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

bookmark

西京,洛陽。

巍峨雄城,聳立於洛水之上。歷經戰火洗禮,飽經風霜侵襲,哪怕在不斷地走下坡路,千年古都的歷史底蘊,仍舊擺在那兒。

已是四月末,孟夏的尾巴,驕陽籠罩下,天氣炎熱得有些令人煩躁,習慣了氣候的國人都有所不耐,而況於那些域外的胡人。

偌大的城池外,設有十餘座大營,旗號紛雜,不過其中有幾座,比較突出,黑袍黑甲黑旗幟,這是來自河東新朝侍衛禁軍。

關右窮苦,但那邊的局勢仍舊混亂緊張,不只是“反遼運動”,後蜀的軍隊正趁着中原動亂,積極進取,不斷地侵擾擴張。看起來,蜀帝孟昶的野望貌似還不小,拿下的秦、鳳四州還不算,沒消化完戰果,便有發兵東向,入寇京兆,奪取長安之意。

兜了一個不算大的圈子,在都畿西面,構造了一條勉強靠譜的防線,劉知遠率軍從容東入伊洛。

近來,皇帝劉知遠的心情卻格外的不錯,進取中原的戰略進行得太過順利了,長驅直入,一路所向披靡,現實中所面對的阻力,遠遠小於預期。這一路來,基本就在招降納叛之中度過,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懷州那邊,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河內城終於爲史宏肇所攻破,僞命河陽節度使崔廷勳最終當了契丹的忠臣,當然,也可能欲降而不得,據說他是在城破之時爲亂兵所殺。

史宏肇這邊,花費的代價也不算大,大概也是算好了劉知遠東來的日期,率衆與之會師於洛陽。

而聞劉知遠御駕之來,河洛之地的義軍也呼聚而來,投誠獻忠,然而,這些人想要混口飯吃的想法則要更真實些。經過契丹人的掠奪,別說普通的百姓了,連那些軍隊盜賊都是餓着肚子的。

劉知遠也盡數接納,並從中挑選勇士,以補充禁軍,尤其是那些原本在石晉禁軍中有過從軍經歷的,拿來便能用。自東入河洛之後,劉知遠手中的兵力,迅速膨脹壯大,不過良莠之分,也越發明顯了。

當然,最讓劉知遠欣喜乃至驚喜者,莫過於欒城之戰的消息傳來!

仔細閱讀自鎮州發來的戰報,聽完來使的描述,劉知遠都不免驚出一身冷汗。喜悅過後,劉知遠也不由爲他家二郎的膽略、運氣感到不可思議,對戰果之輝煌,不能自已。

相較於劉承祐這支偏師在河北的銳意進取,豪氣干雲,劉知遠這邊,空擁大軍,取得的戰果就有些不足看了。

聞得遼帝駕崩,遼軍敗北,劉知遠這心理壓力直線下降,心氣也提了上來,再不似此前那般保守。在洛陽宮城,御文明殿,接見西京官員,並且開始商量着,更改國號的事宜。“晉國”這塊破爛招牌,到眼下,已然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該拋棄了。

同時,侍衛親軍中的諸多將領,以史宏肇爲首,幾番請命,急於東進,拿下開封。他們也是被欒城之戰的結果,給刺激到了。

對劉承祐,劉知遠大喜之下,再度發下制令,以之爲成德節度使、河北諸軍制置使、守司空,總領河北諸道州事。名頭很是響亮,但實際作用,不大。不過,倒確確實實地給了他插手河北諸州軍政的機會。對其後,劉承祐上表的擴軍、犒賞,以及一些官員的任命,劉知遠也都一律應允了。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二皇子權力過重,並隱晦地向劉知遠建議,當有所防遏。劉知遠聞之大怒,疑其離間父子親情,下令將進言者殺了。

然後,不及兩日,劉知遠以皇長子劉承訓爲安國軍節度使、河北諸州招撫使、守司徒,領軍自太原發,前往鎮州支援劉承祐,並押送繳獲財貨南歸。

入洛以來,深感都畿破敗的劉知遠已然感受到了巨大的財政壓力,繳獲的那大量財貨,於新朝來說,確是能回一大口血,十分地重要。若沒有,便不作想法,既有,卻由不得劉知遠不惦記。

要知道,河東那邊,爲了支持進取中原,財政已經快崩潰了,爲了募集餉錢、糧食、軍械、被服,三司使王章頭髮都抓掉了不少,許多嚴厲的剝削手段,已至民心不穩。

......

宮城之中,劉知遠又接見了一名前來覲見的節度使,河陽節度武行德,這可是他親自委任的。對這些在早期局勢還不明朗之時,便敢爲天下先,表示臣服的節帥,劉知遠還是十分恩遇的,親自留其與自己用膳,以示榮寵。

而武行德應該也是個很識趣的人,親自領軍從孟津渡河而來,表示要翼送天子至東京。同時,他將他在河陽徵集的糧食物資都運送而來敬獻,雖然量並不多,但足表其心意。

對這樣的聰明人,劉知遠很滿意,賜予他襲衣、絹繒、良器,多加勉勵。而武行德,也是幷州人,待之愈親厚。在這個時代,當真遍地都是河東將。

“軍紀還需整飭!”親自在洛陽周邊的軍營中巡視了一圈,劉知遠黑醜的臉上明顯透着不滿。軍隊數量雖然上去了,但軍紀的監管明顯有些放鬆了。

“我們還未進東京,天下道州還多有不臣服者,還不知有多少仗要打。什麼都能放鬆,唯有軍隊不能!”劉知遠的聲音中已然帶着怒意,訓斥道。

在場將校,都唯唯應諾。史宏肇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作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新朝禁軍的一把手,底下出來問題,他自然是有責任的。

他脾氣不好,在劉知遠面前丟了面子,心裡自然窩着火,繃着一張臉向劉知遠保證道:“請陛下放心,末將一定嚴肅整治!”

史宏肇這個人,雖然性格乖張,桀驁不馴,但治兵,還是有一套的,尤其在軍紀這一塊兒,更以嚴刑厲法而約束麾下將士。率軍南下,他的武節軍,也完全做到了於民秋毫無犯。

當初河東諸軍,也只有史宏肇統管的武節軍,能夠在軍紀上,與整飭過後的龍棲軍相比。但以其手段過於狠厲,大多將士,對史宏肇,是畏其威,而恨其人。

而觀其神色,爲了給劉知遠一個交代,恐怕是又要下狠手了。

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3章 接見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9章 長教訓第82章 殺俘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32章 做媒第251章 壽國公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68章 西縣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34章 驚陶谷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13章 機遇第218章 進兵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82章 不手軟第1773章 質問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95章 楊邠案(3)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779章 四王畢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74章 厚葬之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3章 抉擇第118章 棉第416章 尾聲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7章 小賢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17章 潑冷水第3章 臺懷之事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41章 祭關公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52章 聽政3第125章 邢州事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67章 又去一老世宗篇終 駕崩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4章 大論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86章 賜死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30章 小市民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26章 近臣之殤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345章 剝削者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99章 溫情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