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

《正義》的一些議論很好:“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

“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禮樂能夠幫助人治理身心,所以要“說禮樂”。“詩書”,就是《詩經》和《尚書》。“敦”就是遵從。我們提倡禮樂的教育,又當遵從詩書的指示。善、惡,都從詩書裡能夠看到,這叫“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這也是“陳說德義”,詩書裡德義也講得很多。“詩書,義之府也”。《詩經》、《尚書》是“義之府”,“府”就是我們說的宅府、住處。“義”就住在詩、書裡面。換言之,詩書是“義”的載體。所以詩、書所稱述的是“義”。“義”,古代稱爲“義者,宜也”,就是應該的。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即什麼是正當的,什麼是不正當的。是非、邪正、善惡、好醜、利害,這些統統都可以歸納成“義”這個字。通過學習詩、書,我們就能夠懂得這些道理,懂得如何做人。所以詩、書也泛指一切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禮樂,德之則也”。“則”是法則、規則,道德的規則在禮樂。“禮、樂”也屬於六經之一,《禮經》、《樂經》。“禮”,現在也可以泛指一切倫理、道德的教誨,都可以稱爲是禮,也包括風俗習慣、正當的生活行爲準則。它教我們怎麼做人、做事,處世待人接物。這個規則體現的是“德”,“德之則也”。“樂”,《樂經》已經失傳了,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可以幫助人提升德性的藝術。它不一定專指音樂,可以泛指藝術,包括繪畫、書法等一切有利於調和身心的藝術,都是以“思無邪”作爲標準。

“德義,利之本也”。“德”之則是禮樂,“義”之府是《詩》、《書》。“利之本也”,“利”就是利益,“利之本”,根本利益,“德”和“義”纔是我們根本的利益。根本利益不是經濟利益,經濟利益並不一定會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很多人都抱怨、嘆息,現在是比以前富有了,但是好像生活更煩惱了,沒有過去那種灑脫、安逸的心情了。主要原因是,人都在競爭,這個過程中往往德義就沒有了。所以,經濟雖然發達了,根本的利益卻失去了,皮毛的利益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快樂。最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人的身心健康。遵循德義的人,他沒有煩惱,身心健康。大利益指的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不是個人的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心,德義就沒有了,根本利益就失去了。所以自私自利沒有好處,最終帶給人們的就是煩惱,就是身心的不健康,甚至是災難,天災都是從私心裡產生的。

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動念不要爲一個“我”,而要爲天下萬民。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想自己,這個“小我”放下了,“大我”才能現前。“大我”,整個天下就是自己;說的究竟圓滿,就是整個宇宙是一個自己,那纔是“真我”,這個身體不是“真我”。充其量,這個身體是“我”的一小部分,就像我的衣服,可以利用它,給大家做一個示現、做一個榜樣,爲大衆工作,做一個工具,但是它不是“真我”,可以把它放下。你看人生死,不等於把身體放下了?人死了以後還去投胎,這個身體放下了,再換另外一個身體,就等於脫了衣服又換另一件???服一樣。因此,放下“小我”,纔得到“真我”。而現代人在自私自利、在競爭當中迷失了“真我”,生活就很苦。所以要把這個根本利益找回來,就要修德、遵義。

第76章 卿大夫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133章 聖治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章 本經概要第204章 諫諍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128章 孝治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章 孝經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16章 三才(2)第1章 孝經第76章 卿大夫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98章 廣揚名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228章 喪親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76章 卿大夫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50章 紀孝行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