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

臥龍崗南面山上有一座蜀相廟,據說是前朝時諸葛武侯的後人所建,香火也算鼎盛,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求仕途、平安的學子和百姓到此焚香禱告,可以說是當地的一處名勝,李承乾也是到了臥龍縣才聽路人叨叨的。

擡頭看了一眼挺立在山頭上的廟宇和四周翠綠的灌木,李承乾滿意的點了點頭,建這座廟的人還是有幾分慧眼的,山門的巨石、巨樹以爲陰陽之數,頗有太極生兩儀的意味,可惜啊,唯獨少了陣眼,要不就是庇護子孫富祿的上佳之地。

這套看山水的門道,他還是跟長孫無忌學的,這位國舅爺平生喜好的就是風水之說,每每閒暇時都會整上兩句,時間長了,誰都能被薰陶着學點。將衛隊留在山下,李承乾帶着李晦和伍登二人從山腳的山門,一步步的廟門走去,與其他的虔誠的香客不同,李承乾是一路說笑着上山的。

“三位小友從何處而來!”,剛被一個小道士引進正殿,就從面後面走出來一箇中年道士稽首問道!

“自然是從來出而來了。”,合上手中的摺扇後,李承乾淡笑回了一句,伍登和李晦二人也向後退步,以是尊卑有序。

“那到何處而去呢?”

“到去處而去!”

打完了啞謎後,那道士親自點燃了三柱清香,恭敬呈給了李承乾,這讓引門的童子長大了嘴巴,因爲自從他進道觀之後,師傅還從沒給人遞過香呢,今兒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面帶虔誠拜了拜後,李承乾將手中的香插在爐中,然後轉身稽首,言道:“道長,我等兄弟都是仰慕武侯高義,今路過貴地特地上山敬獻三柱清香以示後輩的敬仰之情,叨擾之處,還請道長見諒!”

聽完了李承乾的話,中年道士回了一禮,繼而言道:“居士有心了,貧道感激不盡,煩請移步後堂,容貧道奉上臥龍崗的香茗供三位解渴之用!”......

喝了兩口小道士的奉上的茶後,李承乾不住的點頭,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有沒神仙李承乾不確定,可這小地方的茶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喝起來一點都不比江南進貢的差。

茶過三碗後,李承乾的兩腋間微微發汗,隨即笑道:“道長的盛情真是讓我等兄弟銘感五內,這要是不留下點什麼,那還沒臉離開了。”,話間,見伍登掏出錢袋,李承乾擡手製止了他:“蜀相廟是什麼地方,道長又是何許人也,這些腌臢之物豈不是玷污了這裡。”

於是,又把扭過頭來對道士言道:“道長勿怪,我這兄弟是個實心眼,平時進的也是那些騙香火錢的和尚廟,所以不知道家廟宇的規矩,請道長見諒!來了,不能白來,道長的茶也不能白喝,我想給貴觀留下一幅字,不知道道長意下如何!”

呵呵......,“居士嚴重了,這兩位小兄弟一看就是性情中人,貧道自然不會誤會。文房都是現成的,請這邊來,貧道爲居士研墨!”

褒獎諸葛亮的詩的太多了,可李承乾唯獨認爲劉禹錫的那首詩最能達意,隨即提筆寫下: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好好好,一連說了三個好,中年道士開口讚道:“居士這字寫的真好,可謂是雲璋霞霧,鳳助龍騰,這氣度開的狠啊!”

哦,“如此說來,道長只看好字了?”

“不不不,貧道倒是更看好您這兩位兄弟,行如風、站如鬆,舉手之間散發着濃烈的殺氣,一看就是身手矯健的猛士!”,中年道士拂了下鬍鬚,笑眯眯的回了一句。

明白了,我說這老道士怎麼如此有禮呢,敢情這老道士一開始把咱們當成打家劫舍的匪徒了,直到李承乾落筆之後才他放心。這字明顯是二王的底子,而且是長時間經名師調教才能練成的,普通的匪徒那有那時間和金錢往這方面砸,所以他才這個時候把話挑明瞭,真是夠聰明的了。

想到這,李承乾笑着答道:“道長慧眼,我這兩位兄弟都戰陣中廝殺出來的好漢,所以身上有淡淡的殺氣也在所難免。實不相瞞,我兄弟三人也是吃皇糧的,因爲公務路過此處,沒想到竟然驚了道長,真是罪過啊!”

笑嘻嘻和中年道士回到座位後,李承乾繼而問道:“道長,貞觀盛世,承平日久,道長何以忌諱呢,難道說有匪徒都敢搶劫道觀、寺廟?您可以儘管名言,看看我們弟兄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無量天尊,報了一聲道號後,中年道士向他們講述出了實情,南陽近來不平靜,自從淅川縣出了食ren的事件後,周圍的縣鄉也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生怕一個不小心,這倒黴的禍事就落到自己的頭上。

蜀相廟有隻有他一人帶着八九個半大的孩子,他人過中年,多活一天,少活一天不要緊,可這些孩子還小,要是受此罹難,那可就是造孽了。等李承乾問道到當地官府的查案力度和保民之舉的時候,中年道士不住的搖頭!

南陽這個地方,就是因爲地勢的原因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數不盡的山頭聳立其中,官府衙役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上那去找那些傢伙。再者說,大隱隱於市,中隱隱於朝,小隱隱於野,人都披着一張皮,誰又能看透他們心裡真正的想法的。

更何況,南陽在隋末亂世的時候,也不是沒出過食ren之事,所以百姓們也只能都村村自守罷了,這道觀已經冷清一段時間了,突然來了你們三位這樣的,換做誰都得思索再三。

哎,“太平盛世,朗朗乾坤,誰能料到竟然再現這種慘絕人寰的惡事呢!這些日子,貧道也下山做了幾場法事,看着那些死難者殘骸,真真是夜不能寐,太慘了!”

聽完了道士的感慨後,李承乾推給他一杯茶,然後淡淡問道:“道長是本地的修士,自然對這裡的風土人情甚爲了解,能否請教下當年朱桀做下的惡事是怎樣的情形呢?”.......

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慘的世家子弟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反攻,反攻,再反攻第七百六十六章 有錢,任性!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五百零四章 錦衣還鄉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禮,必須收!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也有天價彩禮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十七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涼快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棗交情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凍死骨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六百九十四章 別有洞天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兒,奇怪的官場第七百九十章 現世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誰的賬也不買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給我一個好的理由!第七百二十一章 真神計劃之選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九百八十八章你敗了!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二百零九章 吃誰的飯就得知道向着誰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愛的不是李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第八百七十七章 別特麼給臉不要臉!第六百零一章 單道真立威,分全羊第七十九章 大唐需要水師(1)第八百七十二章 酔鬧大明宮!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個爹、八十有個媽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特麼也要拿命去拼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義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儉更不要臉的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們都被他騙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結婚是改變命運的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覺得能過的去嗎?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沒事找事吧!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間王府中的暗流!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兒,奇怪的官場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小子偷着樂吧!第二百五十七章 來,本官給找個爹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九十九章 血戰惡陽嶺第六百二十八章 醜鬼縣令-吳有德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八百四十一章 行,上眼藥來了吧!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罵孃的長孫無忌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三百章 我想當個女狀元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發現與小和尚第一百二十五章 當官也不容易啊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五百三十三章 禮待謝氏的真正目的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第七百零九章 當男賊碰上女匪第四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牛進達第二百九十四章 結婚是改變命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