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陽境

南陽是個好地方,其爲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夏時就被大禹定爲國都,可以說中原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商周兩朝在其境內先後出現了申、鄧、呂、謝、酈、蓼、曾、鄀、許等諸侯國。

春秋時楚設宛邑,成爲楚國屬地,稱爲宛,因其地有豐富的銅鐵礦藏,所以冶金業發達,幾乎包攬了當時楚國所有的武器製造工程。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其目的就刺激當地的反常,讓它繼續當秦國的“兵工廠”。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政的時候,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因此南陽也被稱之爲“帝鄉”。劉秀麾下二十八個開國元勳大多出自南陽,還涌現出張衡、張仲景等與扁鵲一樣的人物,甚至連那位“千古名相”諸葛亮也躬耕南陽臥龍崗。

隋時先將郡改州,後又將州改郡,下轄南陽郡、淯陽郡、淅陽郡、淮安郡,大唐開國之後,南陽屬山南道管轄,下設宛城、臥龍、西峽、新野、唐河、淅川、鎮平、內鄉、南召、方城、社旗、桐柏等一十二縣,其管轄面子之廣,在諸州中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了。

除了礦源豐富外,南陽境內還有丹江、唐河、白河等十條河流,便於貨物流放和人員往外,再加之那九座孤山形成的特殊地形,讓這裡成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在李承乾臨行前,皇帝這樣評價南陽:武之所興,有高山峻嶺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鄰關陝,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谷粟。南通荊湖、巴蜀,可以取財貨,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南陽自古雄踞於中原,地處長江、黃河之間,上承天時之潤澤,下秉山川之恩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伏牛蒼蒼,丹水泱泱,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謂是起兵造反的上佳之地。

皇帝最近可是挺反常的,時不時就和李承乾討論下哪哪兒適合屯兵,哪哪兒適合造反,而且一說起來就興致勃勃,這也就是李承乾,要是換成其他的臣子,那還不讓他嚇死就怪了。

他明白,皇帝其實是眼饞了、手癢了,在長安城裡窩了這麼多年,每天不是和大臣們“鬥智鬥勇”,就與後宮的嬪妃你儂我儂,日子太單一,馬上得天下的皇帝的他,着實是羨慕自己的兒子,想去那都成,不用像自己一樣被“關”在長安城這麼個方寸之地。

皇帝不是沒有出巡的想法,可一次提出來的時候,魏徵、姚思廉等人都在大殿上死諫,請皇帝以隋煬帝那個最喜歡巡遊的皇帝爲前車之鑑,不要讓百姓背上沉重負擔,讓國家陷入危難。

總之就是一句話,出巡就是亡國之兆,就是迫害天下萬民,就是不愛惜民力,就是想讓大唐也二世而亡,把一樣愛惜羽毛的李世民頂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所以纔有李承乾來南陽時皇帝對那裡的評價。

進了南陽的地界後,李承乾和長孫衝分成了兩隊,長孫衝去刺史衙門對接公文,同時再和地方官瞭解當地的具體情形。而李承乾帶着伍登等人裝扮成客商慢慢悠悠來到臥龍縣,來南陽一趟不容易,這要不是不到臥龍崗去看看,那可真是會抱憾終身的。

伍登是南陽人,所以他熟悉這裡的地形,在他的引導下,李承乾一行人很快就找到孔明當年躬耕的地方。看着臥龍崗的小山村,李承乾不由的哼哼幾句:“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聽,打聽得司馬領兵往西行。......”

就在李承乾興致頗高的時候,一旁的伍登十分不懂事的來了一句:“少東家,還別說,您這口還真正,咱還真沒聽過這種調調兒,這要是在長安,您憑着這手藝能活人啊,您家祖上是有專門有人幹過這個!”

聽完這話,李承乾沒好氣的給了一腳,順便還呸了一口,隨即罵道:“你大爺的,伍登,你們家祖上才幹過呢,老子祖上累世公卿好不好!”

“就是,殿下,踹這王八蛋也不多,他們家祖上纔是唱戲的憂憐呢,我們李家在很早就稱王建國了好不好,西涼王,你沒聽說過啊!”,李晦一邊罵着,一邊還補了兩腳。

捱了踢和罵,伍登反而笑的更開心了,自己離開家鄉已經十多年了,做夢的時候伍登都想過家鄉的空氣和泥土,現在終於回來的怎麼能不讓欣喜若狂呢。況且他們這些和李承乾名爲主臣,實爲兄弟,同袍征戰十多年,不讓他分享下自己喜悅的心情怎麼行呢!

“好了,別扯淡了,我聽說這裡有座蜀相廟,老伍,你是本地人,頭前帶路,咱們也去拜拜這位蜀相。”,抖了抖袍子,李承乾擡手製止了嬉鬧的伍登和李晦。

“少東家,這有些不妥吧!您是什麼身份,他是什麼身份,這國禮、家禮都不允許啊!”

“沒錯,少東家,您可從來不進廟燒香,今兒怎麼有這興趣了?”,待李晦的話說完,伍登又補了一句。

聽了他們二人的話,李承乾指了指自己的臉,隨即說道:“看看這長臉,誰能知道我到底是誰,所以這不關禮法什麼事。再說孔明千古賢相,要不是和劉禪面和心不和,那再造炎漢也未可知,至於我李家也未必有機會定鼎天下了,去拜拜也是應該的!”

李承乾說的是心裡話,李家也有胡人血脈,要是當年孔明北伐成功,那自己就不會後來的五胡亂華,也不會形成關隴的八柱國集團,那李家也就沒有入主中原,君臨天下的機會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那個時代,他是漢朝最後的希望,可惜啊,五十四歲就薨於五丈原了,讓司馬氏竊取了天下。......

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資第七百四十九章 掙扎與抉擇第一百七十章 囂張的岑文本第二百零九章 吃誰的飯就得知道向着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爺,您聖明啊!第八百八十九章 答應的非常痛快!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五百六十五章 巧佔祁溪鎮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九百九十二章九州歸一,新皇現!第四百九十四章 豔名一夜蓋長安第二百九十六章 催婚進行時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壞“氣氛”的房遺愛!第四百九十四章 豔名一夜蓋長安第四百零二章 《秘記》的來源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八百二十七章 豫州之鼎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計劃 (三)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個新買賣,您看怎麼樣?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滿天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虧是福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七十六章 壓到駱駝的後一顆稻草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六百二十八章 醜鬼縣令-吳有德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三百七十一章 激戰曲江坊第二百四十六章 被當成鷹熬的程妖精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雙刃劍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九百二十二章 及時文書!第一百零九章 岑文本的新目標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也有天價彩禮第七百一十一章 愛妃,你辛苦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聲!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新辦法,新作風第六百一十一章 魏徵vs竇寬(二)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七百八十五章 談情懷,是吧!第七百一十五章 新辦法,新作風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計劃之刺王殺駕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李綱的新工作第九百一十三章 對不起,我無能!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還記得您表叔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開始了吧!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二百二十二章 庫山終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哭都找不着調兒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六百一十一章 魏徵vs竇寬(二)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個發明家嘛!第八百七十五章 黃臉漢子也不傻!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六十二章 包工頭杜構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讓的孫伏伽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四百九十三章 老高,你特麼纔是高人啊!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長,你算的真準!第二百一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2)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五百一十四章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八百一十三章 你對得起你爹嗎?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三百七十七章 真像原來是這樣的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