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

bookmark

漳水橋,‘建武中郎將徐’戰旗在此飄揚。

青巾軍的戰旗已經被砍倒,這些丹陽兵此刻分散突圍,一些潰兵衝入徐盛陣中,並引來南鄉兵、荊蠻兵、于禁部屬的猛攻,徐盛各陣接連崩解。

彷彿海浪衝刷的沙牆,絲毫不能阻塞荊州軍的迅烈侵攻。

東面龍驤軍步卒越戰越勇,已突破塹壕、圍欄衝入驢城之中,守軍點燃囤積的糧草,濃濃煙火飄起。

徐盛持矛呵斥,約有千餘人鐵甲吳軍聚集在橋東岸結陣固守,太多的吳兵從漳水河岸潰逃,衝擊本就動搖的武衛軍陣列,武衛軍陣後督戰的繞帳軍編制千餘人,此刻也在潰兵衝擊、干擾範圍內。

漳水橋上,徐盛之子徐楷披戴盆領鎧,身邊前後簇擁五百餘徐氏部曲親兵。

眼看武衛軍崩潰在即,諸葛瑾急聲規勸:“至尊!徐將軍若潰,敵軍將合圍麥城!今徐將軍自陷絕地,意在拖延而已!”

孫權猶豫間,越來越多的荊州軍徒步淌過幾乎絕流的漳水,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漳水橋西岸就被荊州軍圍住,將徐氏父子堵死在橋上。

橋北邊,淌水的荊蠻土兵投擲標槍,橋上徐氏部曲難以抵擋傷亡劇增,血液順着木橋隙縫流淌,橋南淺淺漳水細流被染成黑紅。

“孤不甘心!”

孫權右手緊緊抓着戎車護欄,骨節發白。

他環視戰場,處處如席捲而來的波濤,所有波濤都朝着他。

不渴求朱然那一萬人,當時再留宋謙所部五千,也不至於崩解的這麼快!

還有呂蒙的虎威軍,若沒有那場大敗,現在足以自守,何至於如此狼狽,兇險!

關羽身側,潘濬語腔喜悅:“君侯,我軍已有席捲之勢!吳侯再不走,恐怕要去益州做客。”

關羽身邊只有七百餘騎,所有步兵都已投放。

他環視戰場,勉強露出一絲笑意:“此刻更不該大意,元儉,持麾直指孫權本陣。”

廖化昂聲應諾,從關羽手中接過長麾,這是青紅綠黃四色彩綬爲纓幔構成的指揮信物,原本筆直朝天的長麾此刻斜斜前傾,直指孫權本陣。

一時間能觀望到長麾的荊州軍軍吏頓時明白,呼喝周圍軍士,組織起來向長麾所指方向衝殺突擊。

龐林正督兵與陸遜絞殺在一起,隨着徐盛部潰退,他身後已有兩營預備隊。

這時候羅瓊也看見關羽長麾所指,周圍軍吏遲疑不定,一名江陵補充的假營督開口:“護軍,君侯號令全軍猛攻一處!”

也有軍吏開口:“南面陸遜兵多,攻勢猛烈。我軍若渡河參戰,豈不是要置龐參軍於死地?”

假營督聲音急促:“可見長麾所指卻不動,有違軍律!”

身邊軍吏俱是焦慮,用渴求、熾熱目光看羅瓊,羅瓊拔劍指着他們:“將軍早就有令,使我督本陣,使龐參軍督遊兵。我虎牙軍隸屬左軍,今不受關君侯前軍將令!”

有一名宜都郡夷兵營出身的軍吏緩解對峙:“護軍,孫權可一網成擒。我軍苦戰甚多,卻在東岸靜觀,坐看如此大功落入他人手中……諸位吏士如何心甘?”

羅瓊劍指這人:“若棄龐參軍,將軍歸來必斬我首!”

“護軍,我軍再分兵五百可好?”

“休說五百,就是五十人也不成。我軍一動,龐參軍麾下吏士必然分心!”

“護軍,我軍吏士苦戰連連,若這點好處都撈不到,將軍必失吏士之心,今後還如何統軍?”

“對,將軍不愛財,可軍中吏士哪個不愛?護軍,不說五百,分出三百渡河援助將軍可好?”

