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豐年

七月,甲午,遼主如秋山,慶賀重大外交勝利。

己酉,大宋始建雩壇於南郊之左,祀上帝,以太宗配。

是月,河水大漲,大吳埽堤啓動泄洪預案,以舒緩靈平下埽危急。

大宋穩妥地保住了黃河堤岸,可遼國就沒那麼幸運了。

南京道霖雨,沙河水溢。

一條小小的沙河,便讓遼國永清、歸義、新城、安次、武清、香河六縣即將成熟的稻米打了水漂。

八月,進封皇子均國公傭爲延安郡王;以昭容朱氏爲賢妃。

康申,帝有疾。

除了趙頊的疾病,大宋今年終於迎來了一個大豐年。

大自然對趙頊其實非常的不公平,登位二十年,真正的豐年才兩個,非常不符合自然規律。

但是終於是來了。

進入八月底,蜀中、荊湖、兩浙、京畿,均奏報大熟。

至於南海,那是年年大熟,大夥兒都懶得跟那開掛的地區計較了。

各地常平倉、轉般倉瘋狂納米,就這樣還架不住米價從七十文一斗降至四十五文一斗。

這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穀賤傷農。

這是蔡確執政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機,他得給這些糧食尋找出路。

蔡京建議朝廷,大宋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開放酒禁,曲禁,刺激私釀。

同時加大漕綱,京倉繼續充實興洛倉,那裡的庫房超級能裝。

國家糧食分三條線路——蜀中、荊湖,充實陝西;兩浙南海的,一部分通過漕運充實京畿;另一部分通過海運充實京東。

京畿的糧食則充實河北、河東。

河北、京東、河東三路,大興工役,給百姓們足夠的錢糧,讓他們幹活。

除了黃河大工程,京兆府到蘭州的道路也要整修,蜀國公已經在河西鬧了好多次了。

至於河西,本身就有能臣在那裡扎堆,距離又太遠,運糧過去太不划算,就這樣就好。

蔡確幾乎都不用思索,就完全同意了這個方案,哪怕它的提出者是蔡京。

還是這個月,歐陽發劉奉世挖掘整理出了大量敦煌寶藏,內容涉及數學、地理、歷史、政治、貿易、哲學、軍事、民族、民俗、音樂、舞蹈、文學、語言、音韻、名籍、賬冊、函狀、表啓、類書、書法、醫學、獸醫、工藝、體育、翻譯、曲藝、占卜等等。

其中與醫藥學有關的近百件,有醫療方一千多個;

天文曆法方面的四十多件;

數學方面的近二十件;

水利、農業、化學等方面著作多部。

也有屬於小學類的韻書、字典等。

其中重要的,除了之前蘇油發現的那些,還有《辯亡論》、《姓氏錄》、《法華經玄贊》、血書《觀音經》、《河西節度使判集》、《沙州進奏院上本使狀》、《西魏大統十三年計賬》、唐代《敦煌郡敦煌縣差科簿》以及歸義軍節度使相關的文書。

這些資料,使晚唐、五代沙州的歷史面貌重新明朗;對當時軍制、市制、屯田、馬政、計賬、戶籍、差科、雜色、搖役、均田、租佃、地契、借貸、買賣、僱傭等律令,有了第一手的資料。

