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

大約五更天時,葉祖洽已經一覺醒來。

一番梳洗過後,來到書判廳中,正看到一名書吏在三名軍士的看護下,將一卷文軸送了過來。

葉祖洽來的並不算早,這時候,上官均、陸佃等都已經到了廳中。書辦將那捲文軸雙手呈給衆點檢官中,官位最高的司農寺丞丁執禮,“各位官人,這是最後一份了。”

丁執禮低頭查驗着文軸外皮上的印章,見印文嚴絲合縫,點了點頭,在書辦帶了的回執上籤了名畫了押。

彌封官解送試卷謄本的流程,基本上就是將各個考場送來的考卷謄抄好後,便混置裝訂,而後立刻送到點檢試卷官的手中。

這些裝訂起來的卷子,在傳送的過程中,都是捲成一卷,外面裹了封皮。封皮上面還要蓋上彌封官的印章。至於原本,則是封存起來,由知貢舉、彌封官、監門官三家各自貼上封條。

上百份試卷已經在點檢試卷處堆積了起來,昨日就拆看過的卷子放在一邊,另一邊沒有拆封的就等衆點檢官今日來拆看。剛剛送來的最後一卷,放在了最上面,只有二十多份,捲成的文軸,明顯地要比其他試卷文軸小上了一圈。

葉祖洽看了眼堆在箱子中的卷卷文軸,既然是最後一卷,那麼昨夜最後交卷的韓岡必然就在其中。

韓岡是今次五千貢生中,最受關注的一個。他交卷屬於交得最晚的一批,這件事每一個考官都知道了。理所當然的,他的卷子只會出現在剛剛送來的文軸中。

葉祖洽正想拿來見識一下,但跟他同樣心思的也有幾人。上官均卻是搶先一步,先將那捲試卷拿到手中。衝了幾個意欲出手的同僚笑了一笑,他當即拆了封皮,將卷得緊緊的試卷展了開來。

一般來說,會在進士科考試中拖到最後的,基本上都是才疏學淺卻又不甘放棄之輩,有本事的不會拖到更鼓敲響,而自知之明的,也會在隨便寫了一通後,就繳卷出門。

上官均只看最前面的墨義帖經的答案,連連搖頭,都是不成樣子。雖然不比昨天看到的幾張卷子敷衍塞責,但一句簡簡單單的“習習穀風,以陰以雨。”竟然寫了上千字的答案,不僅是這一條,其他二十九條經文,給出的回答都是長篇大論,卻又不知所云。

“怎麼不去學學‘曰若稽古’去?”上官均冷笑不已。都是沒有熟讀《十三經注疏》,到了考場上只能隨口胡謅,寫得長了,自然要多花上許多時間。

上官均一連看了十來份,差不多都是如此情況。翻看了一陣,卷子被翻得嘩嘩作響,終於看到能過得去的一份。每一條回答都是嚴格按照《註疏》而來,讓上官均也不由自主地點起了頭來。

“這一份不錯,竟然有二十八條中格。”

所謂的中格,就是關鍵字一個字都不能差,省的、多的,都只能是“之乎者也”之類的語助詞。在三十條問題內,能中上二十八條,在上官均昨日看過的試卷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十里挑一了。

其他點檢官也不做自己的事,都看着上官均的動作,見到他連着搖頭,看得又快,知道那些試卷想必都是不堪入目。等到上官均終於點起頭來,便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那是不是韓岡的卷子。

接下來,上官均像是轉了運,翻過兩份之後,竟然又發現了一份試卷有多條中格。

只是他的頭沒點多久,卻又一下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這條不合註疏啊!”

不同於前面的一份讓他滿意的試卷,錯誤的兩條,只是漏字缺字。而這一份不中格的回答,完全是自出己見,與《十三經注疏》全然有別。

“易與天地準”,是《易經》中極關鍵的一句話,也是正常考生都能回答的出來的題目。前面被上官均搖頭否決的試卷中,正確回答的也有大半。但偏偏這一張卷子給出的答案,卻離經叛道。

不過,這答案也不是前面看到的卷子那般,全然是胡亂寫來,盡是贅言廢語。

“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念着回答中的兩句,已經可以看到在其背後,有着一個完整的體系。上官均一抖試卷,亮給衆官:“這是誰家的說法?!”

