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二年的初春,在京城百姓看來,着實是個多事之秋。先是朝庭的火藥作坊爆炸,一百餘名工匠喪生;接着那醉杏樓又起了大火,諾大的宅院幾成廢墟。好吧,這或許是天災,可最近街市之上、碼頭之邊,也不太平,禁軍、捕快先後在這些地方與一些不知什麼身份的人生廝殺,殃及的普通百姓也大有人在……
“宣和”——看上去一點也不“和”。
時間回到二月二十七這天。
臨近午時四刻,睿思殿內,等待緝拿魔教妖人消息的趙佶與一衆大臣仍未離去。
此前,被誘入宮中的趙德輔被神機營火槍擊斃的消息已經傳來,趙佶雖然恨恨地道聲“便宜了他!”,卻也怒氣漸消。之後,景明坊那邊衆教徒被殺或是被俘的消息也傳來,但其中有一條卻是逃掉了那“寶光如來”鄧元覺,並且未見那胡蝶兒的屍體。趙佶便又變得臉色不虞,衆大臣只好做低頭深思狀,無人敢去搭話。
君臣正沉默間,負責前去醉杏樓捉拿唐盼兮的虞侯終於帶來了消息:那妖女藉着同黨的掩護,逃掉了!
“啪!”又是聲脆響。這次被趙佶摔破的卻是一個筆硯。
大概是氣極,趙佶鐵青着臉,不怒反笑:“呵呵……堂堂禁軍精銳,連幾個妖人都拿不下,你們,你們給朕練的好兵啊!”
“臣等失職!”衆人依然只是低着頭認錯。
趙佶擡手指指他們,長嘆一口氣,道:“你們……你們……”
“臣等請罪!”衆人見狀,連忙整齊劃一地跪地喊道。
趙佶被弄得徹底沒了脾氣,他只好搖搖頭,道聲“都起來吧!”然後又像是自我安慰或是安慰衆人道:“還好有神機營,總算是有點收穫。哈!神機營,不錯!這功便記在楊卿頭上吧!”
本已起身的楊帆,趕緊又跪倒道:“臣慚愧!”
趙佶欣慰地一笑,道:“愛卿快平身,朕說得是事實。王卿,一會即刻讓門下傳旨,加封楊卿爲天章閣大學士,賜配金魚袋!”
“是!”王黼躬身答應,旋即又道:“楊大人之才,臣着實佩服,且不說進獻神器、伐夏立功,單是對付那些江湖賊寇的手段,其他大臣便望塵莫及。前年之時,楊大人妙計擒得宋江等人,安我大宋京東之地;今日剪除京中的魔教妖人,楊大人又立功。可是……”
王黼語氣一頓,待衆人都看向他時便道:“可是魔教的根基不在京城,而在南方的兩浙、福建之地。因此,僅僅斬殺京中幾人不足爲喜。而且,近日兩浙路提刑司奏報,魔教在睦州、翕州等地,扇動小股的刁民,上山爲匪,反叛朝庭。對於這等流寇,當地官兵還真是辦法不多。不過,臣恐若是這樣放任下去,必釀大禍。因此,臣舉薦楊大人,領欽差職,南下督促、指揮當地官兵,一舉平定叛亂、根除魔教!”
衆人聽着此話均感在理,趙佶也禁不住點了點頭,唯有楊帆在心裡暗暗叫苦。
方臘起義不同於宋江聚義。前年之時,宋江等人傾巢出動攻打曾頭市,尚不過千人,這顯然符合後世歷史上張叔夜以二千廂兵降服宋江的說法。然而,在楊帆的印象中,後世史書記載:方臘起義,參與之衆達百萬餘人,方臘兩個月內便佔領大宋東南諸州,甚至還在重鎮杭州建國稱帝,直到童貫親率十五萬西軍精銳南下,纔將起義平定下去。
這等規模,你讓我前去指揮當地官兵剿滅,開什麼玩笑?
“哼!想把這個鍋甩給我,你奶奶個白麪狸子終於出招了!”楊帆心道。
自從軍器監火藥作坊爆炸,不顧王黼面子,堅決要求嚴懲其管家以來,楊帆每日裡均做好了應對王黼打擊報復的準備,然而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卻沒有遇到什麼御史彈劾、構陷攻擊之類的事情。原來王黼這廝是在等這個機會,要將平叛不力或是激起民變的黑鍋壓給自己。
楊帆心思急轉,想着應對之策……
“臣附議!”那張邦昌也起鬨道,而其他人雖不置可否,但看神情,顯然也都認爲楊帆乃是最合適的人選——誰叫你那麼幹淨利落的收拾了梁山團伙來呢?
見無人反對,趙佶哈哈笑道:“如此,便再辛苦楊卿一趟,此次功成之後,朕再賜愛卿龍圖閣大學士銜、封千戶、賞金萬兩!”
