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招攬

閻行能夠理解的總體意思就是,政治清明而恤民,百姓安閒而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生產,政治混亂而擾民,百姓困擾就不可能安心致力於生產。

“所以日力乃民之本、國之基。故爲政者當務省役爲民愛日,敬授民時,不可煩民。”

聽完中年儒士對愛日的解釋和闡述之後,閻行點點頭。在愛日這一件事上,根據對方的思路,他也有了一些想法,官府徵發的徭役就如同國家的計劃經濟一樣,實用性和效果都非常明顯,春秋時的芍陂、秦朝時的馳道到了當世還能夠造福時人,但這東西也是一把雙刃劍,吳通邗溝而夫差以亡,秦修長城而民怨沸騰。不愛惜民力的君主,通過強徵徭役來大興土木,就是在把小農之家逼上了絕路,將自己國家的根基硬生生地掘斷。

中年儒士看到閻行似有所悟,也就放慢了語速講述富民之道。他承接王符的本末之說,不沿襲以往重農抑商的傳統觀點,而把農、工、商都視爲治生之正道,強調以農桑、致用、通貨爲本,以遊業、巧飾、鬻奇爲末;並斷言守本離末則民富,否則相反。

閻行聽中年儒士說到富民就必須要把“重農抑商”改成“重本抑末”時,眼睛不由一亮。

身爲來自後世的一員,他當然知道這種觀點是多難能可貴的。把“本”一分爲二,以農爲本,以遊爲末;把“工”也一分爲二,致用爲本,巧飾爲末;把“商”也一分爲二,通貨爲本,鬻奇爲末。這樣就把一對一變爲三對三,支持的面擴大了,打擊的面縮小了。這樣一種觀點,假如形成政策,那麼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是帶有策略性的。

王符一個書生,一個“潛夫”,假如不是對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有着深刻的觀察和深沉的思考的話,是不會想出這些“大道”來的。同樣的,這個中年儒士若非大才之人,又怎麼能夠理解和接受這些觀點,對自己侃侃而談呢。

閻行心中對中年儒士有了一個新的定位,他壓住心中的激動,繼續聽對方闡述這《潛夫論》中的救世治國之道。

兩人雖然都不主動透露底細,但中年儒士也不藏私,又繼續跟閻行講述要如何採取考功、明選等辦法,來改革吏治,要如何明操法術、身握權秉來使得臣下尊君重令。屢到啓發的閻行也大膽試言,和對方談論當下邊境的兵事情況。兩人一長一少,從法家的帝王霸道法術講到儒家的敬天愛民的仁義,從當下盛行的浮華奢侈、厚葬迷信之風談到了正學重道,教化百姓的方法,從分析雍涼地利要害談到了如何救邊實邊的策略······

···

這一番長談直說到天色將明,蠟燭燃盡,雙方纔稍稍止住了話頭,中年儒士經過這一次的徹夜長談也對閻行有了新的評價。

這個英氣逼人的年輕人,雖然不擅經書,但也頗爲博知,所說的言論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有一些新觀點甚至乎還要比自稱“潛夫”的王節信更加出衆脫俗。

中年儒士一夜未眠,依舊神采奕奕,他看着坐在對面席上的年輕人,暗暗感慨到這涼州不愧是人傑地靈的要害之地,邊鄙之間亦多龍蛇。他看了看窗外還未放明的天空,縱聲大笑道:

“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也!”

閻行心中還想着要招攬對方,共同大事,聽到中年儒士大笑,閻行連忙接着說道:

“先生高才,今夜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只恨行不能早遇到先生,侍奉門下,俯首受教,一解聞道不得之渴!”

中年儒士笑着搖搖頭說道:

“我聞‘傾蓋如故,白首如新’,今日與君子相識,亦不爲晚!”

閻行看到對方感情真摯,不似作僞,感覺火候也差不多了,他下定決心,當下就起身離席,長拜說道:

“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豈能縱情山水,無顧山外的攘攘亂世,行雖駑鈍,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故懇請先生出山相助,行願以師禮相待,朝夕聞教,以濟時難!”

