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威聽掌戶軍司諸葛格所言,難以信,立城牆上觀,果真見入伍之百姓排隊有十里外,百姓視死如歸,保家衛國之信,染動威心,遂下決心,戰!
戰初,大禹十九郡聚兵二十二萬,十九郡之地每家每戶都有人丁入伍,亦有三千女子木蘭軍。康威採桂仁谷、公孫犀之消耗略,納司馬藍、白天起、邢開山、郭木蘭等將尉之不同戰術,聯盟軍寸步難行,大禹損失亦慘烈。康威爲贏,特組良家死士,由數十名鏗鏘銳士與百名武莽之徒以及兩萬強兵所聚合。
一年後,大禹十九郡糧草消耗急速,供給不足,馬匹不濟,聯盟軍聚兵二十萬趁機發動芒碭山一戰,雙方鏖兵,大禹損兵折將十三萬七千餘人,聯盟軍損失十六萬三千餘人,若非良家死士燃燒自我,勇往直撲敵軍大營,襲殺主將,令聯盟軍合圍攻勢減緩,大禹主力就此滅亡。
即便如此,此一戰後,大禹僅剩南陽、襄水十郡之地,兵不足十萬。戰後威決議棄南陽三郡,依襄水等七郡山、水、林、崖峰峭壁之險要固守,尋找戰機。
威元五年下旬,聯盟軍再聚兵三十萬攻襄水郡,決定徹底摧毀大禹根基,然天降暴雨,康威請援御水靈炁上師七人,藉助襄水暴漲,再添洪滔之水,以守地之高險,放水淹沒敵軍軍營,聯盟軍兵馬衝散,損失嚴重,糧草不濟,康威領軍速出擊,大敗聯盟軍!
此一戰後,聯盟軍內部分歧嚴重,有諸侯不願再耗國力,退兵回國,殘兵敗卒不足六萬,康威一鼓作氣敗之,不僅收回失地,畏懼之國割地有三十郡,有諸侯直接甘願稱臣子。
威元十年,大禹休養生息已有五年,大禹帝祖康威納大謀士公孫犀、晁天碩之言,順天道時勢,應億萬人心所向一統弘中山河,便令司馬藍、邢開山、白天起、郝志廣各率軍五萬征伐,兵之所征服,政令亦達益於民。
威元六十三年,大禹帝祖康威病逝。
康威非靈炁師,不能存活數百年,他爲鏗鏘銳士,古稀老死已實屬罕見。康威亡前有笑留面,看淡死亡之害,其容安詳。
大禹國域官民聞此噩耗,皆嚎哭哀悼,震天響地,送葬之日,皆默哀,隊有百里。
康威之骨葬泰安府泰皇山,百姓皆帶石放置對面小坡,竟堆出九十九丈石山。
大禹帝祖康威立國方熙,重整舊境,分天下一京三十六郡府管治,依舊民爲本,官爲便民置,各安其長,各司所職,國內可居樂業,國力騰飛,引異族各國驚哉,歲歲呈貢。然亦有覬覦外虜侵擾,大禹亦能兵御驅擄,雖不可外驅長戰,亦能構城堅守。
康威之子康宏成利萬民之石,修三十三丈天星樓與泰皇山對側,康威靈牌置於三十三丈天星樓頂端,供世人瞻仰。
康威之子康宏成言:“大禹唯威成帝祖,後代皆爲宗。”
康宏成繼承禹帝康威之念,發奮圖治,御筆親封大禹十柱王庭大將,盡收大禹南部地區,納入版圖。
宏元十一年,滅上侯柱大徐國,西北、南部之土皆爲禹疆。
宏元二十三年,郝志廣領軍鏖戰,自損傷亡十七萬八千餘人,殲上侯柱大鄂主力軍三十六萬於湘北郡,收東顎。同年邢開山之子邢大縱領軍二十萬,取淮海平原之道,北伐,於逐鹿山與上侯柱大湍對峙。
然此時康宏成病逝,其子康定成繼承遺志,於定元二年,令司馬田、桂壬蕭、元旅率軍十萬主力助邢大縱,打破與大遄對峙,攻勢如虹,打到東北燕殿,終統弘中大地。
定元十年,二十萬大禹男兒再出,蕩舊境亂世士閥諸侯,橫推弘中四海八荒之逆反,能人異士消殺妖魔邪祟,或將舊勢力驅逐出大禹帝國,奮三世九十九年終成一統偉業。
又百年,大禹雖鼎盛,百萬兵戈之伐休養贅衆,克己式衰。一日紫色雷霆如化身龍盤踞裕京紫禁城,驚靈炁上師之能人耳目,震武莽江湖之俠情,皆嘆之大運,大禹帝國輝煌將耀外虜,星河可見處,皆乃康家旌旗飄。
三日後秦貴妃誕子名貞宇,康盈宗大喜,當下立爲皇太子,大赦天下,抱子天星樓,天下人可觀,贊之,愛戴之,所見者皆贊此子龍之鋒芒,縱天奇才,國之聖主。
皇太子康貞宇幼時便熟讀兵謀,良師精心教培,知國事之謀略,循循善誘,知民之疾苦,其體魄亦爲健壯,可單劍一擊刺壯牛斃。
康盈宗勞心政務,重民治,巡視病於京杭運河雨水時節,康貞宇十七歲,登基大位,次年改年號武泰,一年後格降邢氏、司馬氏外戚輔國大權,治國第三年,以剿匪之名,決意清剿駐野山村老林內的反叛舊勢力餘孽,重整境內版圖,然所獲頗少,不能鉗靈炁師之制,甚爲不滿。
武泰六年秋,西北遊牧外虜蠻壽大首領拓跋阿拉提聚兵三萬,脅迫山民引路,翻越千米之高的阿爾金山脈,突襲阿爾金山脈東側劍門關之險扼要塞,佔據高點,打通天水平原,其騎兵順勢俯衝速戰,速破隴西郡兵防,殃及大名府。大首領拓跋阿拉提又分兵一萬侵擾陝北府、青州府,其領主軍順勢南下奪潁川府,沿路搶奪大禹子民的財產,姦殺數千女子。雖有官兵軍卒抵抗,然許久未有戰事生,刀鈍馬瘦兵弱,慘死七八萬人。
康貞宇聞之大怒,堅決殺伐,頭戴朱雀羽冠,手持精金太阿劍,着一身赤金琉璃甲,從裕京八郡領兵十六萬,御駕親征,兵分三路,以合錦、盈二宗三十六年勵精圖治之國庫,積極應戰。
康貞宇於潁川府河池郡與拓跋阿拉提首次交鋒,康貞宇兵出奇招,大勝,斬殺蠻壽一萬餘人,拓跋阿拉提敗退天水平原,扼守劍門關,堅守天水郡主城,等待蠻壽援軍死磕大禹帝國軍。
康貞宇之勝,給予億萬民衆之鼓舞,報外虜侵略之國恥,洗民衆慘死之仇,官民皆拍手歡慶,高呼:“聖武天子,武宗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