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

在馬超出發前,帶着他看一看蒸汽機,本就有威懾的意思。

同時分享這個大殺器,能助長馬超的自信心,免得被瓦解鬥志。

馬超出發不久,江都朝廷派遣的黃門侍郎、謁者一起抵達關中,向射援宣達詔書……執政的諸葛丞相同意了之前的表奏,遷射援爲益州刺史,拜爲後將軍。

州牧這種級別的重要官職,今後會陸續削減。

益州目前由後軍衛戍,加拜射援爲後將軍,有利於維護益州的整體安定。

對於鎮壓益州士族,是北府與朝廷的共同目標。

刺史兼領後軍,鎮壓、維護穩定的效率自然是很高的。

如果丞相不答應田信表拜的射援,那下一步就會表拜司隸校尉李嚴爲益州牧,直接派兵護衛李嚴,來一個武裝上任。

李嚴、射援在益州都有根基,李嚴作爲制定《蜀科》的五分之一,在益州的影響力更大。

如果策動益州士族,李嚴僅憑漢中的西府兵,就能席捲益州……這幾乎是一種必然。

只要南陽、武昌的府兵牽制江都周圍的漢軍主力,那丞相就無力回援益州。

從他率領益州軍來到荊州時,就相當於放棄了益州。

所以在射援、李嚴之間,丞相自然會選擇一個性格溫和,做事穩重的射援。

無須驚奇這個重要的人事調動,田信自是淡然處之。

可其他人、整個關隴府兵、勳戚都在傳頌這個重要任命……這意味着執政的丞相交出了漢軍的大後方,也就意味着在這一輪府兵、漢軍的全面對抗中,重要的轉折點已經出現。

只要等射援經營、掌控益州後,朝廷就大勢已去,再無折騰的勇氣。

而田信,依舊沉浸在今後的經濟管制方案裡。

目前能參照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春秋時齊國以鹽向天下徵稅,達到了國家無險可依,卻能成爲五霸之一,與秦互稱東西二帝。

另一個例子是明末的江南,朱元璋這個吳王在立國後,對支持另一個吳王張士誠的幾個府徵收重稅。

明朝田地性質不同,稅率也不同;松江府最重的田稅具體有多少呢……田信不清楚,看過類似的表格,是很高很高。

當地百姓爲什麼能把稅交足?

一個原因是鎮江、江蘇、常州、蘇州府一帶繁華的紡織產業;在北方僱工月入三四百文的時候,一個技藝熟練的女織工能有十兩;不計算銀價折錢的南北差異,彼此有二十倍收入差距。

除了紡織業,還有其他產業,所以在明朝廢除徵收實物,折算爲銀錢後,江南經濟越發的膨脹。江南地區的百姓交稅的壓力自然不重,不像北方百姓,要把糧食換成錢經歷一次糧商的剝削,然後才用銀錢交稅。

特別是糧食兌換銀錢……北方銀貴,南方銀子流通更廣相對貶值,所以收銀錢時,北方百姓更吃虧;明廷拿到的銀錢又要買糧,兩頭吃虧,中間獲利。

而江南銀錢流通過,獲取容易,用銀錢交稅……不用受二次剝削。

這是一條鞭法落實後,實物折算銀錢後的影響。

江南地區紡織業發達,那麼就原地種植棉花、桑田,本地糧食不夠怎麼辦?就去上游的湖廣購買。

也因爲本地糧食產量不足,明廷皇室有一筆專征江南的太倉米,每年四百萬石;地方衙門去徵收糧食,再運到北方,顯然漕運虧,南直隸官府也很虧。在官員運作下,這四百萬石太倉米折算成了一百萬兩專供皇室使用的金花銀。

江南紡織業的告訴發展,既有引領時尚的‘蘇式衣裳’,也影響了上游湖廣……湖廣士民也要掙錢,種糧食賣到江南多虧,種植桑田、棉花多好。

於是,產糧重地的江南、湖廣陸續轉型……國家整體糧食產能不足。

各種災難交疊在一起,大朙完了。

然後,江南地區能順利交稅的第二個原因是很出名的,那就是浙江專有現象……拖欠。

大朙戶部常年有一位侍郎負責向浙江巡撫催徵積欠的錢糧;這也怪不得浙江,往往欠幾年,欠多了,爲了保證有效徵收錢糧,朝廷就會打個折扣,以保證今年能把錢糧收到庫裡。

一來二去,就養出了浙江喜歡拖欠的毛病。

以至於催徵遼餉時最緊急時浙江還是這種做派,戶部派到浙江的專員打了封條,上奏起運的遼餉加派錢糧……等運到北方,才發現不足額,依舊是浙江特色的拖欠。

明朝的經濟缺乏規劃,國初的產糧重地江南,中期的產糧重地湖廣,都因爲追逐經濟利益,使農業轉型。

而現在,府兵組織乾淨,與各州各郡牽連不深,還有一次規劃的機會。

以國家東部的地緣、產出來說,發展海洋是很便捷的……可基本盤在關隴,這些年把關東、河北的士民得罪慘了。

百姓好說,有傳承的士人是很記仇的。

東部迎來大發展,東部士人先天有地主優勢,這撥人又有抱團的習俗,給了他們發展機會,遲早會挑戰北府,以恢復過去東部士人主導一切的格局。

到那時,又將形成東西對立的局面。

所以一開始,就要把關東、河北變爲資源地,集中力量向關中、向西發展。

唯有定都長安,纔能有效經營西域、中亞,才能保證西部發展、開發的重心不會偏移。

只要鐵路修的好,所有遊牧部族都是載歌載舞的好義從。

至於嶺南,向外拓展未免太早;繼續從南洋汲取資源,開發自身就好。

等自身開發的差不多,南洋地區也就完成了大致的羈縻統治。

所以嶺南這裡不需要急進,開發達到漢末江東地區時,就可以着手在嶺南冊封大小諸侯。

讓嶺南去打基礎,等關中積累優勢達到質變時,就能全面開花。

在此之前,先進技術要留在關中,鐵甲蒸汽動力戰艦的製造技術只能侷限於武昌。

大概一切順利,二十年後纔會在渤海、東南沿海設立大型船塢,製造蒸汽動力的海船……運氣好,內燃機也能點亮。

至於鐵甲戰艦……機會合適就造幾艘包裹鐵皮的戰艦,方便嚇唬南洋蠻夷。

益州窩在羣山裡,只能做資源地;江東、嶺南還需要發展;幽雲、朝鮮、瀛洲也需要發展,不具備成爲資源地的條件。

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