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

bookmark

李嗣業在家中等待了幾日,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從長安到安西四鎮,全長几千里地,自然有一番困苦。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出遠門,在沒有高鐵沒有喝油工具的唐代,這是一場從心理到身體都要做足準備的過程。

壽王府已經把青騅馬送了過來,雖然請專業的馬匹大夫接好了斷骨,李嗣業也無從知道他們是怎麼接的,但在一百天之內不能騎乘,走路是沒有問題。

所以除了馬鞍之外,所有的行李都是李嗣業自己負重,爲了積累出門經驗,他親自把張小敬請了過來,吃酒吃肉的同時,詢問他去往安西這一路上的注意事項,最主要的潛在的危險是哪些?

“你跟着安西都護的隊伍,危險通常是沒有的,但萬一是落了單,需要注意得可就多了,儘量走大道,不怕遭遇狼羣等野獸。武夫們遇到一兩頭狼是沒有問題的,但若三隻以上,你可能就要掛彩了,所以金瘡藥不可少。”

“從長安到敦煌這邊兒,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西出陽關之後,大漠上有馬匪和刀客。落單旅人若是不想一路上硬槓過去,就要多準備幾套錢財,藏在不同的地方,好用來應付這些人。不過你也不用考慮這些,安西都護來曜有親衛數百人,都護大旗所到之處,連突騎施等胡族都不敢擢其鋒芒。”

“如果遇到別的突發狀況呢?比如說我染上了病,或者說突發意外落單了。”李嗣業孜孜以求地問道。

張小敬詫異地看了李嗣業一眼:“那就需要另外一番準備了,你雖然離開東宮,但官身還在,最起碼也能做個旅率。唐軍自旅率往上,可自募親兵部曲,配細鱗甲,二等橫刀。這些東西都護自然會給你。”

“如果你擔心突發狀況的話,那就準備七天干糧,在西市上採購蹀躞七事,爲防萬一,再去西市隱市上購買一把勁弩,差不多就齊全了。“

“好。”李嗣業拍了拍褲腿,從地上站了起來,拉着張小敬的袖子說:“我們這就去。”

…………

兩人在西市上東遊西蕩,從隱市商人那裡買來一把唐軍制式弩、一把兩寸長的小刀、礪石、針簡、噦厥、契真、火石袋,還有些筆、紙、一些密封性很好的油脂布。

在磨坊買來一些麪粉,小米粉,米粉。還有裝鹽的青瓷瓶,還奢侈地買了些胡椒粉。

他們路過一家道家物品的專賣店,李嗣業好奇地進去看了看,桃木劍,銅錢劍從大到小都有,還有草人,黃紙,畫符,羅盤。

張小敬又摸不着頭腦了,跟在身後問道:“你怕在路上染上邪穢?都是練武之人……我以爲你不信這個。”

“我不是爲了辟邪。”

他隨手將牆上的一面羅盤拿了下來,銅盤上面刻滿了方位和卦符,這盤子太大,裝在身上太不方便。

“你拿這東西做什麼?出門還要辨風水方位嗎?”

李嗣業羞澀地捏了捏鼻尖,舉着羅盤問坐在蒲團上的身穿道袍的道士:“道長,我想要這上面的定盤針,行不行。”

“廢話,你摘了針,盤我賣誰去?”

片刻之後,李嗣業抱着羅盤走了出來,又在西市上的布鋪中買了幾尺最堅固的蜀錦和火麻布,對於他買這些東西的作用,張小敬一概不知。

兩人重新回到新昌坊,張小敬見李嗣業無事,便告辭離開。

李嗣業回到正堂中,鋪開紙張開始作畫,畫的是一種戰術揹包的形狀,由於沒有拉鎖,揹包的口他設計成穿繩子的束口,連續畫了五六張圖紙後,他招手把家中的一名老婢叫了過來。

“三娘,我聽說你以前在主家做過衣服,你手藝怎麼樣?”

“當然好啊,阿郎,不是我跟你吹,三娘從來沒見過比我手藝更好的人。”

“那就好,我要請你做這麼個東西,你看看,能做嗎?”

老婢把紙張拿在手上有些發懵,這東西挺新鮮,但大抵還是可以縫製的,但需要的手工很多。李嗣業耐心地給他講了幾遍,老婢把它當做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高興地拿着布料下去了。

“對了。”李嗣業探過頭來說:“火麻布和蜀錦用麪粉打上糨糊沾合在一起,然後用掙錢橫豎多縫製幾道。”

“好嘞,郎君你這是要用一輩子嗎,蜀錦和火麻布就夠結實了。”

趁着老婢縫製揹包,李嗣業跑到廚房去炒制炒麪,把三種麪粉放進鐵鍋中幹炒,加入鹽、胡椒粉、和些許羊油炒制,滿滿地炒了一大鍋之後,端出來晾乾。

他特意在鐵匠鋪打造了一個鐵製磨具,寬一寸,長兩寸半,把混了羊油的炒麪填進去,用鐵錠搗實了,倒出模來就是一塊塊壓縮餅乾。

這樣的壓縮餅乾他共準備了六十多塊,基本可以維持一個月的食用。他把這些自制餅乾用裁剪成小塊兒的油脂布包裹起來,以麻絲捆紮。

做完這些後,他把從西市上買來一快銅護身符,用礪石打磨成圓形。買來的羅盤拽下來定盤針,鑲嵌在銅片上,製作成了小型的指南針。

等到天黑時分,老婢已經縫製好了揹包,妥妥一個三級包的形狀,容量足夠大,就算路上殺了人舔了貨,也能夠裝下去。

他正在家中等待信息,日本人藤牧突然找上門來,這讓李嗣業大感意外,以爲他是特意來告別的,前天不是剛吃過餞行宴嗎。

“李郎,有件事情需要你同意,我已經疏通關係,離開東宮,也要到安西去。”

李嗣業吃驚不已,問道:“你一個日本人,就在長安呆着不好嗎,還非要跟着去安西?”

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