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

繼續看邢昺《疏》序文:“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

這是講孔子著《六經》時,就想到大家即使是讀《六經》,明白道德仁義之源、君臣父子之法,而“未知其行”,即不懂得落實,就是學了還不知道從哪裡做起,懂得道理不知道怎麼用,這種現象也是很普遍的。如果只學了道德仁義的辭章,不懂得怎麼做,不能把這些道理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雖知其法,未知其行”。

恩師上人說只學不落實,是搞儒學研究,不能夠真正幫助國治天下平,那是學術研究。要把儒學兩個字調過來,學儒。學儒就是學孔子,學孟子,學做聖賢。我們懂了就要做,不肯做,不能把這些道理落實到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成了儒學研究家。《弟子規》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學了要力行,不力行,只是增長浮華。因此恩師反覆強調要學儒,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行,《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孝道。我們讀誦《孝經》,跟《弟子規》仔細對照,《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如何事親、如何事君、如何立身,這就是《孝經》的宗趣。孔老夫子預見於此,擔心後人只搞儒學研究而不能真正身體力行,不肯做聖賢或者不知如何做聖賢,所以述作《孝經》一十八章,把《孝經》講述出來。

《今文孝經》,即我們所學的《孝經》總共十八章;《古文孝經》是二十二章。唐玄宗當時確立了《今文孝經》,後世一般都用《今文孝經》,《今文孝經》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孝經》。《今文孝經》,其實在漢朝就已經有了。戰國時期,文字還沒有統一,各國都用自己的文字,所以當時的《孝經》是用各國的文字寫的,稱爲《古文孝經》。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用當時流行的小篆或者是隸書來抄寫《孝經》,稱爲《今文孝經》。

《古文孝經》和《今文孝經》略有出入。註解《古文孝經》,最著名的是西漢的學者孔安國。註解《今文孝經》最著名的有東漢的學者鄭玄(鄭康成),以及唐朝的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玄宗皇帝在古文、今文《孝經》中,裁定用《今文孝經》,他參照多種古代註解,刪掉一些繁亂的部分,採用精華,重新註解了《孝經》,即我們現在要學習的《唐玄宗御注》。宋朝邢昺又給《御注》作了註解,叫“疏”,就是《孝經正義》。當時孔子講《孝經》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明瞭如何把聖賢之道落實,所謂“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該怎樣做好一個人,做父親的要怎麼做父親,做兒子的怎麼做兒子,做領導的怎麼做領導,做下屬的怎麼做下屬,所謂是“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知其法,就是解門,深解《孝經》的義趣,可以幫助我們力行。認真的去落實、去力行,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孝經》的義趣,理解聖賢之道。所以學儒、學道不是落在言語上,最關鍵的是要去力行,這是講求知行合一。《弟子規》到最後“餘力學文”也講到要知行合一。學文,力行,二者要相輔相成。

邢昺《疏》序最後說到:“故《孝經緯》曰,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

《孝經緯》這部著作裡,孔子講到:評論諸侯天下大事,褒善貶惡,體現我心志的是《春秋》這部書;人倫的這些行爲,在《孝經》裡面提倡。所以《孝經》之重,與《六經》等同。《六經》是法,是解門,《孝經》是行門,解行本當並重。

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04章 諫諍第150章 紀孝行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92章 廣至德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73章 五刑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80章 廣要道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33章 聖治第1章 孝經第47章 天子第204章 諫諍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76章 卿大夫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98章 廣揚名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