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

bookmark

來曜捋須微微一笑,點點頭面朝李嗣業,眼睛卻看着李亨沉吟道:“眼下安西軍中實缺一個蘿蔔一個坑,實在是不好安置……”

李亨表情一愣,伸手輕扶着額頭,假裝自己沒有聽到。

李嗣業依舊神情平和,腹中暗自默唸道:“後面肯定有但是。”

“但是嘛,李壯士是忠王殿下介紹的人,又人才難得,與其給你一個虛的昭武校尉,不如先做帶兵的旅率,我們安西軍中的旅是募兵,不同與朝廷中央的衛,旅率下轄當有二百餘人,李壯士,你看如何?”

李嗣業還能說什麼,這種事他本身就沒得選。

他主動單膝跪地,行軍中禮儀叉手說道:“屬下感謝都護厚愛,今後必將竭盡所能,爲大唐奮力效死。”

“好,”來曜捋須笑道:“那這事兒就這麼定了,本都護六天之後便要返回安西,本月二十二日辰時,你自到通化坊都亭驛門前等我,無需攜帶任何東西,空人前來便可。如果你家中有馬的話,也可以一併牽上,如果沒有,我也給你準備有馬匹。”

“多謝都護厚愛,屬下記得了。”

李嗣業想起田珍藤牧兩人,便主動對來曜說道:“來都護,屬下有兩名同伴,也願意跟隨都護到安西征戰立功,都護是否願意接納。”

“當然,本將軍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義士,你只管叫他們來,暫時跟隨着你,日後進入關西之後,他們便入你麾下。”

李嗣業聞言一喜,又叉手拜道:“屬下替他們謝謝都護!“

忠王李亨也很高興,立刻召喚僕從:“來人,給李旅率備桌酒席。”

李嗣業推辭一番,然後謝過忠王好意,跪坐在來曜都護下首,自有僕人搬來板足案和蒲團。他學着李亨的樣子端正跪坐,雙手置於膝蓋之上,看着李亨的表現,只要忠王端酒,他就端酒,忠王放下酒盞,他也放下。

來曜都護的坐姿要比忠王隨意一些,但僅僅是一些,不仔細觀察是看不出來的。老將軍久居胡地,更喜歡隨意些的胡坐,傳統禮節的跪坐實在是太不舒服,李嗣業小坐這麼一會兒,就已經雙腿痠困了。

忠王和來曜之間談論的,只是一些西域的風土人情,龜茲樂和康國舞蹈,如何婉轉動人,如何嫵媚多姿。真的難以想象,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內,確實就只是在談音樂和舞蹈,絲毫不涉及政治。

李嗣業由衷感到佩服,以李亨的這種謹慎程度,就是穿越給朱元璋當官,也絕對能夠活下來。

等到雙方之間確實沒有可談的,來曜才躬身叉手告別:“殿下,今日就不在此叨擾了,我告辭了。”

來曜既然要走,自己也沒必要留下來了,反正忠王也跟咱不熟,李嗣業正待叉手,李亨卻主動說:“李嗣業暫且留下,本王有話要與你說。”

李亨將來曜送出殿門,止步於臺階上,這是禮節,多走一步逾禮,少走一步失禮。剩下的路程由李嗣業主動與李輔國送來曜到王府外面。來都護的隨行人員從側門出,李嗣業也從側門去相送。

儘管壓根兒就不認識這些人,他還是抱拳一一施禮,來曜的親衛們微微抱拳回禮,禮多人不怪嘛。

他與李輔國返回王府,李亨已經來到偏殿中,很隨意地坐在地毯上,舞姬們在殿內轉圈舞動,樂師們依然低聲伴奏,絲毫不違和。

他伸手召喚李嗣業道:“李旅率,來請坐。”

李嗣業依舊是跪坐的姿勢,李亨卻擺了擺手說:“此處沒有外人,不必拘禮,坐的隨意一點兒。”

既然忠王發話了,李嗣業索性也一屁股坐在地上,虛心求問:“不知殿下,對臣有何吩咐。”

李亨含笑問道:“你那個做涼皮的法子,可否將步驟告知本王,我好着人抄錄下來,本王……也很喜歡這吃食。”

原來是這個,李嗣業欣然應允:“當知無不言。”

旁邊已有文書取出紙張,筆管蘸墨準備,李嗣業細細講述,文書奮筆疾書,有不懂之處耐心詢問。

抄錄完成後,李亨又囑咐了李嗣業幾句,才放他離去。

送他出門的已不是李輔國,而是一個普通的內侍,李嗣業返出王府大門,長鬆一口氣,然後離去。

……

李亨與李輔國盤膝坐在殿中,任由歌姬繚繞,兩人卻在談論太子。

“陛下如此忌諱這李嗣業,還專門託付你做中間人,把他從太子身邊弄到西域,我看太子這位置不穩了。”

“不一定。”李亨搖了搖頭說:“有張九齡張相公在朝中,他老人家恪守朝規,斷然是不會使太子易位的。”

“殿下應當有耳聞吧,今秋發生了兩樁事情,讓陛下對張九齡非常不喜,一是升張守珪任中書門下平章的事情,被張九齡否決。二是,陛下從長安前往東都的事情,張相公怕聖人鑾駕浩大,踩踏了百姓麥田禾苗,非要拖延至十月底才動身,雖然這兩樣事情,都遵循的張相公的意見,卻壞掉了陛下對他的信任。”

“張九齡這個中書令,做不長久,太子殿下沒有了張相公的庇護,怕也無法長久,我們日後,怕是必須和壽王搞好關係了。”

李亨卻搖了搖頭說道:“不行,不管是李瑛當太子,還是李瑁當太子,都跟我沒有關係。我們無需刻意去討好誰,只要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閒散親王,不要和他們之間的事端有任何瓜葛。”

他隨之又感嘆了一句:“太子前兩次能夠躲過惠妃娘娘等人的手段,全憑這個李嗣業在在前面運作,如今李嗣業被遣走西域,不知道太子還能堅持多久。”

李輔國把雙手塞進袖筒中,低下頭柔聲說道:“依奴婢所見,無論李嗣業在太子身邊與否,都改變不了太子的命運,他始終會敗在惠妃娘娘手裡,失掉太子之位。”

李亨擡頭思索,恍惚問道:“你是說,李嗣業纔不符實?無法助太子應對危局?”

“殿下,非也。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太子生性張揚不羈,優柔多變,他的好處是灑脫寬容,不輕易苛責下人,這對東宮衆官來說是好事情,誰攤上這樣寬厚的主家能不高興?但他耳根子軟,所以優柔,許多必須要做的事情,礙於情面卻做不出來。所以他只能用李嗣業的智,卻不能用他的慧。”

李亨仰頭問:“智與慧,這有區別嗎?”

李輔國抿嘴笑道:“殿下,這區別可大了,智只是小聰明,只能解決問題,獲一時之利。慧纔是大慧根,能得領悟列爲準繩,此生受用無窮。”

“靜忠,”

“奴婢在。”

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