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

夏侯尚離開長樂坡,夏侯霸送別時欲言又止,終於到車站時,夏侯霸才問:“伯仁大兄,公上可有期許之意乎?”

他的詢問,令夏侯尚陷入沉思,田信答應後到底會不會執行?

夏侯尚代表家族表態,欲徹底絞殺司馬家族,同時可能知情的魏國公卿也會一併遭到極爲嚴肅的處理。

這種嚴肅處理,不僅僅是砍頭那麼簡單。

北府執政一向愛惜人力,很少執行有可能導致死亡、殘疾的刑法,各種罪行的判決以罰款、坐牢服役兩種爲重。

日常最嚴重的刑罰是流放邊地,哪怕判處絞首的死囚,但凡是緩期執行的死囚,也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緩刑期間內表現良好就會改判流放偏遠、不毛之地。

哪怕是冒犯成祖的神兵失竊案,也只是把殺戮控制在百人上下……甚至江都事變時械鬥、縱火死亡的官吏、軍民、賊人都超過了三百人。

輕殺戮重人力,是北府執政的特點。

所以田信即便答應嚴懲司馬家族及魏國公卿家族,但究竟在執行的時候會不會落實?

夏侯尚看來唯有狠狠殺戮,才能警醒世人、後人,避免再次發生弘農瘟疫類似的事件。所以懲罰越酷烈,對後世的警醒意義更重。

這條底線若不能用道德、律法雙重枷鎖堵住,那今後的野心份子極有可能會利用這些知識再次作惡,使千萬人受到傷害。

夏侯尚猶豫再三,還是斷定說:“大勢已定,偶有變數。仲權隨軍時,若堵截變數,則彼輩如甕中魚鱉。”

夏侯霸眨動眼睛,思索滅魏戰役時可能的出兵路線和主將人選,皺眉:“姜伯約後起之秀,恐難服衆。弟若隨姜伯約出兵,恐難接觸鄴城諸事。”

要狠狠地立一個榜樣,光是殺戮魏軍是沒意義的,要殺的人在鄴城。

將弘農瘟疫事件可能的參與人、知情人徹底剷除,用這些魏國權貴、公卿的累累白骨,纔能有效警告後世的野心份子。

殺戮軍民是嚇不住野心份子的,唯有殺戮公卿權貴,纔可令野心份子物傷其類,束手束腳,不敢打破底線。

殺戮鄴城的魏國權貴公卿,這是一;以避免野心份子散播瘟疫製造動亂……這救的就是一百,或更多的人,千萬人。

就怕戰場上發生不可預料的變動,使姜維這一路軍隊無法參與鄴城戰事,那隨姜維移動的夏侯霸也就無法發揮影響力,將魏國公卿、權貴集團徹底覆滅。

夏侯霸對姜維不怎麼了解,姜維也不是喜好宴會的人,所以很多人不瞭解姜維。

除非日常工作中與姜維有各種接觸,否則其他人很難清楚姜維到底是個什麼性格,能力。絕大多數人對姜維的瞭解,來自於其他人的轉述,自然存在各種主觀上的誤差。

總之有一點很明確,田信對姜維的重用,遠遠高於對堂兄弟的重用。

姜維的路已經鋪平,各種領軍路線都已經搭配完善,配屬給姜維,以及即將配屬給姜維的將校,都是田信打磨的極爲趁手的利器。

就如已經上弦的勁弩,田信把上弦的勁弩遞給姜維,姜維要做的事情並不多,只要能協調好內部各支軍隊的矛盾、順序,那麼姜維這邊就順暢了。

可朝政、軍權是複雜的,田信這裡鋪的越順……那姜維會遭遇各種看不見的阻力。平時沒什麼,就怕軍隊渡河參戰之後。

到那時,數萬大軍生死決於一念之間……友軍稍稍誤導,若是姜維誤判,就有可能帶着數萬大軍走向不歸路。

夏侯霸表現出來的擔憂,夏侯尚想了想,也只是搖搖頭不做點評。

若不是弘農投毒事件關係自己兒子,他也不會出山來找田信。得到一個承諾已經很不容易了,餘下的盡人事聽天命即可,多慮無用。

夏侯尚乘車離去,夏侯霸只能帶着滿腹憂慮伺機拜訪姜維,以方便把自己推薦給姜維。

那麼多的將軍、校尉會隸屬在姜維麾下,能協助姜維決策的副將、偏將的數量也就在三五人之間。與其到時候姜維在軍中考覈、選拔人選,還不如早早靠攏,方便姜維瞭解、掌握自己的信息。

