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金融操作

“梁氏外戚的覆亡,就是因爲他站到了大多數人的另一面。因此不是大宋覆亡了他們,而是他們自己覆亡了自己。”

“下一節課,我們會講‘鄭伯克段’,裡邊有鄭伯說過的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朝廷不以蘇油無能,授以三路轉運之重任,蘇油也必將對三路最多數人負責,帶領最多數人創造出幸福。”

“大宋不是來征服的,蘇油不是來鎮壓的,我們是爲三路的文明而來,爲三路百姓的幸福而來。”

“今天的第一節課,是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讀《春秋》的一些心得。”

“《春秋》,是我的本經,我的老師,是大宋人稱‘魯國先生’的唐彥通。”

“這些東西,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思考,而是我經受教導,出蜀之後,又蒙歐陽學士、安石相公、司馬學士、橫渠先生的教誨,相互切磋啓迪,在思想交流中得到的一些收穫。”

“河西多士,西州右姓,曾經創造過自己的輝煌。”

“過去能夠,現在一樣能夠。”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故步自封,須知學無止境,今後,還要走出河西,繼續在文明之路上探索,將文明和仁善,帶給更多的人。”

“這就是我的第一節課,謝謝大家。”

學子中也有學問精深的世家子弟,也有懵懂的初入門者,但是對於蘇油學問的精深,至此都無異議。

一節課裡邊,蘊含了海量的歷史、天文、地理、哲理,不禁忍不住齊身喝起彩來。

能將《春秋》首句十七個字,講出這麼大一個篇目的學者,蘇油對義理研究之透徹,已經不下於王安石、司馬光。

一節課上完,學子們都感覺意猶未盡,都不願意離去,紛紛圍上前來請教。

最興奮的是李舜舉。

蘇油的學問,在日常的政務交往當中根本看不出來,今日旁聽了一節課,才知道能讓大宋頂級知識分子看重的人物,學養之豐厚,到了什麼程度。

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蘇油年輕,又不自重身份,甚至還有幾分調皮憊懶,但是非常尊重前輩,因此在李舜舉心中,一直有些當他是一個調皮的孩子。

或許,是一個非常能幹的調皮孩子。

但是今天這個調皮孩子突然攤牌了,說我其實還是一個學霸,讓李舜舉驚喜莫名。

這種心情,差不多就跟後世家裡那個天天就知道貪吃貪玩,學習不上心的孩子,突然跑過來跟你說自己被清華北大特招了一樣。

轉念一想,李舜舉又不由得失笑,人家蘇明潤是大宋正牌子的探花郎,而且年少高名,什麼時候不是學霸了?

只是平日裡謙和守禮,不高崖岸,讓自己忽略了而已!

應付完了熱情的學子們,又謙虛地接受了教師和官員們的恭維,蘇油纔回到棉紡廠,與張麒、沈括、王厚、李庸,還有新來的晁補之,在澡堂裡坦誠相見。

蘇油喜歡泡澡,還喜歡拉着別人泡澡。

大家要討論的,是這個年報怎麼寫。

寧夏擴戶,成績斐然,如今蘇油手底下,已經有了三百五十萬人口基數。

經過喪心病狂的囤積,如今轉運司庫房中,也有了大量的金銀煤鐵。

而且這一季的棉布開始出產了,還有河西的一樣大宗——牲畜。

以前的夏國不賣牛馬給大宋,現在商路一通,將育了一年的牛馬趕到西京去,那就是錢財。

因此這個年報有些不好寫,成績要是太突出,會引來朝廷非議。

畢竟是新得之地,又是傳統的窮逼地方,和南海有些區別,不好太囂張。

沈括是寧夏路轉運使,但是晁補之沒有到來之前,他就是代行三路都轉運司的職務。

想了想,沈括說道:“按道理說,朝廷免了三路十年的農稅,今年三路吸納了汴京過來是廂軍十萬,陝西四路解散的廂軍十五萬,蜀中過來的編戶三萬,本地投附州郡的蕃人三十萬,可以跟朝廷哭哭窮。”

“除了安撫原夏國州郡人口,還增加了六十萬人的負擔,就算地不要錢,一人也得五貫的安家費用,這裡就是三百萬貫。”

“另外蘭州鐵廠、兵工廠、炸藥廠,肅州油田、鐵廠,機械廠、毛紡廠、包圖鐵廠,銅城的金銀銅礦,鑄幣廠,彈藥廠,興州紡織廠,這些都是每個耗資數十萬到上百萬貫的大廠。”

“這就是一千萬貫。”

“此外還有開渠、修路、築城等工役,絲路五州,一個一百萬貫不過分吧?算五百萬貫好了。”

“其餘零零碎碎的,比如食鹽、三酸兩鹼、水泥廠什麼的,算作五百萬貫,不過分吧?”

