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皇帝該做什麼(續)

bookmark

李銘沒想到衆人計議了半天,卻被父親輕飄飄一句話推回到了自己頭上,心裡暗叫厲害。李慕賢恐長兄爲難,忙道:“請皇兄點撥一二。”李慕賢卻也不慌,清清嗓子答道:“點撥不敢當,與三弟共勉。兒以爲,正是天下是一家的,才更當要珍惜,更要費心。爲官一任不過三五年,善始善終容易,治一國幾十年,萬萬年,想要善始善終,絕非易事。恰如這身體是自己的,自己不愛護,又指望誰來愛護。養生之道,貴在清心寡慾,懂得節制,方能保得長遠。縱情歡愉,得一時之樂,卻透支未來,損傷根本,終究得不償失。故而約束自己,不越規矩,不是便宜了別人,而是成全了自己。”

李茂道:“老三可聽明白了?”

李慕賢道:“受教了。”

李茂道:“我給你們定規矩,用規矩管着你們不要胡作非爲,不是要害你們,而是要讓你們懂得節制。權力最能腐蝕人心,懂得遠離它,方能保的周全。”

李長樂稚聲稚氣道:“父皇說做人做事要懂得節制,這個兒臣明白,可父皇爲何要削減後宮嬪妃,子孫多些不好嗎,子孫多才興旺才熱鬧啊。”

衆人聞言俱是偷偷發笑,李茂笑罵道:“小兔崽子,你都想什麼呢,你才幾歲,你這話是誰要你說的?”

李長樂擺擺手說:“不是我娘讓我說的。”

衆人大笑,李茂登基後冊封蘇卿爲皇后,封齊氏(齊嫣)爲貴妃,芩氏(芩娘)爲惠妃、甄氏(小茹)爲麗妃,蘭氏(蘭兒)爲華妃。封朱氏(朱婉兒)爲淑儀,田氏(田萁)爲賢儀,蘇氏(蘇櫻)爲婉儀,薛氏(薛丁丁)爲芳儀。

定“一後、四妃、四芳儀”爲後宮制度,立鐵牌,昭示子孫不得變更。除此之外,又規定親王一妻兩妾,郡王一妻一妾,永爲定製,不許後世子孫隨意更改。

李茂執意如此,衆人不敢不從,但反對的聲音一直都存在着,朝臣抱怨皇帝宮妃太少,斷了他們女兒的上升之路,後宮的嬪妃們雖不抱怨,卻也擔心子嗣過少,將來危及皇家的綿延承續。

自然李長樂年紀還小,他的這些話多半是他母親朱淑儀教的。

李茂哼道:“一妻兩妾,一妻一妾,一個男子有兩三個女人服侍,你們還不知足,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待你們年長一些,都出宮到外面去看看,瞭解一下民生艱辛,就知道自己是幸,還是大不幸了。爾輩若非我的兒子,能否娶的上妻,養得起妾都不一定呢。”

衆人見李茂發怒,顫慄不敢言。

李遵道:“父皇嚴重了,孩兒們縱然不消,也斷不至於娶不上妻,養不起自己心愛的女人。”李茂道:“這意思,是我說錯了。”李遵道:“君王無錯。”

李茂作色丟了茶碗,陰下臉來。諸子多顫慄變色,只有李銘、李遵二人尚能自持。

守在殿外的殿中監少監蔡文才見事情要弄僵,連忙入內稟報有緊急軍報需要處置,李茂這才離開,總算化解了這一場尷尬。

回宮途中,見李茂依舊悶悶不樂,蔡文才勸道:“記得陛下曾說過,課堂之上,學術討論,言者無罪。諸王年幼,理解有偏差也是有的,陛下不勞爲此生悶氣。”

李茂道:“你懂什麼,十來歲的毛孩子懂得什麼婚姻大事,這必是有人在背後唆使他。古天子有九夫人,我這九夫人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是沒辦法的,所以定了這個數,永爲定製,不得超越。九個人還有什麼不夠的,人的精力有多少,都花在女人身上了,就是亡國之君,若不花在女人身上,又弄那麼多人放在宮裡作甚?皇帝煩死,臣民餓殺,這是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嗎?”

