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政與人事

當然,開寶年的新政,並不止於農事、民政,在養民生息的綱領之下,還着重提到了幾條。

其一,吏治。除了繼續明確反貪、反腐之外,對於朝廷的監察體系繼續調整,使三法司的職權範圍更加清晰。同時,對於朝廷其他部司衙的官職權責,也加以明確。

繼續清減冗官,對中樞及地方道州諸衙職吏數量進行精簡,以縣政爲例,除了朝廷委任知縣、縣丞、主簿、縣尉等親民官外,對於當差吃糧的吏人公人數量也進行一定的削減,對各類吏職進行調整,該合併合併,該裁撤裁撤。同時規定,小縣各類公職吏人的數量控制在50人,中縣75人,大縣100人,望縣150人。

大漢各縣分級,還是按照人口劃分,兩千戶以下爲小,兩千戶以上爲中,五千戶以上爲大,萬戶以上爲望。當然,對全國人口清查登記,也在新政施行之列。

在選才方面,繼續完善科制度,增加實用科目,擴大錄取範圍,控制錄取名額,加強徇私舞弊的懲罰力度。同時,提高貴族蔭官入仕的標準。

另一方面,繼續拓展觀政制度,不僅限於中央部司與近畿衙門,而向天下道州推行,並加強對官員的考覈。同時,新的俸祿制度,也正式頒行,這是配合此前的勳爵制,提高官僚們基本待遇,畢竟在乾祐時代,劉皇帝並不算“優待”官員,經常聽到有官員清苦而難以維繼生活的情況。雖然屬於少數,但也能地窺其一貌。

其二,則爲河務。既爲防備水患,也爲疏通漕運,不管是對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漕運之通達,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劉皇帝打算在舊有水道水脈的基礎上,對全國的漕渠進行一次梳理,在此前的議政中,就有不少人就此提議。

不只是針對中原、東南,河北地區也一樣,甚至於,關中布政使武行德也上表,請求重鑿砥柱、三門。當然,在河務方面,劉皇帝始終秉持的一個基本方針,就是不急不躁,穩步推進,量力而行。

除了開鑿、疏浚、改道、並流之外,針對於水患頻發的地區,除了加固堤壩之外,就是繼續推行植樹,於水岸密植楊柳以固土。

其三,則是軍事了。對於大漢的軍制,劉皇帝目前還是很滿意的,內外相制,更戍法也實行多年,算是穩固了,因而只是微調。

提高諸邊戍卒的待遇,除了禁軍的輪戍之外,對於地方戍卒,採取就近輪換的辦法。另外,則是對全國軍力進行一次調整,禁軍、及邊軍主要是汰換,將老弱退役,地方則裁減,當然,嶺南、東南地區暫時猶以重兵控制。而皇城宿衛的軍士,則提升至一萬人。

更重要的,則是劉皇帝做出一副不再對外用兵,軍事以守備爲主,一心經營發展國內的樣子。當然,這只是表象,短時間內,確實沒有再大規模用兵的意思了,國家需要調整,百姓需要安寧,以內安官民,外惑四夷罷了。

在大漢取得基本的統一之後,這輪冉冉升起的紅日,所釋放出的光芒,已經讓周邊諸國側目不已了,包括契丹、回鶻、高麗、大理這些國家,都爭相遣使,忌憚之意,不需言表。

至於其他小國、部族,更是紛至沓來,包括此前沒有多少聯繫的安南吳朝,也遣使到東京了,卑辭厚禮,態度尤其恭順,稱奴顏婢膝也不爲過,妄圖稱臣以得到朝廷的認可。

新政政策頒告之後,當着滿朝大臣,劉皇帝則再度直言發聲,表明志向,勉勵羣僚,君臣同心,共創盛世,護天下之太平,與百姓以安康。

另外,諸多政令的實施,是需要一批素質過硬的執行者的,需要一大批有力官吏推行下去。歷來國家政策,都是些綱領性的意見,可解釋的空間太大了,自上而下,在朝廷是一個意思,下達道州是個解釋,再到縣裡或許就已經完全變味了。着也就使得許多初衷良好的改革政策,最終跑偏,不遂人意,進而失敗的原因。

朝廷對國家的掌控力度在這裡,信息的傳遞,內外的聯繫,社會的發展程度,都註定朝廷不可能更細緻地治理天下,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也並不出奇。

當年,以當下朝廷的權威,倒也不至於發生那種極端情況,縱有偏差,也不會太離譜。但是,想要儘量順利地推行新政,儘量完美地實現目標,卻也需一個有力的領導團體與執行班子。

因此,劉皇帝對大漢的權力中樞,又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以迎新時代,併爲新政的施行保駕護航。

魏仁溥爲中書令,仍居首相,主掌國政;竇儀以吏部尚書,兼尚書左丞,同平章事;王溥以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爲政事堂內最年輕的相公,他與竇儀可以說是推行新政的骨幹人員;雷德驤雖爲三司使,但比起王溥,除了年齡大些,其他似乎都比不過了,有些憋屈。

工部尚書,該任慕容彥超了,主要讓這慕容皇叔將的經歷放到對河工水務的調研與治理上去;雍王劉承勳改授幽冀安撫使兼真定知府,代表皇室到河北坐鎮。陶谷則自相位上退下來了,有人拿他在杭州的一些劣跡彈劾他,劉皇帝讓他回宣慰司幹老本行,估計最不樂意的就是他了。

刑部尚書,則由回朝的國舅李業擔任;慕容延釗因爲身體不佳,幾度告老,劉皇帝準他歸養,卻不允其致仕,繼任的兵部尚書乃是趙匡胤,直接把他從樞密院給調離了。

至於樞密院這邊,也有所調整,李處耘仍穩居樞相之位,接任副使的,乃是安守忠。樞密學士承旨韓徽則高升,調至三司任鹽鐵使。

從劉皇帝對王溥、安守忠的任用來看,過去那些從御前走出去的文武,已經逐漸成爲大漢朝廷的骨幹力量了。

對於禁軍職位,倒沒有進行大調整,向訓、高懷德、韓通仍管着侍衛、殿前、巡檢三衙門,不過楊業調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劉廷翰出任殿前都虞侯,王審琦爲侍衛都虞侯。

在這個基礎上,劉皇帝再度從翰林院、都察院、刑部、宣慰司,挑選了三十多名大小官員,分赴諸道州,作爲朝廷的勸政使,指導宣揚開寶新政,當然也承擔一部分監督的職責。

與此同時,對於當下大漢的行政區劃問題,也到了最後的落實階段。對於這個疆域遼闊的帝國,如何重新劃分,也已經醞釀多時。

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27章 不允第459章 挫折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13章 晉王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33章 面聖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6章 郭榮奏事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773章 質問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章 西巡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34章 東路軍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7章 貴戚解權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16章 不裝了第444章 揣測者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84章 教訓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52章 聯姻第99章 北巡結束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章 寫得不錯!第15章 小人行徑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74章 帝崩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95章 遼帝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30章 小市民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57章 龍舟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74章 補漏匠第1675章 血戰第314章 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