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

bookmark

夏曆十一年六月,河東種植的冬麥大熟,播種兩鬥,畝產平均在一石七鬥。

連續三年休養,河東魏軍已然府庫充盈,各處軍屯、民屯據點前後相連,平均三五里一座,雞犬之聲相聞,宛若清平盛世。

而大將軍曹真越發覺得緊迫,真正算來大魏也就休養了三年整,而對面卻是休養了四年。

決戰不在今年,就在明年。

休養的時間若再長几年,軍中銳士將會墮落,呈現青黃不接之勢。

所以對方不會給機會,哪怕沒有滅魏的決心,也會發動戰爭以砥礪軍中吏士。

只要守住這一輪試探性、或決戰的進攻,大魏軍隊的士氣、作戰經驗都會得到極大的增益。

可就擔心司馬懿說服陳羣,主動打破虛假的和平向中原進擊。

主動撕毀來之不易的停戰協議,會引發魏國士民的牴觸情緒,這不利於國戰。

帶着憂慮,曹真巡視各處並檢驗倉儲……也只能做到這一步,反正自己不敢主動、提前動員軍隊進行大規模集訓。

任何軍隊的集訓,都是對國力的一種消耗。

因此魏軍只保留正常的夏秋兩季都試,這一點與北府類似,只維持營一級的集結、訓練;不搞大操。

對北府來說,三年休養最大成果就三個,首要是完成了治下州郡的人口統計,其次是鑄造的大夏通寶暢行於世,已然警惕國初發行的新幣,使大夏二字瀰漫官、民日常生活中。

最後一件事情是長安新城修築完成,號稱千戶一坊,如今有官吏、府兵、衛士、民四類街坊共六十四坊,官署所在的八角大樓六個坊,北邊宮殿羣也佔據十二坊的面積,而南邊臨近昆明池也開始規劃宮殿羣,規模將與北邊相等。

新的長安城,從結構、佈局上來說,可以說是盜賊的墳墓。

而經過人口統計,北府治下已有涼、夏、司、嘉、益、江、荊、湘、廣、交、閩、贛、揚、徐、青、兗、豫共十七州,以及一個南中都督區。

共有漢夷吏民、奴僕共七百六十萬戶,男女丁口一千三百餘萬,算上老弱總人口一千八百餘萬。

而河北、山西、幽雲六鎮加起來的人口總數接近七百萬。

看似雙方人力三比一,可黃河眼線雙方的人口比例始終大概而二比三,魏軍是三。

三年休緩,魏國從上到下都恢復了自信心……起碼身爲防守方,先天佔據優勢。

對於北府來說三年休養也佔據了優勢……雖說長江沿線的人力很難投入河北的戰爭,但每年向北輸運一些糧秣物資,這三年持續輸送,在前線攢夠了作戰用的輜重。

賬面一千八百萬的人口有點虛,一個南中就有二百萬以上的人口,人口又以傳統的荊益地區最爲稠密,還多是孩童。

魏國投入戰爭的國力明顯更雄厚,可戰爭主動權在北府手裡,到底怎麼打,是北府說了算。

現在就擔心一件事情。

長安,完工五分之一的八角大樓的正南純陽樓的三樓大廳裡,田信旁聽會議。

八角大樓修築在長安正中的大廣場中間,是未來的政務中心,整體如一個巨大的正八邊形的土樓。總共佔地六坊之地。

整體高有三層,高近十五米,以石材、磚瓦、石灰三合土爲主要建築用料。

木料充作地板、樓梯、屋頂之用,降低火災延燒的可能性。

並採用各色玻璃填充、裝飾的大型窗戶,故廳內視線明亮……多少有一點田信感到親切的現代氣息。

如果可以的話,田信還想再休養一年……蒸汽輪船已能建造出廠,依舊是木料運輸船,以蒸汽機提供動力,徹底解決了長江下游物資運輸的巨大勞力消耗。

再等一年,前線就能囤積更多的輜重……到那時候,通過圍城的笨辦法也能達成戰爭目標。

蒸汽輪船已經出現,蒸汽錘鍛機與水力錘鍛機聯合工作下,粗糙的鋼質板甲製造成本正不斷下降,效率也與日俱增。

越是等候,己方軍隊的戰備優勢就越大。

可就怕魏軍不會束手待斃,以司馬懿的性格,極有可能會爭搶先手優勢,發動一場襲擊戰。

若是一着不慎,讓司馬懿帶着敢死部隊攪亂關東,那戰局失利事小,導致魏軍全線士氣大振的話……就真的麻煩了。

到那時候想要滅魏,就要打一場場的攻堅戰。

軍隊攻堅傷亡大了,雙方軍民仇恨越積越多,那反抗情緒就越強烈,另一方報復情緒自然高漲,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在這個循環開啓之前,最好預防、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要做各種應對,避免最壞的事情發生。

這幾年的發展,司馬懿造成最大的破壞就是整頓了河北,掐斷了各種貿易走私渠道,也斬斷了消息傳遞的渠道。

魏國全面執行閉關鎖國政策,敵我消息無法通過商隊流傳,就連蜀錦也開始擠壓着、滯銷。

魏國這三年的休養狀況,也很難獲得切實可信的資料。

就在田信及北府核心商議之際,雒陽的諸葛亮已然收到河北異常軍事調動的警訊。

司馬懿的基本盤是幽雲六鎮,調兵方式與河北整編的鎮戍兵不同,可以直接在漢軍偵查範圍之外完成動員,然後分隊向南行軍,再集結匯合。

雙方在前線沿途都建設有糧倉,如同兵站,所以司馬懿若突然動員幽雲六鎮兵向南黃河南岸發動突擊戰……終究有成功的機會。

黃河沿線那麼長,關東改編來的府兵又是步兵爲主……配備再多的騎兵,也不可能比司馬懿麾下的魏騎多。

而防守軍力又不能平均分攤,所以司馬懿挑選薄弱地點強行突破,然後以抄掠的方式獲取補給,並破壞關東四州的生產基礎。

魏國境內異常調動傳來,有些拿不準這是司馬懿要主動突擊黃河南岸,還是故佈疑陣,要刺激漢軍主動進擊?

整個北伐的中路軍、東路軍,以及偏路的北洋水師的開戰權就握在諸葛亮手裡。

一旦他從雒陽發出指令,那整個籌備三年半的戰爭機器就會隆隆運轉,整個黃河、長江流域就會分批次動員,加速向北方運輸人力、物力。

爭取一戰定天下,再不濟也要拖死、拖廢魏國,爲下一輪滅國戰爭奠定基礎。

作戰底線就是避免打成拉鋸戰,拉鋸戰會激發、積累雙方的仇恨。

故諸葛亮最先召集姜維,想看看姜維的看法,到底要不要直接動手。

三年時間,姜維已經是大漢光祿勳、齊侯、陳公信的妹婿。

三年前的姜維迫切求戰,企圖做戰爭中證明自己。

現在的姜維更爲沉靜,思索一番:“葛師,學生以爲自衛公薨逝以來,宋公日益體弱。今北方有變,雖行跡不明,我不妨以力破之,使宋公得以魂歸故里。”

誰也不知道關羽的身體還能不能再撐一年,有關羽協助進攻河東,能減少阻力。

戰爭初期削減一點守軍的阻力,那對後續戰事的影響是很大的,破竹之勢就取決於第一擊是否能暢快的破敵。

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五百章 預估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九十四章 議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