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

大舜終生都敬慕父母,這是一種至孝的心。而我們要養成這種至孝的心,這種純淨、純善的心,這種真摯的愛心,然後以這顆心對待一切人,就能夠起到感化大衆的效果。正所謂“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因此,教育的成敗,關鍵就在於教育者、領導者自己有沒有做到,做到之後再說。所以這裡是講,要先行“博愛”,然後才能“陳說德義”。如果先“陳說德義”,沒有去行博愛,大家怎麼可能敬服?就像父母讓孩子學習《弟子規》,自己沒有學,更做不到,孩子怎麼可能服氣。

一個父親,知道孩子要準備期末考試,督促自己的孩子說:“你趕快上樓去學習,不準看電視。”這個孩子上樓了,父親就在下面把電視打開,電視的聲音傳到樓上,孩子邊準備功課,邊聽着電視情節,他的心怎麼能安住得下來,可能忍不住還會偷偷打開門,下樓瞄幾眼。所以當父母的,首先要學《弟子規》,要把《弟子規》做出來給孩子看,孩子才能夠學到真實的《弟子規》。《弟子規》不是讓孩子背的,而是讓父母做的,它好比是一個劇本,父母把這個劇本演出來,孩子就學到了。

孔子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孝經》是孔子的行門。孔子說的很多,這六經都是孔子述說的。真正落實,就在《孝經》。所以,《孝經》就是孔子的行門。《弟子規》又是《孝經》的落實,這真是落到了實處。《弟子規》雖然是個蒙學教材,講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是小事當中有大道理。把這些德行都落實了,《孝經》就自然能夠做到,聖賢也能夠成就。

《正義》的“先王又以身行敬讓之道,以率先之”,都是要自己做個好榜樣,做出表率,先自己做到,自己“行敬讓”,“則人漸其德而不爭競也”。“敬讓”是德,當我們看到領導能夠行敬讓之德,自然就不爭了。領導都不爭,我們還爭什麼?“爭競”就是競爭,不搞競爭了。

“又導之以禮樂之教,正其心跡。”是指用禮樂來教化,用樂正其心,用禮正其跡。這“心”、“跡”是分別對“樂”和“禮”而言的。以禮治身,以樂治心,“則人被其教,自和睦也”。這個“被”是念pī,通“披”字,“被其教”就是蒙、接受這種教化,接受禮樂的教化,自自然然就和睦。對自身而言,身心和睦,乃至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又示之以好者必愛之。”“好”,這是喜好,但也可以當“好(音郝)”字講。我們對善的、好的方面,表現出喜愛,願意去行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人。“惡者必討之”,“惡者”就是不好的,它念“惡(音餓)”念“惡(音悟)”都可以,兩個意思都具有。“惡(音餓)”是不好的,“惡(音悟)”是厭惡,不好的我們就厭惡。“討”,是討伐、批評。通過褒貶善惡,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厭惡,讓人見到以後,“則人見之,而知國有禁也”,人民百姓見到領導不喜歡,知道不好,自然就會收斂,就不肯去做、不敢去做,這是自自然然的禁令,比法律更有效果,這是讓人在心地上建起一道防火牆,人民知道不符合禮法,自己就能禁止惡行、惡的心念。所以禮樂之治,比法治高明。當然,法治還是要作爲輔助,禮治作爲主要的治理天下的方法。

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87章 士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76章 卿大夫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80章 廣要道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73章 五刑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96章 庶人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98章 廣揚名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96章 庶人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15章 三才(1)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96章 庶人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