早入爲主,結成牢固友誼,再進入姜維的指揮決策核心團隊也就順理成章了。

姜維這裡也隨着弘農投毒事件而突然忙碌起來,與魏國簽署暫時停戰協議後,雙方之間商業貿易的確日益頻繁。

北府已經把河北、魏人看作了盤中的雞鴨,自然沒必要採取其他刺激矛盾的做飯。

可魏國公卿權貴階層不一樣,巴不得北府採取一些過激的報復手段,好籍此孤立河北士民的思想,再逐步引導,使士民與北府全面敵對。

所以從大方面來說,魏人掌權者敢投毒,採用激化雙方底層軍民矛盾的手段;可北府沒必要用這種得不償失,也畫蛇添足的手段。

所以停戰協議後漸漸復興的貿易、各種官員、鄉黨、姻親之間的交流,也會隨着弘農投毒事件而遭到禁錮。

在胡濟配合下,姜維急匆匆完成關隴方面的邊市封閉工作,將所有設立在關津必經之處的官營邊市都進行封閉,並以安排府兵、漢僮雙重力量執行邊界封鎖後,姜維才返回長樂坡向田信述職。

幾天的時間裡,田信越發堅定全面剷除魏國公卿的決心。

不管知情,還是故作不知情,魏國公卿權貴已經踐踏了那道最危險的底線。

所以必須嚴懲,哪怕是無辜的,可已經沾染上了,是說不明白的,也不能給與他們辯解的機會。唯有用最蠻橫、兇殘的手段進行懲處,才能真正的以儆效尤,

這種事情越兇殘越好,造成的警告效果也就越好。

自己這裡幹了,以此作爲榜樣,會方便後人執行同樣殘酷的懲罰手段。

只要這種蠻橫、殘酷的懲處手段在百年之後還能保持威懾力……那就是一種成功。

田信想明白並堅定立場後,最後一步就是與丞相統一思想。

這個任務準備交給姜維,派姜維去雒都與丞相密議即可,籍此也可以讓丞相全面認識姜維。若是丞相願意收姜維做衣鉢傳人……田信也不反對。

以丞相的人格魅力、能力來說,留在丞相的位置上,協助皇帝總理國家政務就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最危險的是把丞相安排到國子監,比如去負責教育工作……龐宏、龐山民想要達成的學閥夢想,極有可能被丞相達成。