中年儒士看着恭恭敬敬的閻行,臉上波瀾不驚,彷彿閻行在說一件與他無關的事,他沉默了一會纔開聲問道:

“君由涼州來,亦歸涼州去,志猶未已,將欲何爲?”

聽到對方沒有直言拒絕自己,閻行心中一喜,感覺對招攬這個中年儒士有了幾分把握。聽到對方的詢問,閻行連忙開聲說道:

“實不相瞞,涼州聯軍近日已爲漢將皇甫嵩所破,行士衆離散,方纔流落此處。當下涼州紛擾,郡縣割據,正是英雄用武之時,若我能得先生襄助,重回涼州,自當歸家重整部曲兵馬,以圖再起!”

聽完閻行的豪言壯志,中年儒士不置褒貶,他又出聲問道:

“君以爲自比邊章、韓遂之流如何?”

對方如此問話,是認爲自己沒有實力可以角逐涼州之主嗎?

閻行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對方若是看不起自己現在的實力,那就算他對自己不反感,想要招攬也難上加難了,可是自己現下的實力和韓遂相比自然是遠遠不及,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自己就更不可能睜眼說瞎話了,而且對方也不是傻子,會傻乎乎地被自己三言兩語所矇騙。

閻行想清楚這些厲害關係,選擇實話實說,坦誠相對,他再拜說道:

“力雖不及,志實過之!”

64、諫言24、彼之得志我之憂(下)52、奇貨可居67、駕崩27、母子29、忠能勤事王長史20、盡取士衆聚人心66、兵臨城下夙夜驚12、盡洗污濁清吏治26、鬼神之爭51、旱極而蝗蔽空日36、韓子盧逐東郭逡26、舐犢3、點兵(求訂閱)35、虎嘯返山雍涼驚(8)56、奸人竊發46、逃亡413、脫繮40、敗軍殺將56、奸人竊發18、山不動兮人謀動72、西進20、涼地又有豪傑生46、虎嘯返山雍涼驚(完)51、取亂侮亡54、垂釣46、駔儈56、袁本初上書自陳31、折衝樽俎董公仁(上)4、爲政伊始業之基(4)67、學圃53、楊奉77、獨斷54、垂釣54、分崩離析64、戾氣14、選鋒85、 鑿臺之圍(上)36、降服47、潁川多奇士15、潛行85、父與子178、空城44、賈文和92、天子之氣66、書信6、廉鮑之鑑簡在心55、浮屠何所用29、圍困89、 雒陽見聞862.繼業者64、舟師亦無挽瀾力(1)24、糧倉11、行軍111、運去英雄不自由(7)91、無題53、鳳雛臥龍54、貪婪暴戾豺狼性16、聲東擊西兵家計(7)42、出奔8、自託無爲非士情52、攻心爲上攻城下35、牛輔3103、運去英雄不自由(9)82、正與奇268、赴雒 (推薦一本涼州辭的小說)32、故事145、據險築砦阻敵進3、仕宦顯達人常情(3)28、虎嘯返山雍涼驚(1)67.青州89、 雒陽見聞866、兵臨城下夙夜驚17、聲東擊西兵家計(8)79、者36、韓子盧逐東郭逡92、雒陽見聞1137、少府12、天子一見三嘆息(中)37、虎嘯返山雍涼驚(10)76、暴戾恣睢其勢斃(下)40、回涼67、駕崩35、虎嘯返山雍涼驚(8)80、皆48、鹿鳴呦呦宴賓客95、招撫分化關於本書的一些問題(小新答書友問)32、南北使者20、骨抉37、一紙書信十萬兵40、敗軍殺將47、蕭牆84、行79、似有故人來237、獵獵旌旗大軍臨 357、白波內訌214、天子一見三嘆息(完)22、籌劃克勝益涼敵36、虎嘯返山雍涼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