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

bookmark

野王城南三十里外,鄧艾營壘。

他在此紮營已有數日,不急於向野王進軍,或與守軍取得聯繫,而是廣泛派遣斥候,偵查四周,並與野王城北五十里外紮營的夏王國的夏軍取得聯繫。

作爲細細閱覽徐晃等魏國名將行軍筆記的人,鄧艾理論經驗很豐富的。

魏國誰都有欺騙北府的動機,夏相楊正目前不敢欺騙,他身邊聚攏的人是因爲他田氏近親的身份,而非他本人,或者是因爲他的官職。

目前北府未逢一敗,楊正有幾個膽量撒謊?

又不是逼迫楊正率兵反戈易幟,只是讓他說一說周圍魏軍的信息……很簡單的事情,北府也會偵查,泄露與否也很難牽連到楊正本人。

現在河內郡西半部、中條山、首陽山以南的黃河北岸地區,已經被魏軍放棄。

這意味着這片已經荒廢的狹長地帶對南岸的北府兵不設防,可以牧馬、遊獵於此;也就意味着魏軍若是對夏王國動手,北府兵也能這樣增援過來,就如現在鄧艾率兵抵達野王,接應這裡被困的漢軍。

所以楊正、夏王國的底氣是很充實的,鄴都又發生了驅逐皇帝這種惡劣的事情,楊正自然有底氣輕視鄴都方面。鄴都方面敢動手,他們就敢反抗。

不急着反抗、易幟,只是時機未到,並且這種半割據的狀態更舒服、愜意一點。

圍繞野王駐防的魏軍數量加起來也就堪堪萬餘人,其中夏軍規模約在三千餘,佔據魏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與秦朗的驍騎軍持平。

這種情況下,魏軍還敢不敢阻攔?

自然是不敢阻攔的。

鄧艾觀察地圖得出結論,這次接應,從一開始最大的任務難點就不是敵軍阻撓,而是說服馬良、田豫引頸就戮。

這樣無功而返,灰溜溜返回國內,馬良這些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現在還有反擊、掙扎的餘地,若是撤兵,那就真的像離開水的鯉魚,再會鯉魚打挺,也會乾涸死亡。

馬良、田豫還是有其他生路的,比如舉兵歸附魏國,以魏國現在弱勢地位,絕對會視馬良歸順爲‘戰略反攻’的號角、象徵。

高官厚祿絕非虛假,加拜重號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食邑兩千戶的鄉侯,纔是馬良現在投魏的基本身價。

又或者馬良釘在野王不走,以目前的形勢,魏軍短期內也無法攻堅、消滅野王城內的漢軍。

只要多守幾個月,自然能等來其他方面接應的軍隊,甚至會促成、引發關東漢軍進攻雒陽的格局。到那個時候馬良再撤回來,不提功過相抵,怎麼也能保住命。

哪怕守到糧秣吃光,吏士折損過半……以這種慘烈形象逃回國內,也能挽回許多評價,有保住命的餘地。

敗軍之將如果不想回去被砍掉腦袋,那就回去時狠狠朝自己捅幾刀子……大概道理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呢,北府要好人做到底,早早把這支被圍的敗軍接引回去。

鄧艾盯着地圖,魏軍唯一需要顧慮的是驍騎軍,其他魏軍敢阻攔,根本不是自己對手。

麾下是漢僮義從騎兵爲主,可在潼關換裝時,拿到的是北府制式鎧甲,是標準的輕騎兵,輕騎兵的裝甲對應的是重步兵,還有七百等同於超重裝步兵的重裝騎士。

重裝騎士還有同樣精銳、敢戰的扈從騎士,

要知道,騎軍行軍,最差也要一人配備兩馬,鄧艾這支純騎兵部隊,人馬比例達到驚人的一比三。除了攜帶騎士、戰馬的口糧外,其他騎乘馬、馱馬都是吃草吃過來的。

就現在的騎軍規模,絕對能把馬良、田豫、張飛、魏延這些人饞哭。

隨軍馬匹多,就意味着對草料消耗大,軍營不能集中,要分散紮營,儘可能的方便隨軍馬匹吃草。

至於精貴的戰馬,自然是在營地裡吃上好的飼料。

從軍隊配置來說,己方拖不起,要在吃光軍營控制範圍內的青草前撤離。

所以要先跟秦朗取得聯繫,秦朗肯定不想跟自己打,打來打去對秦朗沒好處;曹真估計也不樂意交戰,如果交戰時秦朗的驍騎軍戰敗,那整個太行山以西就有瓦解、支離破碎的可能。

曹真賭不起,而雒陽、鄴都方面也沒有給他調派新的軍隊,沒有預備隊……曹真即便想打,也不敢打。

畢竟這是魏國的大將軍,前線總指揮,身邊的耳目衆多,本人又要顧及顏面、國家威嚴,與曹真進行聯繫,不利於溝通。

秦朗就簡單了,這個人目前最大的想法應該是保住手裡的軍隊,而非其他。

所以跟秦朗可以進行溝通,也要防備秦朗使詐,把誆騙田豫的計劃給自己再來一次,最好讓秦朗移交重要的人質。拿到秦朗的人質,纔是接下來合作的餘地。

秦朗這裡肯配合,那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馬良、田豫主動突圍,跟着自己走。

回去就要倒黴,堅守的話可能還有轉機。

所以不能給馬良、田豫做主的機會,要逼着他們突圍……那唯一辦法就是鼓動馬良麾下的五個營南中兵。

好在自己身邊有幾個懂南中夷語的軍吏,可以在城下呼喊,直接把接應他們回家的消息直接喊話、傳達給普通士兵,這樣歸心似箭,戰心瓦解。

那馬良、田豫企圖欺騙、恐嚇南中士兵死守抵抗、或拼命的計劃,就只能破產;等待他們的,就是被士兵裹挾、迴歸、受審、砍頭。

心中計劃敲定,鄧艾才準備實施,目光在周圍打量,落到一名南中叟人出身的軍吏:“安安……”

“職下在。”

身形黑矮、面目精悍的安秀虎拱手,與鄧艾一樣,他口音不是很標準,北府本就是一個糅合起來的集體,關中人雖多,但後來補充了太多的人,幾乎囊括各州郡。

安秀虎正值壯年,少年時就應徵,是劉璋派到荊州向曹操表達忠誠的叟兵成員之一,這支叟兵還未見到曹操,曹操就在赤壁大敗後北歸,叟兵駐屯夷陵,暫時受領曹魏的指揮。

後來這支叟兵被呂蒙、甘寧俘虜,繼續由李異統率;麥城決戰時李異被田信陣斬,許多叟兵也就成了俘虜,安秀虎就在麥城時加入田信麾下。

至如今,已經是少校曲長,因馬良麾下是南中夷兵,安秀虎經過王平舉薦,成了鄧艾軍中的一名軍正官。

鄧艾囑咐:“持我將令,向軍中吏士,教授言語,就說陳公命我等,前來迎接南中吏士,歸家。兩日內,全軍各營,皆能陣前齊呼。如若不成,軍法從事。”

說着,他取出一枚將令:“可願?”

“願立軍令狀!”

安秀虎聞言大喜,簡簡單單一句話罷了,整個漢僮義從正積極學習漢語,目前學習幾句南中言語……接受速度會很快的。

再說了,軍中又沒有其他南中籍貫的吏士,自己教的好不好,誰來判斷?

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三十四章 豬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三十三章 塔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章 預估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二十章 夜中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八十四章 蛹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