“今年三路投資,算作兩千三百萬貫,差不多。”

蘇油嘬着牙花子:“這樣報上去,我又該請罪了。怎麼用了朝廷這麼多錢?”

沈括有些奇怪:“這些都是國公你掙的啊?”

蘇油耐心解釋:“就算是我掙的,那也是我給朝廷掙的,給陛下掙的,不是給自己掙的。存中你千萬要搞明白這一節。”

“因此花歸花,掙歸掙,兩件事情,明白了嗎?”

沈括還是奇怪:“不花如何掙?”

蘇油翻着白眼:“問題是你花的時候奏報了嗎?當時不奏報的原因,是怕把朝廷嚇着了,現在就說怎麼把這個花費削減一下,不要過於驚世駭俗纔好。”

沈括想了想:“那就把五州城池重建移到明年,今年就不報了?”

蘇油想了想:“嗯,這就五百萬貫了。可以。”

張麒說道:“還有一千八百萬貫。”

蘇輻說道:“這一千八百萬貫裡邊,我們可以算作有三十萬頭牛,十五萬匹馬,五萬頭駱駝。”

“這些是朝廷鼓勵的,這裡大概有兩百萬貫,算作資產,可以從開銷裡劃撥出來。”

蘇油點頭:“對對對……這是一個好思路!那還可以算上磨坊、風車,這些好發賣,也可以撥到資產裡邊去。”

沈括說道:“那就還剩下一千五百萬貫了。”

蘇油想了想:“還有啥能短期出手的?”

蘇輻絞盡腦汁:“這個……除了牛羊,風車磨坊,那就……還有地?”

蘇油連連擺手:“地不行,這是大忌,再說現在河西三路的地也不好賣。”

張麒說道:“那就只剩下金銀了。”

沈括到現在都有些不明白幾位在討論啥:“國公啊,我有個問題啊……”

“什麼問題?”

“我想問的是,之前這一年裡,你花掉這兩千三百萬貫,是如何變出來的?”

“呃……呵呵呵呵存中你問到關鍵了……”蘇油感覺極度的不好意思:“這事情怨我,一不小心步子邁得太大了。”

“什麼意思?”

蘇輻說道:“這個我來解釋吧,之前宋遼和議,族公拿大宋輸送寧夏五百萬貫來堵蕭禧的嘴,這事情運帥知道吧?”

沈括點頭:“知道。”

蘇輻說道:“這五百萬貫,其實是銅城金銀礦半年的產出。”

“然後國公以這五百萬貫的金銀產出爲本,發行了一千萬貫寶鈔。”

“這麼多?!”

“還沒完,這一千萬寶鈔其實流通到市面上的只有五百萬貫,已經足夠支撐三路今年金融流通了。”

“剩下的五百萬貫,國公拿去投資了鹽礦、鐵廠、水泥廠。”

“鹽礦和鐵廠開始產出之後,國公又以之爲抵押,從皇宋銀行貸出了一千萬貫。”

“漕帥也知道這幾樣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因此皇宋銀行貸得很爽快。”

“這一千萬貫會影響到皇宋銀行的運營,因此皇宋銀行便委託寧夏分行,以金銀礦爲抵押,代發一千萬貫的寶鈔。”

“拿到這一千萬貫頭寸之後,國公又拿去投資了其它產業,到了下半年,很多產業開始有了產出。”

“總體說來,就是先期投資的一千五百萬貫,加上所得到的商務、礦業、石油上的收益再投,就是這兩千三百萬貫的來歷。”

沈括都傻了:“那……那……那國公這是欠了皇宋銀行……整整一千萬貫?”

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書房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二百三十七章《尚書祈詢》加更求票啦!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漫畫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