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

崇政殿內,巨大的皇漢輿圖就高懸於殿側,南方各州的籍簿圖冊運輸入京後,開封有司,對其分門別類,快速消化。而一份關於當下大漢所轄全圖,也應運而生,由薛居正挑選三十名各類專業人才,前後耗時三個月,方纔繪製而成。

而崇政殿中的這份輿圖,則是最爲詳細一張,山川河流,湖泊平原,州城縣邑,都標記其上。雖然難以踏遍大漢每一寸土地,但他至少可以通過輿圖,這最直觀的方式來了解他大漢疆域,盡情地欣賞自己打下的江山。

當然,這並不只一張圖,配合的還有一整套關於各州縣的地理、風俗、民情等情況的介紹,可謂一本全國通志,若非是要整理這些信息,也不至於用那麼多人,花費那麼長時間。

此時的劉皇帝,再度欣賞着大漢的疆域,要說廣闊,那時必然的,北及陰山,東起東海,南至瓊州,西涉流沙,唯一可惜的,是東邊缺一頭,西面少一尾,再加一些邊邊角角,想要達到完美,則還需時間。

不過,目光掃過大漢的道州,劉皇帝的目光中,還是不禁流露出幾分欣慰的意味。現如今的大漢,經過重新區劃,共分爲二十三道,分別爲京畿道、京西道、河南道、河北道、燕山道、河東道、山陽道、關內道、隴右道、河西道、山南道、劍南道、川東道、湖北道、湖南道、淮西道、淮東道、江南道、江西道、兩浙道、福建道、廣南東道、廣南西道。

比起此前,又有不小的調整,淮北道被廢除了,一部分併入淮東,一部分併入京畿道,新設的河南道則囊括的原淮北道大部,以及一部分河北東道。河北一改此前的東西分道,改爲以拒馬河、白溝爲界,北爲燕山道,南爲河北道,原懷、衛、澶州並京畿道。

畿南道更爲京西道,安、復二州劃歸湖北道。原來荊湖道拆分爲湖北、湖南兩道,以洞庭一線爲界,湖北道以江陵府爲治所,東面把鄂州納入,南面則包括嶽州、朗州等原屬於湖南的州縣。

嶺南分爲東西兩道,閩國舊地爲福建道,南唐故地爲江南、江西兩道,池、歙二州以東爲屬江南道,以西爲江西道。吳越轄地爲兩浙道,不過福州自然劃歸福建了,蘇州也劃給江南道。

淮西、淮東的變動,則不大,只是有個別州縣的調整。至於山陽、河東,山南、劍南、川東,則基本按照此前的分佈,也無大的變動。

隴右道,則東起鳳翔,西達蘭、鄯地區,基本把王景拓地的成果都囊括於其中,屬於拓展穩定期。關內道,則囊過陝州以西的大片土地,包括定南軍所處的夏綏諸州及党項分佈的區域,都暫時歸於關內道。

河西道則以涼州、靈州爲中心,實際掌控的區域還不算大,但在劉皇帝的心目中,包括還在回鶻手裡的甘、肅二州以及那些草場、沙漠、綠洲,都該是大漢的領土。

不過,劉皇帝此時的目光,卻落在關內道上,劉皇帝覺得,有些太大了,從長安到最北端與山陽道接壤處,直線距離得有八九百里,以道治而言,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的管理與統治。

當然,這也只是暫行辦法,延州以北,定難軍控制的州縣以及党項人活動的區域,此時就如甘肅的回鶻一般,讓劉皇帝越來越覺得扎眼了。

雖然劉承祐在接下來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對國內的調整與梳理上,但是對於西北地區的進取目標與計劃是不會變的。來自後世的經驗,告訴劉皇帝,西北不平,天下難安。

哪怕這些年,定難軍的日子,越發不好過了,一方面有朝廷的外部壓力,一方面內部鬥爭越發激烈,李克睿雖然還牢牢地控制着夏州和宥州,但綏州與銀州是徹底脫離其掌控了。

要說此時的定難軍,哪怕全部加起來,能動員起一萬人的軍隊就不錯了,而況於其處於分裂的狀態。再加有大漢邊軍在側,又有盧多遜在東奔西走,不斷地分化、收買党項部族,可以說,眼下的定難軍勢力,不堪一擊。

隨着漢遼的第二次和議,李光睿則徹底老實了,不敢再在明面上有什麼異動。有趣的是,前兩年,李光睿還不斷的上表朝廷,希望能放還李彝殷,但隨着屁股逐漸坐穩,也就不提這事了,只在逢年過節,入貢東京時給李彝殷帶上一聲問候與一份禮物。

而夏國公李彝殷,被留在開封已經滿四年了,朝廷並沒有虧待他,一應吃穿用度,都按規格配置,只是自由得到了極大限制,到後面,則乾脆是幽禁了。明面上有甲士,背後有眼線,暗中還有特務。

在這樣的拘束而壓抑的生活中,年老的李彝殷精神、身體都日漸衰弱,如此,就更不好遠行回西北了。前番,得知李彝殷病了,爲表關心,還特意派御醫去給他診治。

前不久,李彝殷上表,說自己已經疾病纏身,命不久矣,希望能葬在故土。劉皇帝也同意了,答應他還葬故土,嗯,死了之後。

哪怕御醫幾度向劉皇帝稟報,李彝殷確實有病,壽命不久,但劉皇帝的疑心,讓他不會有絲毫的疏忽。以目前的形勢,定難軍就是一塊砧板上的肉,隨時可以拿下,不願出什麼意外。

李彝殷想以還葬故土來打動自己,仁慈的劉皇帝不會那麼無情,等他死,會通知李光睿來扶棺......

定南軍雖然不足爲慮,但党項人卻不得不重視,或許心裡不願意承認,但現實就是,夏綏地區,已經是党項人的地盤,他們在那裡遊牧、狩獵、墾殖,已經太久,久到血土相連。

就像此前盧多遜給他的進言一般,定難軍與黨項人要分開看待。按照劉皇帝的心思,自然不會允許党項人還像以往那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漢的國土之內,編戶、納稅都得推行下去,同時劉皇帝心裡也有B數,党項人終究不是西南的蠻人,做得過火,絕對會引起激變,如何操作,還得好生思量。

或許,改再把盧多遜召回來議一議?劉皇帝這麼想到,有幾次西行經驗,並在西北任職多年,盧多遜已然成長爲大漢在西北事務上最有話語權的官員了。

“陛下!”背後顯得小心的腳步停下,劉皇帝聽到了呂胤的呼喚聲。

劉皇帝沒有回頭,而是指着大漢輿圖,興致勃勃地問他:“呂卿,你不覺得,大漢的版圖不夠完美嗎?”

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6章 李業告狀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62章 兵事第399章 還債第84章 夏州降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409章 法不責衆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84章 教訓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05章 遼國新君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5章 襄陽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39章 那一腳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91章 酬功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37章 特權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33章 捷報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45章 中秋第330章 小市民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97章 再臨井陘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46章 糧與錢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48章 還京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7章 恩賞問題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3章 西巡結束第344章 打個賭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70章 劉鋹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章 田畔問對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47章 割韭菜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11章 李沆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34章 東路軍第34章 驚陶谷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4章 外戚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97章 擴*整頓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