵拳,反而因麥城產業瓦解,部分產業、技術遷入湘州,讓湘州人吃到了許多好處。於是與朝廷、荊州的競爭心思越發的強烈,就如市井小販一樣,凡事都斤斤計較,毫無大局,只顧着自身得失。

現在廖立來頂替徐庶留下的位置,那湘州人還不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特別是牴觸、拒收直百錢,就是湘州商人最先發起的活動,湘州、嶺南運到江都的貨物,寧肯多跑點路賣到南陽去,也不肯收江都的直百錢。

現在最恨湘州人的,就是益州人,益州士人家裡攢了太多的直百錢,本可以一點點流通出去,可新五銖錢還沒出來,湘州人就拒收直百錢,益州人不得虧死?

江都是目前天下最大的貿易都市,太多益州人帶着直百錢到江都採買嶺南的寶石、珊瑚、珍珠、象牙、香料、玳瑁等等之類,圖的就是一個保值,以避免直百錢崩解。

可是很遺憾,湘州、嶺南的商人拒收直百錢,難道非要下令,不準這些人拒收?

你可以下這樣的命令恐嚇百姓,可你嚇不住持有奢侈品、貴重物品的商人,手裡握着寶貝,做的就是開張吃三年的買賣。

你敢下令強制流通直百錢,這幫人就敢把手裡的貴重品溢價百倍!

貴重物品,具體多少錢,各人的評價、衡量標準不同,又不能強買強賣,所以沒辦法解決。

蔣琬表達自己的憂慮,如果可以,他真的想把廖立活活掐死,這簡直就是個禍害。

明明一盤散沙的荊南士族,硬是被廖立統合在一起;上一次統合荊南士族的人叫張羨,南陽郡涅陽張氏的張羨,字仲景。

反倒是自己,被夾在中間,益發的難做人。

更糟糕的是徐庶外調出任封疆大吏,廖立這個禍害就會入朝執掌御史臺。

廖立比李嚴更難對付,李嚴工作之餘的生活重心放在瓷器、釀酒方面,對拉幫結夥、搞事情缺乏積極性。這也是李嚴的性格使然,一個自命清高的人,本就不喜歡與人抱團。

可廖立不一樣,這人賊喜歡前呼後應的大場面,現在負責編書之餘又好爲人師,以門生關係在身邊聚集了好多士人子弟。

說廖立弘揚私學違背朝廷相關禁令?

也不對,這些圍在廖立身邊的士人子弟還肩負着資料謄抄,協助彙編的工作。

總之廖立一來,肯定會帶一幫人來,這幫士人子弟誰家沒幾個姻親世交?誰家父祖沒有幾個交好的朋友?

幾乎不用想,也知道廖立帶着這些人上任,立刻就能在江都聚攏一批人,形成一股十分難纏,又覆蓋範圍廣泛的黨徒。

比起即將到來的廖立,之前李嚴擔任江都尹時,不搞主動搞摩擦……實在是太難得了。

蔣琬在這裡表達自己的擔憂,徐庶卻不做反應,這不是他能管制、約束的,也不是該他來管的。

現在重要的是補上馬良留下的位置,收拾爛攤子,與張飛一起穩定關東四州的局勢。

等待機會,向魏國發動滅國戰爭。

論對魏國的仇恨,徐庶也是很大的,去前線督兵,本就是心中夙願。

此去兗州,關係着報答先帝恩德,也關係着私仇……怎可能放棄?

不管蔣琬說什麼,徐庶都不做反應,非言辭所能動,蔣琬只好放棄。

他來,於公是試探徐庶的口風,於私是想勸徐庶拒絕外放,不給廖立回江都的機會。

徐庶拒絕外放,那詔令還未公佈,還是能收回的。

可惜,徐庶與魏國的仇……大的可以說是不共戴天。

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九十一章 易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三十三章 塔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