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八 關鍵的棋子

bookmark

“正是因爲天行有常,我們才能掌握季節,掌握節氣,掌握農耕的時節,藉助這些知識,讓我們的農民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正是因爲我們掌握了這些規律,所以我才知道,如果晚上看到星辰佈滿天空,明天就一定是個晴朗的天氣,反之則不然,袁公,這不是天行嗎?”

袁黃啞口無言。

“既然我們可以預料到明天的天氣,就意味着天行有規律,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不說阻止,至少可以避免天災所帶來的危害,不是嗎?爲什麼我們只能預測明天后天的天氣,而不去試着預測往後數年的天氣?不要拘泥於每天的晴雨,而去試着發現每一年的氣候變遷!

袁公,遍閱古籍,我發現了一個規律,一個天行的規律,每當古籍中記載旱災,氣候寒冷,夏雨雪的時候,都是北地蠻夷南下的高峰期,而相反,風調雨順的時節,往往是咱們對北地蠻夷發動反擊的時候,您有沒有想過這是爲什麼?”

“天氣冷,北地蠻夷就沒有水草養育牲畜,就沒有吃食,不得不南下掠奪,我們遭遇大災,沒有足夠的糧食養兵,難以抵禦,天氣溫暖,則北地蠻夷不缺少食量,無需南下,而我朝則有力動兵奪回人口領土,便是如此。”

蕭如薰點頭:“對!這就是一個天行的規律,袁公你不是知道的嗎?還有,正是因爲天氣溫暖,氣候暖溼,糧食牲畜生長繁榮,吃食充沛,所以百姓才能生育孩子,人口則會不斷增多。

而一旦天氣變得寒冷,糧食產量銳減,那麼之前的大量人口將無可避免地面臨斷糧之危,糧食不夠吃,就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就會出現流民,然後北地蠻夷再次南下掠奪,我們又無力反抗,對嗎?嚴重者則會滅國。

比如金人南下,遼滅國,宋失北地;蒙元南下,金滅國,宋滅國,這些人生活在北方好端端的,爲什麼非要南下?僅僅是因爲中原繁華?大家都是一樣的人,糧食夠吃衣服夠穿,爲什麼非要打仗?

因爲氣候寒冷,他們原本的駐地無法生存下去,爲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南下掠奪糧食,因爲他們在溫暖的時候生育的大量人口也面臨沒飯吃的困境。

而此時此刻,北地蠻夷身強體壯全民皆兵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而我們因爲地方缺糧造成的混亂,還有邊關缺糧,士兵缺糧,導致沒有戰力,沒有組織,一潰千里,遂有滅國之災!史籍中所記載的一切正好證明了末將所思所想的正是實情,而非揣度與猜測!

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分崩離析,並非僅僅是因爲土地兼併皇帝昏庸,更是因爲氣候轉寒,大量北地民衆無法生存,沒有糧食吃,不得不造反以求生存,氣候溫暖的時候有大量人口,他們需要吃飯,氣候轉寒了,他們還要吃飯,但是此時就沒有那麼多糧食了,爲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造反,並不僅僅是因爲沒有土地,更是因爲有土地也長不出糧食!”

袁黃已經被完全震住了,若論四書五經,十個蕭如薰綁一塊也不是他的對手,若論現在的這些氣候變遷天行有常,十個袁黃綁一塊也不是蕭如薰的對手。

於是袁黃嚥了口唾沫,艱難的開口了。

“所以……季馨,你是說,眼下,咱們正在經歷一次天氣驟然轉寒的過程?”

蕭如薰搖了搖頭。

“天那麼大,氣溫驟然轉寒是不可能的,但是,持續轉寒是一定,袁公你可以想想,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那些史書,那些史書記載,先秦時期,商周時代,中原也是有大象的,商人也有象兵,但是現在你看看,只有這些悶熱之地纔有象兵,大象只能生存在這些地方,這足以證明,商代的中原和現在的南蠻之地一樣,都是密林遍佈,氣候溼熱之地,而現在呢?”

袁黃恍然大悟,一拍桌子:“原來如此!正是這樣!原來是這樣!兩千年前,中原也和現在的南蠻之地一樣,是悶熱之地!而後來氣候變遷,中原之地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當年的中原比現在的中原要熱上許多!”

“對!正是如此!先漢時期還有記載,洛陽之地三月桃花開,八水繞長安,那就意味着先漢之時,陝西之地也是一片溫暖,桃花都能生長在三月的北地,缺水的陝西還有八水環繞,那就意味着那個時候,陝西的氣候也比現在要暖和許多,足夠溫暖纔有足夠多的水!而之後百餘年後,夏雨雪,六月飛霜,那可不是什麼大冤奇冤,那是因爲天氣寒冷到夏天都要下雪了,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長出糧食?

正是因爲如此這般的氣候變遷,才能造成之後的種種,胡人南下,晉室崩潰,南北朝分立數百年,一直到隋才得以統一,袁公,不妨這樣說,土地兼併,皇帝昏庸,商人囤積居奇,豪強欺凌小民,官府橫徵暴斂,這些,就像是火藥,而天災,則是火星,一顆火星落下,瞬間點燃了遍佈神州的火藥。”

袁黃越想越覺得蕭如薰說的很有道理,再一想當今,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觀今日之時節,季馨,你的意思是說,今日之大明,已經走到了這個關口?”

“正在關口徘徊,尚未完全進去,所以,還有一線生機。”

袁黃重重的鬆了口氣,他認爲這是大明還有一線生機。

其實蕭如薰也是如此認爲的。

但是他們此時此刻都沒有預料到,蕭如薰所說的一線生機到底是不是屬於大明,抑或是說,屬於整個漢民族,而並非是大明。

直到此時此刻,蕭如薰都沒有造反的想法,他想在不會被小冰河期影響嚴重的熱帶地區給大明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用商業的力量和海軍的力量給大明新的生命,這是他找尋到的救國之道,用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盤活一局棋,而緬甸和暹羅,同屬於這顆關鍵的棋子。

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五十三 朝鮮來使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八百四十五 動手!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二百五十 王錫爵請見朱翊鈞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一千零六 法蘭西的意外之喜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四十九 封爵四百零三 大義凜然的騙子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五百八十二 背叛三百五十一 影帝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八百二十二 陽謀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四百六十九 拿回來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九百三十一 水德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二百二十六 換約之戰(下)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三百零五 暹羅(上)七百二十四 迎刃而解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五百三十一 蠱惑人心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七百五十六 朱翊鈞最大的錯誤一千零七十六 斷尾求生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鈞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一千零八十九 節儉的御膳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七百三十七 老首輔以爲沈一貫當真不能爲首輔嗎?三十二 炸城牆?!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一千一百四十三 開發大西南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九百七十三 興亡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三百九十八 陳龍正西行記(四)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八百四十二 兩個人的行動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五百四十九 焦頭爛額的王世揚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五百六十 抽你者蕭如薰也!(下)一百一十一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下)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一千二百六十一 切記你我吃的都是誰家的俸祿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