“這是張橫渠的釋義。氣爲萬物之本原,不是他還會是誰?!”葉祖洽不愧是狀元之才,立刻就給出了答案。又盯着試卷看了兩眼,當即發現了另外一處與註疏不同的回答,“至於‘八則’之治都鄙,‘八統’之馭萬民,‘九兩’之系邦國者……”他有些猶疑,“好像在哪裡聽過,卻又一時想不起來。”

“這是介甫相公解周禮的一段,在相公的《淮南雜說》中有此一節。”陸佃這時開口。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漢末鄭玄加上唐初孔穎達的注和疏,已經通行了幾百年,但王安石對此卻又不同的解釋。陸佃是王安石的弟子,當然知至甚深。

得到了葉祖洽和陸佃的回答,上官均將試卷一抖,不用再看了。

靜默也隨之降臨於廳中,視線在空中交錯,衆官沉默地交換起了眼神。

不同於鄭玄的注,也不同於孔穎達的疏,這幾題的答案,與如今國子監作爲標準教材的《十三經注疏》全然不同,而是來自於張載和王安石。若只是採用其中一家之言,考生身份的可能性還會有很多,但同時出現在一張卷子上,那就不可能會是他人。

不過都沒有說破。若是說破了,不論取中,還是捨棄,都會引來外界一場風暴。一旦傳揚出去,不是得罪士林清議,就是得罪韓岡,以及他背後那一座座巍峨如五嶽的靠山。

他們憑着自己進士高選的身份,可以小覷韓岡,鄙薄韓岡。但又幾個願意毫無緣故地去招惹韓岡這樣功績卓著,同時背景深厚的人物?

來自於南京國子監的教授莫京,此時卻皺了皺眉:“真宗景德二年,李迪、賈邊有名於京中。舉進士,迪以賦落韻,邊以〈當仁不讓於師論〉以‘師’爲‘衆’,與註疏有別,皆被黜落。時王文正【王旦,真宗朝名相】爲參政,道:‘迪雖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過可略。邊特立異說,將令後生務爲穿鑿,漸不可長。’故而收李迪,而將賈邊黜落。考於故事,還是將此卷黜落爲宜。”

莫京以過去的先例爲證據,提議將韓岡的卷子給黜落掉。可是沒人理睬他。

——時代已經變了!

王旦那是真宗初年,經過唐末五代之變,儒學尚未復興,當然要以漢唐註疏爲宗。但如今各家學派並起,通行已久的《十三經注疏》早就給批成了篩子。而且朝中還有傳言,說很快就要設立經義局,重新確立官方性質的經典註疏。

莫京咬起了牙,堅持自己的意見:“無論如何,這份卷子的答案既然不合註疏,就不能判對。若是這一份能放過,其他黜落的卷子又該怎麼辦?難道也一樣放過嗎?!既然事前已經規定好按着《註疏》來,就不能隨意改變。就算到天子面前,我也是這個說法!”

莫京發狠,衆官面面相覷。在這一幫點檢官中,只有莫京是個異類,其他人無不是偏近於新黨,誰也不想得罪王安石的乘龍快婿。但他已經說要鬧到天子面前,就證明他肯定會將此事對外曝光。就算現在能將他的意見壓下去,外面士林間的輿論又有誰能壓得下?!

看着莫京怒髮衝冠的樣子……葉祖洽等人都頭疼了起來。

葉祖洽從來不願與人爭短長,更不願隨意的罪人,他提議着,“不如暫且擱置,傳到考試和覆考那裡問一問他們的意見。”

點檢、考試、覆考,是試卷三道關口。三判皆下等,便是黜落無疑,不會送到主考官面前。但若是三份評判爭執不下,判卷便會呈給曾布、呂惠卿等四個主考,讓他們確定結果。葉祖洽相信考試官和覆考官中,肯定有一方會給出一個與莫京不同的判斷。那時就可以將卷子送到主考手中,與自己再無瓜葛。

“那要我輩何用?!”莫京冷笑着,讓葉祖洽下不了臺來。

一時間,都沒了轍。而莫京,則仰起了頭,再也看不起這一干人:“此輩皆庸淺,爲己秉正道而不移。”

上官均卻在低頭看着卷子,仔細地審覈每一題的答案。三十題審過,又發現了一處釋義有別的地方,但他已經沒有心思去根究答案來自於王學還是關學,一股寒意傳遍心中。

將卷子展給衆人,上官均沉着臉道:“按照今次的法度。墨義帖經一部,三十題若有二十七中,便算合格。而這份卷子……正是二十七題中格,只有三題尚待商榷!”

正沉浸在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感中的莫京,一下目瞪口呆,而葉祖洽、陸佃等人也是心中寒意大起。

“這就是韓岡的計算嗎?!”

韓岡既然能把其他二十七題全數照着註疏做對,另外三題又怎麼可能只明瞭王學和關學的釋義?!這分明是他故意在表露自己的身份。

但韓岡竟然敢於行險,故意寫上錯誤的答案,只要錯上一點,就是黜落的結果。可見其人膽量之大,心思之深,而且更是對自己才學的自信——自信其他二十七題,沒有一條會錯。

廳中重新陷入了沉寂,韓岡的膽魄手段心術讓人畏懼,這樣的情況下誰敢在這裡將他的卷子給黜落?

而以他在墨義上的評分,誰又還能輕易將之黜落?!

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四)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