爭論間,夷兵營從烈火燃燒的驢城中退出,林羅珠面目燻黑,見這爭執,蠻性發作:“將軍說怎樣就怎樣,誰敢輕動?”

他丟棄手中刀盾,來到羅瓊面前:“等我軍去西岸,恐怕什麼都遲了,不如傾力向南。敵軍喪氣,正好擊破。”

羅瓊提劍指着南邊陸遜‘右護軍陸’、‘偏將軍陸’兩面戰旗:“除夷兵營外,餘下吏士傾力向南,各軍不得違令!”

接連提議被拒絕的江陵假營督惱怒非常,擲頭盔於地,頭盔打着旋滾到羅瓊腳邊,這假營督憤懣呼喊:“隨我向南,破當面之敵!”

另一名統率關中兵的假營督也是長噫一聲,抑鬱狂躁:“隨我殺敵!”

河對面,那可是孫權,搶到一截手指頭,也是大功啊!

更別說麥城裡可能積存的大量金銀,這都是隨軍攜帶用來犒賞將士的。

不只是他們,整個西岸的荊州軍全員亢奮,全線奮勇爭先。

孫權本陣不動,武衛軍亦苦苦支撐,繞帳軍、帳下軍先後參戰,倒也勉強頂住荊州軍的猛攻。

而這時,龍驤將軍戰旗,虎牙將軍戰旗在敵我雙方注視下齊齊朝孫權本陣緩緩移動。

孫權身邊只剩下車下虎士千餘人,馬閒軍五百。

諸葛瑾大聲吶喊:“至尊!事急矣!”

他一把抓住戎車御手的衣領呵斥:“速速入城,出南門走沮水浮橋!”

諸葛瑾又對孫權左右親近呼喊:“荊州軍乏糧,可引燃城中儲糧,彼撲火救糧,則無力追我!”

馬匹長嘶,衆人見孫權不開口反對,或牽馬,或推車,孫權的青色華蓋戎車緩緩入城,車下虎士緊步相隨,馬閒軍聚集在一起。

諸葛瑾在馬閒軍中看到長子諸葛恪的稚嫩臉蛋,也看到了周瑜二子的身影。

“傳令武衛將軍,請求殿後。”

身爲中司馬,諸葛瑾已翻身上馬,提戟指着緩緩壓來的關平、田信兩面戰旗:“隨我繞西城而走!”

說罷諸葛瑾拉扯繮繩,繞城向西北走,五百餘馬閒軍追隨,他們貼着武衛軍、帳下軍、繞帳軍陣後行軍,馬蹄聲隆隆踏過,也踏碎了三軍吏士的戰心。

麥城中,處處點燃煙火。

濃煙騰空而起,與驢城煙火相呼應,遮蔽天空。

見二城起火,西岸磨城據點,沱水兩岸七座營寨內囤積的糧秣也紛紛引火。

孫權抵達浮橋處,戎車寬大又重不得過。

虞翻持矛護衛在側,見孫權左右親近還準備推羽蓋戎車過浮橋,氣的大罵:“戎車死物也,要之何用!”

這時候諸葛瑾領着馬閒軍抵達,下馬將失魂落魄的孫權扶上馬,諸葛瑾牽着渡河,身後馬閒軍魚貫而行。

車下虎士列陣守衛,虞翻昂聲激勵。

只是上游崩潰的繞帳軍紛紛撲入沮水,冰冷沮水讓太多人麻痹、僵硬,被水衝卷着朝浮橋漂來。

穿戴鎧甲激烈廝殺後,迅速脫甲都可能中風,更別說直接跳入冰冷河水。

幾乎沒幾個人能淌過及腰深的沮水,多被水浪捲到下游,撞到浮橋上。

見浮橋搖搖欲墜,虎威軍本就在呂蒙、甘寧死後喪膽,當即一鬨而散搶着爭渡,更多的人落水。

虞翻連殺數人不能制止,緊跟着車下虎士反朝乾枯的漳水跑去。

但潰兵更多,反裹挾着虞翻,虞翻稀裡糊塗也就到了沮水西岸。

孫權回頭去看,只見吳軍各處潰散,漢軍處處追殺。

而對岸陸遜也潰散,在三百餘騎護衛下向江口潰退,還不忘糾集沿途營壘裡的混亂士兵。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四百章 衛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七百章 抉擇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章 孟達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三百章 精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章 文字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