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

bookmark

第九百一十二章哭廷

訶黎遇到了大麻煩。

攻城這種帶着點科技含量的東西,對於習慣了光着腳打戰,在象背上投擲標槍就算是最高戰鬥方式的占城人來說,有了宋人血統的舊州城防體系,無疑是一個噩夢。

首先就是城外的象樁。

訶黎讓象軍用繩子拖曳,想要將象樁從地上拔出來,才發現象樁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還要長。

而且可惡的城防軍在泥柱裡邊插了竹筋,讓象樁變得異常倔強,拖到歪斜,部分斷裂,都還能發揮一些作用。

而這一切,是在藍衣軍那種狠辣的短弩覆蓋範圍內進行的,第一天下來,占城軍損失了兩百多人,七頭大象!

那可是大象!竟然被藍衣軍小小的短弩,在百步之外給射死了!

人體在這種短弩下更是毫無抵抗能力,三十公分長的短弩射中人體,幾乎都是直沒至尾羽。

占人很快調整了戰術,砍來竹子編成竹牆,將外圍圍上,然後用刀斧砍倒象樁,拖走。

這進度可就慢了,而且守城的部隊在王德的帶領下不時出城騷擾,藍衣軍的烤藍鋼甲對占城人來說簡直就是無解的難題,兵工鏟份屬短兵中的王者,對付起同樣使用短兵的占城人來說,不要太輕鬆。

要不是因爲人員實在是太少,王德都有心突擊訶黎中軍了。

而且有老陳田在城頭指揮,城下一覽無餘,可以避實就虛,舊州防守戰雖然放棄了所有外圍,困守孤城,卻一樣打得有聲有色。

藍衣軍的指揮靠的是軍號,不同的曲子代表不同的號令,完全不受干擾。

而占城人就不一樣了,進軍的時候這邊擊鼓,河對岸給你鳴金;該撤退的時候這邊鳴金,那邊又瘋狂擊鼓,導致指揮體系的異常紊亂。

到最後沒有辦法,軋丹只能以旗號指揮,占城軍一邊進攻還得一邊扭頭回看,戰力和士氣可想而知。

就這樣,雙方整整耗了近一個月,占城軍才勉強清理出一處通向城池西南角的通道,開始了最血腥的城牆爭奪戰。

……

汴京,正旦大朝會。

此次朝會,儀式又有些不一樣了。

應趙頊旨意,由龍圖閣直學士宋敏求等詳定了最新式的正旦御殿儀注。

之後宋敏求結合歷朝典章制度,總結出《朝會議》二篇,《令式》四十篇,趙頊詔頒行之。

與之一起頒行的,還有改良之後的《南郊式》。

主要針對的是君主和諸臣的禮服,禮儀,禮器等。

比如“服裳皆前三幅、後四幅,今以八幅爲之,不殊前後。又,佩玉及綬並服章皆不如古制,當改正。”

又如:“百官雖不執事,以朝服侍祠,非是。當並服祭服,如所考制度,修制五冕及爵弁服,各正冕弁之名。”

宰臣吳充、王珪、參知政事元絳上書,認爲功臣號也有問題,因爲始於唐德宗多難之餘,其中乃有“奉天定難”之號,不應是盛世應當繼承的陳跡,應當從功臣號裡邊去掉。

知樞密院馮京等繼以爲請,趙頊下詔同意。

不要小看這件事情,這其實是趙頊的一次試探,爲一件大事做準備。

現在看來,臣僚們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朝會進行得四平八穩,交趾郡和湄洲,龍牙的獻禮,吸引了所有與會者的目光。