所以要堵住丞相插手教育、選士的路,把丞相侷限在政務。

今後滅魏時授權統兵,也只是統率步兵主力罷了,騎軍之類的野戰力量要早早清理,不能讓丞相掌握一支高機動的武裝力量。

用可以用,但軍隊、教育是兩條紅線,不能讓丞相觸碰。

選一個信任的人,去傳承丞相的衣鉢,則屬於一種可以接受的條件。

丞相眼界是很高的,如楊儀、蔣琬之流,他們在丞相眼裡更多的是助手身份,而不是可以傳承衣鉢、託付家族的弟子。

而馬謖也不適合,照顧馬謖,更多的是彌補對馬良的虧欠,是一種兄弟手足之間的感情,也不是弟子、學生。

就這樣在田信有目的的推動下,姜維、胡濟在夏曆十月中旬時抵達雒陽。

相府偏廳,諸葛亮細細審閱姜維傳遞的田信私信,諸葛亮反覆翻閱只覺得很棘手。

首先在信中,田信懷疑弘農投毒事件不僅僅是意外,或敵國境外勢力所爲。

並推測其中或許有國內人員提供協助,這種一邊對新朝持支持態度,背地裡又換一張臉的搞無底線破壞的人,則十分的可惡。

可田信不準備擴大清洗力度,也不想破壞當下來之不易的和睦局面,所以準備延期代漢。

其次田信在信中表達了對魏國公卿、權貴的嚴重譴責,希望丞相這裡予以配合,對魏國權貴、公卿進行嚴懲。

顯然是不留活路了。

暫緩代漢,讓諸葛亮道德、私心方面好受很多……可問題也很明確,早一日完成新舊交替,那先帝舊臣就能集體洗白一次,過去種種就能揭過,大家一起過新生活。

可現在延遲三年代漢,那所有的先帝舊臣的身份自然是固定的,是先帝舊臣,而非新朝元從……自然地,這三年裡朝廷若跟關隴方面發生衝突,自然會遭到毫不留情的鎮壓。

今後的三年時間裡,爲保證先帝舊臣們能平安度過,丞相舉政壓力暴增。

很多事情就得他親力親爲,免得一時鬆懈,讓各處官吏引來殺身之禍。

田信不急着代漢,最累的反而是丞相和朝廷百官。

姜維簡單拜訪諸葛亮後,尚書檯方面跟進,一同前來諮詢諸葛亮。

蔣琬來的最早,與諸葛亮在花園散步,多少有些好奇:“丞相,姜伯約何等人也,竟能使陳公一度託付基業。”

諸葛亮左手搖動烏羽扇,右手輕輕撫須,回憶思索姜維給他的印象,沉吟回答:“彼涼州上士也,以如今北府英才之盛,無出其右者。”

論經學底蘊,姜維自然是不合格的……其實諸葛亮自己也不合格。

諸葛家族的家學傳統就是博覽羣書、自學成才……所以讀書只求大略的諸葛亮對弟子、門人的要求有些高。

看不上普通的俗人,也看不上正統的經學門人,想找的是那種精通權變的同時,還能很有原則且固執的人。

固執與權變,是兩種對立的性格。

可實際上一個是本性原則,一個是待人接物的處事風格。

顯然,冥冥之中還是有那麼點緣分的,諸葛亮怎麼看,都覺得姜維很是順眼。

他對姜維的評價令蔣琬多少有些不甘心,皺着眉頭:“丞相,就恐言過其實,貽誤大事。”

“公琰,如今世間還能有什麼事情能稱之爲大事?”

諸葛亮反問,笑容自若感慨說:“敵國風中殘燭,揮袖可滅。我所慮者,朝堂內爭也。”

內爭,這個話題讓蔣琬陷入長久的沉默。

肯定會有內爭,現在雒陽公卿百官的一切就攥在北府兵的手裡,所以在新舊交替之際,還有滅魏戰役面前彼此都很有默契,不再搞事情。

若魏國若滅,那再遲鈍的官員也會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投降的魏國官吏會有機會進入朝堂,併成爲一股新的力量。

可如果把魏國這批罪惡滔天的公卿、權貴盡數圍殲,那麼就能避免十年內的黨爭。

田信已經提出瞭解決辦法,現在丞相府要做的事情反而就簡單了,第一是延緩宮室重修工作,第二是配合姜維,保證姜維所部能順利推進,並在今後的戰事中,讓姜維斬草除根。

爲避免朝政黨爭,也爲了警告後世……諸葛亮同意了田信的提議。

蔣琬之後,黃權也來諮詢姜維的來意。

姜維是田信預選的妹婿,可以說是田信目前的影子,掌握着關隴地區最大的機動力量,在田氏、北府舊將、天水豪強支持下,姜維完全可以代替田信撐起一片天。

所以陳國郎中令姜維是個十分重要的人,哪怕晉升的速度、渠道有些快的不可思議,可姜維就是根基牢固。

踩在田信刻意拓實的地基上,姜維可以隨時作爲北府應急的替身……就如漢初高祖皇帝封壇拜將一樣,當時選韓信,就有確立軍事繼承人的意味。

韓信、劉封都是類似的存在,現在的姜維也是這種存在。

在姜維被田信處理、搬走之前,姜維就是田信的影子,意志的貫徹者。

姜維來雒都見丞相,幾乎可以理解爲田信的耳朵、眼睛、嘴巴來見丞相。

同時姜維來過了,那很多事情就應該有了完整的交待,不需要公文反覆交流,以確認某些事情。

所以現在姜維代表的田信,已經與丞相達成了實際的約定。

到底是什麼內容……現在雒陽朝廷的中高層重臣們自然很感興趣。

沒人敢大意,甚至這類信息會關係自己的前程、生命。

畢竟弘農發生那麼駭人聽聞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淪爲被栽贓的可憐人。

誰都不想在倒在黎明前夕。

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九十五章 借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七章 夷營督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四十八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