此外敦煌石室遺書中,還有用很多吐蕃文、于闐文、龜茲文、突厥文、回鶻文、梵文、粟特文寫成的典籍和文件。

其中最珍貴的部分,歐陽發劉奉世負責抄錄,抄錄完的錄本送到興州保存,原本則送往汴京,趙頊命藏於可貞堂,供世人瞻仰。

其中的一些精品佛經,佛像,繡像,趙頊則以高太后的名義,送到了大相國寺供奉。

道隆大和尚利用這些東西,舉辦了一場佛會,開封府萬人空巷,前往圍觀。

第一期蘭州交易會成果豐碩,宋人用大量瓷器絲綢,換得了西域的珍寶,和闐美玉送到內工坊後,趙頊再也不用擔心太常寺官員們,動那些珍藏舊器的主意了。

而蘭州鐵橋的北岸,一個因爲貿易而生集鎮開始形成雛形,很多胡商都留下子弟,買了地皮,修建房產、門鋪。

河西走廊需要大量的運力,武威和張掖需要重建,商賈們的馱隊也發揮了大作用。

很多商賈被高達百分之十五的免稅額吸引,讓自己的貨品在抵達蘭州之前就被消化,然後做起了馱隊出租的生意,參與到三路都轉運司的絲路重建大計劃當中來。

在大宋進入全面豐收的時節,寧夏三路,也同樣進入了第一次農產品收穫期。

除了必要的防衛力量,蘇油將軍事力量都投入到了搶收當中。

種地的時候方便得很,收穫的時候有些抓瞎了。

收割機這玩意兒需要有便攜可靠馬力大的能源支持,受科技發展所限,蘇油現在也沒辦法。

華夏幾千年來都沒有發展出這麼個機械,因爲土地資源緊張,農機科技都朝精耕細作方向發展,大面積機械收割,呵呵呵,那隻能叫做夢想。

這一期收穫的作物很多——棉花、油菜、小麥。

李拴住還嫌蘇油不夠忙,八月十二,蘇油在蘭州收到奏報,肅州西南漢代土地廟遺址邊上,在鑽探到八十五米深的時候,發現石油!

看過三路主要農產區的收穫預期,蘇油覺得,自己的腰桿子一下子就硬了。

元豐五年的大豐收,讓三路積累了不菲的財富,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讓來年的發展有了真正的積累。

寧夏是個好地方,河西受戰爭拖累了數百年,一直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

在戰爭的魔鬼被驅逐之後,一下子就爆發出了無限生機。

這是各地學宮的先生對孩子們的教導,是《寧夏日報》的宣傳口徑,但是也是不爭的事實。

收入,就是最好的證明。

夏國或者有敢於刺殺大宋寧夏都轉運使的頑固分子,但是沒有敢於刺殺益西威舍的頑固分子。

蘇油是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人,無論漢人,還是蕃人。

即便是被蘇油戲稱爲“反動派”的代表樑屹多埋,對蘇油的人品都是欽佩景仰。

第一次收成下來之後,寧夏三路還有些緊張的政治局面,一下子就鬆弛了下來。

這個緊張其實是蘇油造成的,因爲作爲實際的三路領導人,這娃就基本沒有在興慶府呆過,大半年時間裡就在河西走廊打轉,一刻都沒有鬆快。

沈括、範純仁、曾孝寬對蘇油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認爲他對西夏降臣過度信任了。

興慶府主持大局的人,竟然是巢谷、樑屹多埋、嵬名濟!

雖然上頭還有個李舜舉坐鎮,但是那是中官,呵呵呵,同樣不值得文臣信賴。

其實蘇油很賊,只要他人在興慶府,很可能朝中就會傳出一些蘇油在西夏王宮發生的無中生有的故事。

蘇油很吝嗇,連這種機會都不願意給自己的政敵。

直到河西大熟,工業基礎已經形成雛形之後,蘇油才帶着控鶴軍回到興州,至於囤安軍,已經被歐陽發留在了沙州,作爲保護敦煌的力量。

囤安軍有土工作業傳統,開溝挖渠也是行家,三千頃棉花是一注大財源,一季收成下來,那裡已經不勞蘇油操心了。

因此等到蘇油回到興州,和巢谷交換工作的時候,已經是九月。

巢谷是老寧夏了,在樑屹多埋和嵬名濟的佐理之下,寧夏三路以安靜爲主,加上蘇油鼓勵生產,以工代賑,劃分耕地,建立戶冊,宗教洗腦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搞下來,寧夏三路的老百姓,感覺日子發生了巨大變化,簡直就是剝開雲霧見青天。

原興慶府的十萬生丁,五萬麻魁,剛剛回鄉的時候,還憂心忡忡地以爲自己要被清算。

結果蘇油不但讓他們盡數還家,而且分地、給種,扶持農耕。

九月收成之後,還真的免了稅。

之前承諾的優惠措施,全部落實,大宋果然是仁慈的好宗主。

其實蘇油是真沒辦法,第一年,大家只要能把自己養活就好了,他那裡接手的夏國的官田都種不完。

官田要交租,兩分五釐,蘇油主要分給了京畿、陝西充實過來的廂軍和移民。

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八百章 內奸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