交趾郡的花樣繁多,堪稱琳琅滿目,最厲害的,就是堆放在一堆珠寶金玉之中的泰山號模型。

這也是一種強烈的暗示,四個字的主題鮮明突出——海貿之利。

龍牙是兵城,軍士們很質樸,直接給趙頊鑄造了一套大象棋。

象棋的棋子是錫的,分別鍍了金銀,兵士相帥都有真人大小,底下安有萬向輪子,可以在青石板上推着行棋。

雖然工藝還略顯粗糙,但是趙頊非常喜歡。

湄洲的獻禮不值錢,但是稀罕,沈括獻上了一種奇特的稻穗。

稻穗的大小,比普通稻子大上很多不說,最神奇的是稻草的長度,整整長達五米。

沈括命人將之編成了兩棵稻子樹,花費不多,露臉卻露大了。

今年是趙頊自登基以來,過得最順心的一年,天下大熟,臣下不算跳,邊疆安寧,海貿的大利讓大宋鬆了口大氣。

荊湖和兩浙稻米降到了三十五文一斗,嚇得吳充趕緊命常平倉大肆收購,一路供應京中,一路供應河東河北,要求必須保證四十文一斗的收購價格,以免穀賤傷農。

海運成本優勢凸顯,四十文一斗的稻米,運到河北不過成本四十五文,河北轉運司樂開了花,以五十五文一斗購進,也比往年便宜了二十文一斗!

八十萬石軍糧,讓河北路轉運司比往年節省了十六萬貫經費。

海商們賺到了八萬貫不說,還拿到了河北鹽的專賣權。

最“吃虧”的,是荊湖和兩浙的農戶,不過往年是飯都吃不飽,現在是能夠將自家的糧食往外賣,光這一條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兩浙路小孩子們現在流行一個遊戲,就是一個孩子將銅錢放在石板地上,另一個孩子用自己的銅錢去擲地上的那枚,如果將地上那枚銅錢擲得翻過來,就算是贏了。

“讀詩書,尋大蘇!

起錢糧,探花郎!

漊港關關,銅錢翻翻!

蘇湖一熟,天下大足!”

這就是擲錢之前必唱的童謠。

趙頊戴着朱組爲紘,玉笄、玉瑱以玄純,垂瑱以五采玉貫於五採藻爲旒,前後二十四旒,垂而齊肩,表裡皆用繒的新式袞冕,聽着朝臣們誦讀的賀表,接受羣臣山呼再拜的禮讚,心神有些恍惚。

要是年年都如今年一般,那該多好啊……

就在這喜慶,和諧,完美的一刻,遠遠的朝會外圍,階陛之下,突然傳來了隱隱的哭聲。

王珪正在朗誦自己的頌表,正沉浸在那股文采飛揚的情緒當中,就感覺有些不對勁,一個聲音將自己營造出的喜慶氣氛強行中斷,不由得惱怒異常,節奏一下子變得斷斷續續。

被冕旒遮擋住眼睛的趙頊,讓人看不見神采,但是有人在新年的大朝會上失態,絕對是大新聞!

朝臣們也被驚得面面相覷,樞密使馮京見不是事兒,大步下殿,厲聲喝道:“大膽!何人如此失禮?事前沒有演練交代嗎?!”

太常寺卿臉都嚇白了,匍匐在地:“是……是占城使節楊卜蔑,在大朝會大放哀聲,約束不住……”

馮京一揮手,殿外祗侯們撲上去,將一位痛哭的使節抓住手腳凌空擡起,就要送到遠處監候。

就在這時,殿中樂起,中場休息到了。

按道理皇帝應該入左殿,然後等禮部佈置,開始下半場賜宴的情節。

結果歧王趙顥匆匆下來:“馮樞相,剛剛是怎麼回事兒?”

馮京臉色很難看:“夷人使節,不通禮數。”

趙顥言道:“陛下叫進。”

“啊?”

趙顥繼續言道:“陛下說,敢在朝會上失儀痛哭者,必懷有極大的冤屈,因此叫進詢問。”

馮京一跺腳,一身的玉器金蟬直晃盪:“這如何使得?萬一衝突朝儀……”

就見王珪也出來了:“陛下有召,宣剛纔痛哭之人上殿。”

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