衆人一聽,均投來豔羨的目光。
楊帆正在苦苦思索之際,趙佶一句“龍圖閣大學士”之語突然闖入腦海,他靈感乍現,計上心來。
“臣謝過陛下。”楊帆回道,“不過,若是讓臣南下剿滅魔教,臣也有兩個條件。”
“噢?”趙佶納悶,一衆大臣也狐疑地望向楊帆。
楊帆躬身向趙佶一揖,繼續道:“魔教之患,不在他們區區多少妖人,而在於他們會鼓動百姓、釀成民變。臣聞東南之地的百姓,這幾年受花石綱拖累,破產亡家者甚衆,便是勉強支撐者,亦對這花石綱頗有怨言;而更關鍵的是,某些官員利用花石綱之名,私自大斂其財,以至百姓怨聲載道。這便是魔教在那邊生存展的土壤。因此,若想從根本上剪除魔教勢力,臣認爲先應罷除花石綱,安撫百姓。其次便是嚴懲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收復民心。最後纔是武力剿滅魔教。”
趙佶、衆臣不禁皺起眉頭。
“因此,陛下若是讓臣南下剿滅魔教,臣一請陛下罷除花石綱;二請皇上賜臣三座鍘刀,嚴懲那些不法官員。這三座鍘刀,一曰龍頭鍘,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二曰虎頭鍘,可鍘貪官污吏、禍國奸臣;三曰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鍘刀所至,如陛下親臨,天威蕩蕩,惡者伏誅。”
包拯,包龍圖!
趙佶言道要賜楊帆“龍圖閣大學士”之時,楊帆突然想起了包黑子。若想阻止方臘起義,那東南之地,要有一個像包拯那樣的青天爲朝庭挽回民心才行。
當然,楊帆來到大宋之後,也對包拯有過打聽,結果卻是這包拯遠沒有後世那般出名與神奇,更沒有剛纔楊帆所說的“三座鍘刀”,什麼“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等等也都是後世的小說家言,或者說,只是後來廣大人民羣衆的一些願望罷了。
不過,既然廣大人民羣衆希望有個包青天般的人物,而楊帆又爲他們實現了這個願望,民心豈有不回之理?
可是……
聽完楊帆的這兩個條件,衆臣竟是驚得面面相覷,一時說不出話來。
“哈哈哈哈……”率先聲的還是趙佶,“楊卿這三座鍘刀的想法,實在是……新奇……哈哈哈……”他大概覺得楊帆所提,有點匪夷所思,斟酌了半晌,方纔給出一個“新奇”的評價。
或許在他看來,楊帆的這個要求,只是好玩而已。
“臣啓陛下!楊大人此議萬萬不可!”見趙佶笑嘻嘻地沒有否定楊帆的提議,王黼趕緊道,“對於花石綱是否需要罷除,臣已論證過很多次,今日便不再贅言。至於在置辦花石綱的過程中,出現的個別貪官污吏,的確需要懲治。然而,自古以來便‘刑不上大夫’,我朝更是立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太祖亦許下“不殺士大夫”之誓約。楊大人這‘三鍘’之議,實乃動搖國本之舉,陛下萬萬不可同意。哼!楊大人,你向陛下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要求,是何用意?”
楊帆對自己的要求本就不抱希望,之所以提出,就是讓衆人反對,從而打消讓自己南下剿滅魔教的念頭。見王黼如此說法,便道:“治沉痾需下猛藥,陛下若不能同意臣的要求,臣實在沒有別的辦法根除魔教。若是一味武力強取,臣擔心會激起大規模的民變,讓局勢變得不可收拾。”
“我看楊大人是畏敵怯戰,故而拋出這荒唐的要求來推諉陛下的聖命。”王黼立刻反駁道,朝着楊帆說完此話,他又轉身向趙佶道:“臣彈劾楊帆楊大人,危言聳聽、妄語亂政,請陛下治他一個欺君之罪。”
楊帆心裡暗暗地罵道:你個白麪狸子!他孃的俗語說得真對,果真是小白臉子,沒好心眼子!
心裡罵歸罵,楊帆聽他彈劾自己,還是忙向趙佶澄清道:“臣決無此意,還請陛下明鑑!”
趙佶看看王黼,看看楊帆,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便向衆人詢問道:“衆位愛卿有何看法?”
此時童貫起身,擺出了一副專家的姿勢道:“臣以爲楊大人所提要求的確過於荒唐,不過也不失爲一種根除魔教的方法,故而楊大人也無罪可言。其實行軍打仗之事,需要細細謀劃之後,方能成竹在胸,所以臣建議,讓楊大人回去之後,謀劃一番,再做決定不遲。”
“臣也同意童樞密的看法。”高俅接着應和道,其他幾人亦點頭稱是。
此時已近日中,趙佶的肚中早已咕嚕亂叫,見衆人提議此事之後再議,便點頭道:“如此也好,今日便到這兒吧!楊卿你且回去好好思索一番,看除了今日你說的要求之外,還有他法否?”
楊帆只得應聲答應,之後衆人便向趙佶施禮告退。
待走出睿思殿,童貫、高俅便趁着與楊帆錯身而過之機,向他提醒道:“子航今日所言,過於孟浪了……”
楊帆只得無奈的搖搖頭,心道:若不孟浪,就得向那白麪狸子給我挖的坑裡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