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大理

bookmark

滿懷着心事,吳青半是興奮,半是凝重地求見皇帝,由於射聲司與皇城司一般,都具有宮中行走的號牌,稍微檢查一番,吳指揮使就直接進了宮。

“朝廷剛結束了戰事不久,禁軍恐怕已經疲倦,對於大理,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吧!”

“但是,大理國自古以來,一直是朝廷的憂患之地,近些年雖然平歇了,但卻不安生,六十八洞都出現蹤跡,恐怕不妙啊!”

心中思量着,射聲司這一陣子出了大風頭,皇帝雖然滿意了,但朝廷上下卻是不滿,官員們許多親朋好友都入了湖南,射聲司此次若是支持去征戰打理,恐怕反對者不計其數……

隨後,他就被宦官帶着,覲見皇帝。

“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殺人?而且是滅人滿門,呵呵,無法無天了!”

吳青剛入殿,就發覺皇帝很生氣的樣子,在那裡訓斥着,他稍微一聽,就知曉是前不久發生的軍隊路邊屠殺案,因誹謗皇帝而被激動的騎兵滅了滿門。

此事一處,朝廷上下爲之憤慨,對於武人如此橫行霸道分外不滿,況且,無論被殺者所犯何罪,死刑皆由,皇帝親自勾勒,什麼時候,私人也可以處刑了?豈不是天下大亂嗎?

朝廷爲之爭吵,皇帝也甚是爲難。

“其情雖然可憫,但其罪當誅!”

宰相崔泉很認真地說道,看上去是由衷之言。

李嘉也輕撫額頭,對此也很爲難,但無論是是軍法,還是國法,都對於此事是不容的,宰相帶着百官的意見,向皇帝施壓。

“射聲司出了什麼事嗎?”皇帝看到了吳青的到來,隨口問道。

“去往建武鎮的探子前來彙報,在那羣蠻寮中,發覺了大理國的痕跡,賞賜的刀劍和弓弩有許多!”吳青看了一眼宰相,認真說道。

“怎麼,大理國還覬覦嶺西?”李嘉突然就笑了,段氏大理,還有這膽子,這不是找削嗎?

“稟陛下,大理自南詔始,聯合吐蕃,無時不刻不覬覦於唐土,對於安南之地,早就垂涎三尺,直至鹹通七年(866年)十月,高駢擊敗南詔,收復安南,戰火綿延十餘年將止!”

崔相公聞言,輕聲說道,話語間對於雲南的警惕溢於言表。

對此,李嘉也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南詔趁唐與吐蕃衰落之際,不顧吐蕃的威脅,與唐爲敵,頻繁發動對唐朝安南、西川的侵犯。

而唐朝的南部、西南邊疆亦因南詔的寇擾變得殘破不堪,“鹹通以來,蠻始叛命,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盜西川,遂圍盧耽,召兵東方,戍海門,天下騷動,十有五年,賦輸不內京師者過半,中藏空虛,士死瘴厲,燎骨傳灰,人不念家,亡命爲盜,可爲痛心!”楊收言:“南蠻自大中以來,火邕州,掠交趾,調華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

唐朝之所以設立安南都護府,一來是防範南詔,以嶺西與安南爲屏障,合圍南詔,從而保護腹心之地的廣州;二來,就是爲了保護海上絲綢之路,維護海外貿易,從而保障財政收入。

“唐設安南都護,以邕州爲支柱,……。邕州與安南互爲犄角,唐兵守安南,當加強邕州,南詔佔安南,也要進取邕州。從安南事件發生,邕州即受威脅,安南事定,邕州始告安全。”

安南之所以脫離中國,原由於南詔擄掠安南漢民,從而造成當地土著勢大,日趨獨立。

“陛下,大理國北爲西川、吐蕃,南爲安南、邕州,若是其出,必爲邕州,這也是建武鎮所立之原由,若是處理不當,必爲朝廷之患!”崔泉頗爲激動地說道。

對此,李嘉只是感興趣,心中但是毫無擔憂之色,南詔國滅亡之後,就沒聽說過大理國襲擾過嶺南,吃齋唸佛的段氏,可是天龍八部的重要角色,怎麼可能敢出兵?

“段氏國主是?”李嘉問道。

“名喚段思聰!”

“段思聰,有些耳熟啊!”李嘉穿越多年,小說電視劇快忘差不多了,只記得段正淳、段譽,這段思聰沒印象!

“陛下聽聞過其名?”

“未有!”李嘉搖頭,說道:“大理國居心叵測,不得不防,但如今大戰連綿半載,兵困馬乏,不利於再戰,況且雲南之地,失於中國上百年之久,民心已無,還得從長計議!”

“陛下可派使者問責其國!”崔泉說道。

“相公所言在理!”李嘉笑道:“咱們大唐也不是吃素的,若其果真居心不良,謀求安南或者嶺西,自然須得教訓一番纔是!”

“那小將不是擅自屠戮他人嗎?既然如此,就貶斥到嶺西羈縻州縣去,奉命調查那些心中有異的部落,若是不幸身亡,也算是罪有應得,有功,就算是將功贖罪吧!相公認爲如何?”

“陛下所言自當有理!”聽到這番處置,崔泉哪裡不知曉皇帝心中的偏向,但只要能勉強說的過去就行了,也算是給百官一個理由吧!

“臣告退!”

“我有意在六十八洞設立諸侯伯國,此番爾部配合地方,檢斷各蠻部,之後的義務禮節,也需要好好的教導一番,勿要出了差錯!大理國藩鎮部落自主性很強,好好勘測拉攏,日後用兵大理,你們射聲司可得派上大用場!”

“諾——”吳青着實歡喜,射聲司若是立了功,他不就是出風頭,甚至封爵嗎?光是賞賜,還是不過癮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兩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四百零二章大理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