蔡文才道:“陛下一片聖心,爲的是千秋萬代打算。只是積習太深,旁人還一時轉不過彎來,尚須慢慢消化。”

李茂道:“你消化了沒有,我聽說你除了靜秋,還有六個妾侍。”

蔡文才之妻陳靜秋是河東世家女子,溫婉賢淑,李茂見過,對其印象很好,向來是直呼其名。蔡文才大驚,連忙辯解道:“我那六個也是,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

李茂笑起來,問道:“你緊張什麼,朕只是隨口問問。你說的不錯,積習太深,只能慢慢來,彎子轉的太快,容易翻車,所以朕只定後宮和諸子的家眷,士大夫的事留給士大夫自己去悟,上行下效,相信他們總有明白的那一天。”

說話時已經回到了太極宮,燕仿唐制,也設三省六部,但不同是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合併組成政事堂,輔助皇帝直管六部九卿及天下道州縣。

政事堂設在太極宮內,佔用原中書省、門下省的房舍。官員只用三分之一弱,其餘三分之二強,只爲虛銜帶職,並不進省管事。

三省長官、副長官皆爲宰相,但只有帶平章事銜才能入堂理政,前唐開元年間以後,宰相常用卑官充任,五品御史中丞、四品侍郎帶平章事銜即可入相。這樣做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選用人才,也可削弱宰相權威,方便皇帝駕馭。

新朝沿用舊制,規定六部長官、副長官、九卿、御史中丞、地方道的首長(此觀察使爲職官,正三品)和州刺史皆可以拜相,拜相時品階低於三品的,升爲三品。宰相地位的提升並不意味着手中權勢加重,政事堂輔理天下,要點在一個“輔”字上,政事堂只有對事務的建議權,所有事務的最後定奪只在皇帝一人之手。

自然,鑑於天下事多,皇帝不可能事事都去深入琢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在政事堂所做建議上硃批畫可。政事堂的權勢之重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皇帝的所有詔令必須得到政事堂的副署方爲有效。政事堂不願副署的詔令,即爲無效詔令,承受方可以拒絕執行。

鑑於政事堂權勢如此之大,皇帝不可能不予以防範,主要措施,第一政事堂由多名宰相組成,各宰相地位一律平等,各管一攤,互不統屬,按季節輪流擔任召集人,協調步驟。四人很難一條心,抱團對抗皇帝的危險大大降低。此外宰相人選由皇帝酌定,三年一輪換,到期解職,不得連任。

政事堂無權指揮軍隊,兵部主管軍備、軍糧、軍官、兵員及國防規劃,卻無權指揮軍隊,設參謀廳爲最高軍令機關,設護軍院爲最高軍紀糾察機關,設軍法司獨立承擔軍事審判,設五軍兵馬使府獨立負責軍兵種的建設,設高等講武堂爲最高軍事學校,培養高級軍事人才。以上廳、院、司、府、堂直接對皇帝負責,政事堂無權置喙。

十二軍負責練兵,但既無調兵權,糧草軍械也受制於人。

政軍分離,互相牽制,杜絕相權、將權太甚威脅到皇帝。

第496章 轟上了天第708章 傷第610章 誰泄露了我的行蹤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700章 不見頭尾的龍第219章 惹不起我走第190章 久別勝新婚第94章 月光下的罪惡(續)第621章 屠狗計劃第645章 煽風點火第209章 跑路是門技術活第251章 構陷第22章 捉金使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508章 幽州之變第290章 入彀第339章 我很自豪第28章 一報還一報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592章 內政一團麻第378章 我的金印第111章 是鴻門宴也是慶功宴第355章 阿熱第460章 崛起的徵兆第229章 兄弟,我不如你第563章 聽我的沒錯第364章 天塌下來哥哥替你頂着第553章 長安的浪裡浪外第431章 你還是反了吧第213章 嚇哭你老婆第480章 有的我都給你第12章 都是噪聲惹的禍第446章 她腳癢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163章 表面真相(續)第110章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62章 與賊同行第452章 半道殺出個李全忠第384章 宜春院裡無大事第59章 破城首功第451章 跑路第33章 我要恭喜你第372章 砍頭第105章 刺血當墨第263章 說客第292章 追索真相(續)第537章 遼東的另一面第122章 薦將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240章 乾柴和火第335章 被困第122章 薦將第100章 玫瑰色的夢第407章 叫你得罪我第11章 人家的事你不要亂打聽第616章 扮豬吃虎?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個蒼蠅第625章 魏州江山(續)第503章 戰後重建要加快速度第632章 墜落的“太陽”第119章 你就別矯情了第556章 兩份見面禮第563章 聽我的沒錯第461章 萬事開頭難第563章 聽我的沒錯第159章 不要太尷尬第523章 我很滿意第693章 進取的腳步不能停第377章 識大體,顧大局第201章 講武堂趣事第438章 長遠和眼前第251章 構陷第141章 誰是黃雀誰是蟬?第567章 罵你別生氣第663章 代理人起於江南之地第462章 新的一天第580章 算計第434 種植猜疑和仇恨第74章 錢多好燙手第208章 打死我也不說第228章 凰化龍第708章 傷第410章 戰西川第685章 驚破美夢第412章 焦雀,焦雀第197章 你們別動,讓我來第551章 祝你馬到成功第514章 這卻是個謎第621章 屠狗計劃第45章 膿包不挑不破第252章 冰山一角第590章 火燒天使第610章 誰泄露了我的行蹤第126章 回來就好第693章 進取的腳步不能停第204章 二心第159章 不要太尷尬第640章 碾殺一隻大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